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的盲区
转载:师红亮
这些年,人们虽然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安全意识提高很多,同时也采取了诸多的防控措施,但由于认知领域的差异,在安全管理方面或多或少会出现“盲区”,这也恰恰给正常运行留下隐患。
一、复杂的地下污水管网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流淌于地下排污管道中的污物量越来越多,其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尽管大家都在严格控制,但是,千万条支线排污管道中的不同成分、不同性质的污物汇集到主线排污管道或市政管网中时,主线排污管道或市政管网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小型的地下化工厂。
由于大部分支线排污管道和主线排污管道是互连互通的,当某一段支线排污管道或主线排污管道出现突发状况时,如: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媒因泄漏进入排污管道并且起火,流动的火苗很快就会漫延到邻近的不设防区域,甚至大面积出现险情。
当某一段支线排污管道或主线排污管道内产生或被流入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时,这些有毒的、有害的、难闻的气体就会大面积漫延,对生活区居民和工业区员工造成伤害或构成威胁。
如:2013年青岛石油管道破裂引起的市政管网爆炸事故,东北某塑料厂被通过排污管道而来的有毒硫化氢气体引起的严重人员伤害事故。
出现此类火灾和毒害事故的原因之一是普通排污管道内缺少阻隔防护设施。
不设防的普通排污管道如图1所示
图1
图1中:支线排污管道1、污水进口2、污水出口3、总排污管道4,绿色阴影部分表示污水。
不设防的普通排污管道传递火苗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图2中:支线排污管道1、污水进口2、污水出口3、4总排污管道4、火苗5,绿色阴影部分表示污水。
如果能在排污管道上增加一道防线,阻止火苗的流动,阻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漂移,进而能够杜绝或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
在排污管道上设置阻火、阻气设施,我们可采取有以下方案。
图3
图3中:支线排污管道1、污水进口2、前阻隔板3、下孔洞4、后阻隔板5、上孔洞6、污水出口7、总排污管道8,绿色阴影部分表示污水。
阻隔板阻火原理如图4所示
图4
图4中:支线排污管道1、污水进口2、前阻隔板3、下孔洞4、后阻隔板5、上孔洞6、维护孔7、污水出口8、总排污管道9、火苗10,绿色阴影部分表示污水。
防护设施阻隔有害气体原理如图5所示
图5
图5中:有害烟雾10
如上所述,在排污管道上设置的防护设施,它能够有效阻止火苗的流动,同时还能够有效阻止有害气体、烟雾的漂移。
所设置的防护设施可以是液封井、阻隔板或防护涵洞。
二、技术文件的设计缺陷
有不少技术文件是设计院或企业技术人员“加班”搞的,工艺文件或安装图纸存在瑕疵在所难免,因此,对技术文件的讨论和论证或质疑很有必要。
这一部分存在的盲区表现在思想意识上:1“某知名专家设计的、某知名设计院设计的,肯定没问题,不用怀疑”。2“这是某个大领导出的图纸或安排做的,咱只管怼,有啥事自有大领导顶着”。
安全论证的目的是杜绝先天性缺陷,尤其是防爆车间的安装和改造,安全评估尤为重要。
当出现“一边倒”的同意或没有不同声音时,管事的一定要警觉。不迷信“技术权威”,不迷信“名校、名所”,国家和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员工的安危高于一切,任何人的“面子”无足轻重。因为防爆车间出现先天性缺陷的代价是很高的,设计和安装的缺陷导致后果可能是无法挽回的。
三、 防爆车间的动火问题
防爆车间的防范等级是很高的,当物料管道或容器受损需要修补或焊接时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护措施;如何防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在防爆车间动火都如同赌博;我们自以为采取的防护措施是“滴水不漏”,是“万全之策”,但是,别忘了“百密一疏”;在存有大量有机溶剂的车间又割又焊,不出事故的几率只有50%。
这一部分的防控盲区是思想认识的盲区,“我在动火区域采取了万全的防护措施,安全员和领导也审查过了,所以,可以动火了,一直都是这样防护的”。
因此,我对防爆车间动火问题的意见是: 1. 不到大修时间,决不在防爆车间内动火动焊; 2. 把需要修补的管道或部件拆下来拿到安全区焊接; 3. 对于小的滴漏点可用“应急修补贴”封堵; 4. 到设备大修时间,把车间内的危险品全部转移出去,然后再彻底进行置换,并经仪器检测和反复确认才准许对非危险品管道或罐体实施焊接。
考虑到防爆车间的安全要求,我们在设计和安装设备前一定要考量以后的维修问题,不能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为以后的操作留下先天性缺陷。如:“不设活接的防爆管道一条鞭”问题。
对于出现的滴漏点,我们可采用“应急修补贴”。
“应急修补贴”示意图如下:
图6
图6中:紧箍钢圈1、软质密封层2、防腐层3、合页轴4、紧箍螺丝5.
图7
图7是“应急修补贴”的应用效果示意。
四、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我在网上看过的一些应急预案,如 酸或碱泄漏时如何防护、如何拉警戒线、如何抢险、如何施救等等写的很全面、很完美。但是,预案毕竟是预案,应急预案写的好不如实操练的好。有不少预案缺少应急装置,实操性不强。
如:5-10kg的硝酸虽然量不大,所产生的红色烟雾和刺激性气味足以弥漫很大空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个别物料少量泄露时,所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会让人无法靠近,这时候,任何人徒手抢险都是很不现实的。当我们直面这样的险情时可能会手足无措,应急预案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针对具有强刺激性的挥发性酸应当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置工具。
结合具体实际,我推荐“一种可移动应急吸收装置”,如图8所示
图8
图8中:真空系统1、碱液桶2、软管3、板车4。
该“应急吸收装置”是把小型水环式真空泵和小推车组合在一起,再配备足量的20%碱液、软连接管等,这样就组成一台可移动应急吸收装置。
一旦出现漏点或酸雾冒出,我们可把应急吸收装置移动到漏点附近,对泄漏的物料进行吸收处置。这样不仅使抢险人员不冒太大风险能在短时间内对漏点进行处置,同时能很快消除刺激性气味和因酸雾弥漫造成的负面影响。
五、容易被忽视的习惯
1.亚硝酸盐的保护
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2),由于名字中带有“硝酸”,很容易被误解为酸性物料。其实它的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只能与硝酸铵以外的其它硝酸盐同库存放,与有机物、易燃物、还原剂隔离存放,并隔绝火源。
亚硝酸钠性质很不稳定,它的危险性表现在存放过程中,当亚硝酸钠和固体酸类物料存放在一起时,它们就很容易发生反应;遇到潮湿环境,当二者因包装破损而接触时就会剧烈反应或爆炸。因此,我们对待类似亚硝酸钠这样的危险化学品一定要有具体的应对防范措施。
2.性质相反的物料罐车问题
性质相反的危险物料,如液氨和硝酸,它们都是易挥发、刺激性强的重要化工原料,二者无论是气态或是液态都能剧烈反应。我们要有应对这2种原料罐车同时到达的安保措施,二者的安全距离保持多远,一车过磅时另一车在何处等待?二者同时卸车会有何风险?其它性质相反或接触后可能出现危险的原料,我们都要设防。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可能或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盲区”,知易行难,事故不会选择时间、地点和人物,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安全问题,都会带来可怕的灾难。所以要擦亮我们的眼睛,落实好各环节的安全责任,让各个层级、各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动起来,让“盲区”不复存在,让安全永远与化工相伴。
上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有全体化工同仁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化工行业的安全工作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作者:河南新天地药业 师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