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 化学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特点,一旦管理和操作失误易酿成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化学事故一般包括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窒息、灼伤等类型。一旦发生化学事故,迅速控制泄漏源,采取正确有效的防火防爆、现场环境处理、抢险人员个体防护措施,对于遏制事故发展,减少事故损失,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化学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程序
1.报警
当发生突发性化学事故时,应立即向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或119报警。报警时应讲清发生事故的单位、地址、事故引发物质、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一般易燃气体、蒸气泄漏是以下风向气体浓度达到该气体或蒸气爆炸下限浓度25%处作为扩散区域的边界;有毒气体、蒸气是以能达到“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浓度(IDLH)”处作为泄漏发生后最初30min内的急性中毒区的边界,或通过气体监测仪监测气体浓度变化来决定扩散区域。
在实际应急过程中,一般在扩散区域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缓冲区,作为警戒区。
3.人员疏散
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
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一般是从侧上风向撤离,撤离工作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可采取就地保护。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4.现场控制
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要立即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咨询有关专家或向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机构咨询,了解事故引发物质的危险特性和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为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二)化学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1.泄漏事故处置的一般原则
泄漏控制包括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控制。
(1)泄漏源控制
泄漏源控制是应急处理的关键。只有成功地控制泄漏源,才能有效地控制泄漏。企业内部发生泄漏事故,可根据生产情况及事故情况分别采取停车、局部打循环、改走副线、降压堵漏等措施控制泄漏源。如果泄漏发生在储存容器上或运输途中,可根据事故情况及影响范围采取转料、套装、堵漏等措施控制泄漏源。
进入事故现场实施泄漏源控制的应急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本安型的通讯设备,不能单兵作战,要有监护人。
(2)泄漏物控制
泄漏物控制应与泄漏源控制同时进行。对于气体泄漏物,可以采取喷雾状水、释放惰性气体等措施,降低泄漏物的浓度或燃爆危害:喷雾状水的同时,筑堤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防止污染水体。对于液体泄漏物,可以采取适当的收容措施如筑堤、挖坑等阻止其流动,若液体易挥发,可以使用适当的泡沫覆盖,减少泄漏物的挥发,若泄漏物可燃,还可以消除其燃烧、爆炸隐患。最后需将限制住的液体清除,彻底消除污染。与液体和气体相比较,固体泄漏物的控制要容易得多,只要根据物质的特性采取适当方法收集起来即可。
进入事故现场实施泄漏物控制的应急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本安型的通讯设备,不能单兵作战,要有监护人。
当发生水体泄漏时,可用以下方法处理:
①比水轻并且不溶于水的,可采用围栏吸附收容;
②溶于水的,一般用化学方法处置。
2.中毒窒息事故救治的基本原则
(1)现场救治
①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向或侧上风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②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吸氧;
④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饰,皮肤污染者,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提起眼险,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2)医院救治
经上述现场救治后,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3)H2S中毒救治及防范
