湿式除尘器污泥处理方法
转载:
对产生的污水和泥浆进行处理。为了防止污水的处理吗,主要的是控制用水量、减少排放,并尽可能合理地循环使用。但这仍不能完全控制污染,为此要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处理和回收利用污水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法。
物理法又分筛滤法、重力法、离心法;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混凝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和吸附法。污水和泥浆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 污泥处理方法2
方法三:
湿式除尘的泥浆浓缩设备有沉淀池、浓密机及倾斜板浓密箱。
沉淀池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无传动部分,一般不需维修;占地面积大;清除底泥困难;浓密机的特点是:浓缩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排除底流方便;投资大;有传动装置,需消耗动力;设备要经常维修。倾斜板浓密箱的特点是,浓缩效果较好;结构简单,无机械传动部分,容易制造;体积小;排除底流的深度不宜太高。
危险废物处置需办理的环保手续:至当地环保部门或固废管理中心办理危险废物转移备案。需提交的内容有:
1、危废转移备案表;
2、需提交危废处理合同;
3、产生单位营业执照,危险废物储存场所信息;
4、处置单位营业执照,危废处理经营许可证;
5、运输单位营业执照及道路安全许可证。
6、备案完成后,危废转移需按转移联单制度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2.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
(一)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
(二)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三)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
(四)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的;
(五)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不按照国家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的;
(七)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
(八)未经安全性处置,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具有不相容性质的危险废物的;
(九)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的;
(十)未经消除污染的处理将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的;
(十一)未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危险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
(十二)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的;
(十三)未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第十项、第十一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行为之一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处应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3.违反本法规定,危险废物产生者不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废物又不承担依法应当承担的处置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代为处置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4.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前款活动的,还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条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
第五十二条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五十三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前款所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本条规定的申报事项或者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第五十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组织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
第五十五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第五十六条
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危险废物排污费用于污染环境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十七条
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从事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第五十八条
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期限的,必须报经原批准经营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第五十九条
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向危险废物移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移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经接受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移该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转移危险废物途经移出地、接受地以外行政区域的,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沿途经过的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六十条
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第六十一条
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方可使用。
第六十二条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检查。
第六十三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六十四条
在发生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发生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防止或者减轻危害的有效措施。有关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责令停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作业。
第六十五条
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退役费用应当预提,列入投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中华人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9)
《中华人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中华人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中华人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法》(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中华人共和国清洁能源生产促经法》(2002)
《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3〕100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8版)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12.29)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2007)》(HJ/T2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