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特性与危害
氨气,Ammonia, 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 0.7710。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 。
氨气的危害有哪些?
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像臭鸡蛋味,或者腐败的化学品味。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易液化。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
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除了燃烧和爆炸危险外,氨气吸入人体会引起急性中毒。轻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斯哑、眼结膜或咽部充血水肿、支气管炎、呼吸困难、肺炎、昏迷、休克、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组织溶解坏死等。
氨气的毒理学研究与分析
科学实验表明,大鼠吸入LC50:2000ppm/4H。小鼠吸入LC50:4230ppm/1H。对其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当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钟;在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氨气的主要用途
由于氨气的还原性(4NH3+5O24NO+6H2O)和碱性(NH3+HCl=NH4Cl(白烟)NH3+H2O+CO2=NH4HCO3)决定了它的一些广泛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大量用于制尿素,铵态氮肥,也可用作制冷剂;在制造化肥、尿素、纤维、燃料、塑料中都要用氨。
在生活环境中,氨主要来源于生物性废弃物,如人畜粪便、尿液、生活污水等。氨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帮助,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氨气的危害,在使用氨气产品或生产活动中特别要重视逃生自救知识和防护应急措施的学习和宣传。
氨气对人体的危害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氨气中毒的症状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
严重中毒: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氨气中毒的危害
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液或呼吸排出体外。
温馨提示:介于氨气的危害如此严重,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提高自己的紧急避难意识,学会一些自救方法和应急措施,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