H2S是一种神经毒剂,也是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造成心脏等多个器官损害,对其作用最敏感的部位是脑和粘膜。
接触H2S浓度超过750mg/m3,无论时间长短都可能是致命的,受害人会在没有任何危险征兆的情况下迅速失去知觉,并在随后的几秒钟内会由于呼吸中断而死亡,除非及时的将受害人移至安全场进行抢救。如果受害人能够得救,大部分可以痊愈。
接触浓度为300mg/m3或300mg/m3以上的H2S超过30分钟会引起肺水肿。浓度超过15mg/m3的H2S会刺激眼睛、鼻腔粘膜、喉咙或肺。
H2S浓度在0.04mg/m3到150mg/m3范围内,可以闻到臭鸡蛋味,但在浓度超过150mg/m3时由于嗅觉迅速麻痹而无法闻到臭鸡蛋味。
空气中H2S含量及危害后果表
空气中含量(mg/m3) | 危害后果 |
0.012~0.03 | 硫化氢的嗅觉阈 |
0.04 | 感到臭味 |
0.5 | 感到明显臭味 |
5 | 有强烈臭味 |
10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停留时间8h |
15 | 刺激眼睛 |
35~45 | 强烈刺激眼睛 |
70~150 | 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1~2h,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 |
150~300 | 嗅觉在15min内麻痹。1h,眼急性刺激症状、肺水肿 |
300 | 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暴露时间长,1h则有中毒症状 |
300~450 | 暴露1h引起亚急性中毒 |
375~525 | 4~8h内有生命危险 |
525~600 | 15~60分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等症状,1~4h内有生命危险 |
760 | 15~60min,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甚至死亡 |
900 | 暴露30min会引起致命性中毒 |
1000 | 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
1500 | 引起呼吸道麻痹,有生命危险 |
1500~2250 | 几分钟甚至瞬间死亡(电击样死亡) |
目前现场使用的硫化氢检测仪计量单位是ppm,,它和mg/m3的换算关系是1.5倍,即1ppm=1.5 mg/m3 |
H2S危险区域分级控制表
危险 区域 | 空气中H2S的可能最大浓度(mg/m3) | 能力级别 | 人员 | 能力要求 |
安 全 区 | 10 | 1级 | 外来人员 | ·H2S危害及H2S危险区域分级 ·检测仪报警时应采该取的行动和措施 ·H2S紧急泄漏的逃生路线 ·逃生器材的使用 |
低 危 区 | 10~300 | 2级 | 日常工作中经常进入H2S风险区域的工作人员 | ·不能患有佩带呼吸器材后影响正常呼吸功能的疾病 ·识别潜在的硫化氢危险 ·熟练掌握各种类型呼吸器材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便携式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检测仪报警时应该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H2S紧急泄漏的处理程序 ·对H2S中毒人员能够进行急救 |
高 危 区 | >300 | 3级 | 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如应急救援人员、医疗人员、现场监督员、点检员、化验员和安全员等 | 除应该具备2级能力要求,还应掌握一些跟职责有关的专业技能 |
现场急救:
H2S中毒症状因接触浓度的不同而异,接触高浓度时,很快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及呼吸麻痹。此时,如能及时、正确地做好现场抢救,会对下一步治疗非常有利。
现场急救方法:迅速把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口腔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心脏跳动突然停止的伤员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①心脏复苏术(心脏停止跳动后的抢救方法称为复苏术) 在现场抢救中可应用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挤压术。
a、心前区叩击术。发现心脏停止跳动后,立即用拳头叩击心前区(拳击的力量不要太猛),可连续叩击3~5次,然后观察心脏是否起博。若心跳恢复,则表示成功;心脏不起跳,应改用胸外心脏挤压术。
方法:急救者用左手将患者两下肢抬至垂直位置5~15 秒,用右手拳尺侧以中等力量捶击心前区3~5次。
b、胸外心脏挤压术。心脏位于胸骨和脊柱胸椎之间,在心包的约束下,心脏不易向两侧移动。压迫胸骨下端时,可使压力传至心脏使血液排出;当压力解除时,胸骨复位胸腔负压增加,而静脉血回流心脏。通过有节奏地压迫与放松所产生的动、静脉压力差,使血液流入心脏和大血管,能够部分替代心脏的收缩功能,维持一定的血液循环。
方法: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或地面上,急救者用双手交叉重叠压迫,将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下端,避开剑突,双手指离开胸壁,肘关节保持垂直不弯,用身体的力量冲击下压胸骨下陷2~3cm,迅速抬手,但不要离开胸壁。每分钟以60~80次为宜。挤压时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肋骨骨折。胸外心脏挤压要作较长时间,不要轻易放弃。注意不要按错位置(不是胸骨的中上部,也不是剑突处)。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必须密切配合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如一人急救,每挤压心脏7~8次,人工呼吸一次;若两人急救,每挤压心脏5次,人工呼吸一次,操作者要密切配合,操作正规,压力均匀。
②呼吸复苏术
a、疏通气道。昏迷病人下领松弛,舌体回缩接触咽后壁, 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有呕吐物、痰液阻塞气道,必须使头部后仰、抬高下领角使下齿槽向上向前移动,除去口腔内异物,使气体容易出入。
b、口对口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在短时间内可维持肺功能正常者的生命,防止缺氧,但救护者应注意避免直接吸入患者呼出的H2S气体,以防止二次中毒。
c、手法人工呼吸。每分钟以l6~20次为宜。仰卧压胸法。患者仰卧位。背部稍加垫,术者骑跨在病人髋部两侧,双手五指伸开,拇指向内放在胸廓下部,其余四指向外放在胸廓肋骨上,前臂伸直向下,稍向前推压,形成呼气,然后放开双手,利用胸廓弹性恢复原状形成吸气。如此反复进行。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面部表情变化,气体交换量亦接近正常。但必须将舌头拉出,避免舌体后坠阻塞呼吸,伴有胸外伤不宜用此法。
防止硫化氢中毒的防范措施:
①进入H2S危险区域的安全要求:
a、报告企业主管部门批准。
b、所有进入H2S危险区域的人员应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c、所有进入H2S危险区域人员应该登记。
d、对进入工作场所的通道、逃生路线、风向应该有专门的说明和要求。
e、配备校验合格的便携式H2S检测仪。
f、进入H2S危险区域内要保持通讯设施(对讲机)畅通。
g、工作区内设置足够的警示标志和应急提示。
h、安全装备经过专业人员校验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便携式报警仪、必要的警铃和救生绳等。
②采样(在进行含硫样品采样时必须注意)安全要求:
a、所有涉及硫化氢中毒的取样点应设置警告标志。
b、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对取样设备进行彻底检查。
c、采样人员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d、采样时应有人监护,采样人员和监护者应站在上风区域,监护者应始终能看清采样人员。
e、在取样之前,停止在下风方向的工作。
f、取样完成时,取样设备应标识硫化氢警示标签。
③进入设备内检修作业安全要求:
进入设备、容器进行检修,一般都经过吹扫、置换、加盲板、采样分析合格、办理进设备安全作业票才能进入作业。但有些设备在检修前需进入排除残存的物料,清理过程中,会散发出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必须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a、制定检修施工方案。
b、作业人员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学会人工急救、防护用具、照明及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
c、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携带安全带(绳)等劳动保护用品。
d、进设备前,必须作好采样分析,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施工中的安全措施。
e、进设备容器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最多不超过30分钟,且每次作业必须重新进行采样分析合格后方能进行。
f、办理安全作业票,严格审批把关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g、施工过程必须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应有气防和医务人员在场。
④装置正常生产的安全检查:
生产装置由于操作的失误,机泵管线设备的腐蚀穿孔或密封不严造成H2S等泄漏,污染环境,严重会造成中毒伤亡事故。必须严格遵守如下规定:
a、严格工艺纪律,加强平稳操作,防止跑、冒、滴、漏。
b、装置内安装固定式的H2S报警仪。
c、对有H2S泄漏的地方要加强通风措施,防止H2S积聚,同时加强机泵设备的维护管理,减少泄漏。
d、对存有H2S物料的容器、管线、阀门等设备,要定期检查更换。
e、发现H2S浓度高,要先报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进入现场检查和处理。
⑤应急救援:
对于低危区和高危区应该编制H2S泄漏的救援程序,应包括下列内容:
a、H2S危险区域分布图。
b、H2S紧急救援设备的摆放位置及使用方法。
c、H2S检测仪报警后的行动。
d、报警地点和浓度的判断和报告。
e、现场工作人员、参观者的撤离程序。
f、装置界区外人员的告知和进入控制。
g、在上风向确定集合地点和逃生路线。
h、对人员进行统计。
i、佩带呼吸器材和H2S检测仪进行搜救工作。
j、向当地的救援机构求助。
(4)CO的中毒救治及防范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供气隔离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阻燃化学品防护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可燃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不得进食、饮水。
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
浓度(ppm) | 症状 | 停留时间 |
50(30mg/m3) | 最高容许浓度 | 8h |
200 | 轻度头痛、头晕、恶心,不适 | 2~3h |
400 | 2h前额痛,3h后将有生命危险 | 1~2h |
600 | 头痛,不适 | 1h |
800 | 45min内头痛、恶心,2~3h内死亡 | 30min |
1600 | 20min内头痛、恶心,1h内死亡 | 20min~1h |
1000~2000 | 轻度心悸 | 30min |
站立不稳,蹒跚 | 1.5h | |
混乱,恶心,头痛 | 2h | |
2000~5000 | 昏迷,失去知觉 | 30min |
(5)氮气的窒息救治及防范
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由于无味、无色、无嗅,故空气中含量高时无法发觉,如果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
①急救措施:
a、皮肤接触:接触液氮,可形成冻伤,用水冲洗患处缓解症状,就医。
b、眼睛接触:液氮溅入眼中,翻开眼睑,用水冲洗,立即就医。
c、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
②防范措施:
a、人们通常用“惰性气体”一词来描述氮气,这样有可能起到误导作用,以为氮气是指无害气体。因此建议把氮气称作窒息性气体,这样可加深公众对氮气危害性的认识,也许事故的发生率会有所下降。据悉,在德国氮气就被称作为“令人窒息的气体”。
b、强调在缺氧环境工作时严格落实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不仅包括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是危险的,而且还包括在有惰性气体流动的设备及管道的开口处也是危险的。
c、为进人受限空间作业人员配备便携式氧气检测报警仪。如果氧气的浓度下降了,便携式氧气检测报警仪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如果每个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都携带了氧气检测报警仪,许多事故就可以避免。
d、一定要采购质量优异的防护用品,如空气呼吸器等。当有人必须下到受限空间作业时,在选择吊带、绳索和吊具,以及所系位置时一定要非常细心,以方便于施救为前提。
e、如果容器以前存放的物质是有毒的,那么应认定在看不见的地方有一些有毒的物质,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才能进入。只进行一次气体检测不能保证没有问题,也许容器里有淤泥,当受热或受到搅动时会放出有害气体。
f、开展员工安全培训,培训材料中应包括以下重要的信息:缺氧能迅速导致死亡;缺氧死亡之前,没有任何预兆;缺氧的环境可能存在受限空间开口处的外部;救援者必须严格按照救援程序进行救援。同时还要使员工掌握各类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g、氮气在给化工企业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对企业员工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只要企业各级人员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真正执行有关规定和程序,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就一定能够避免氮气窒息事故的发生。
不同浓度的氧对人体的影响
氧浓度(V/V) | 症状 |
19.5~23.5% | 正常氧气浓度 |
15~19% | 工作能力降低、感到费力 |
12~14% | 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协调能力和感知判断力降低 |
10~12% | 呼吸减弱,嘴唇变青 |
8~10% | 神智不清、昏厥、面色土灰、恶心和呕吐 |
6~8% | 在其中,≥8min:100%死亡,6min:50%可能死亡 4~5min:可能恢复 |
4~6% | 40s后昏迷、抽搐、呼吸停止,死亡 |
氧浓度(V/V) | 症状 |
19.5~23.5% | 正常氧气浓度 |
15~19% | 工作能力降低、感到费力 |
12~14% | 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协调能力和感知判断力降低 |
10~12% | 呼吸减弱,嘴唇变青 |
8~10% | 神智不清、昏厥、面色土灰、恶心和呕吐 |
6~8% | 在其中,≥8min:100%死亡,6min:50%可能死亡 4~5min:可能恢复 |
4~6% | 40s后昏迷、抽搐、呼吸停止,死亡 |
(6)氨气的中毒救治及防范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剌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剌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将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剩下的气体。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