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Safe Is Safe Enough?
写这篇短文的的出发点是上星期在公司内部工艺安全文化讲座当中,因为时间限制没有深度说明的FAR的概念,并进一步解释如何对FAR进行事前管理。
声明:以下的解释局限在我个人对CCPS Guideline为基准的理解这一"子集",具体内容与相关数字并不代表本人曾经及现在服务的公司的管理实践的全部。
如需进一步进行深入阅读,请参阅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化工工艺安全中心AIChE-CCPS: Guidelines for Developing Quantitative Safety Risk Criteria, 2009[1]
不论是化工行业从业者,或者是对风险管理这一领域有些兴趣的人,我推荐一本三联出的非常好的科普书。
"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2]2017
英文版是2013年出版的,所以引用用的统计数字有点老。书名叫做"The Norm chronicles stories and numbers about danger".
让我们先看一本这本书的推荐语:
每天多吃一份油煎食物,会增加多少患胰腺癌的风险?为什么婴儿在一岁之前最危险?一颗小行星掉在你家屋顶的概率会有多大?吃一根香蕉所受到的辐射和你通过一次机场安检的一样多?买彩票中头奖一夜致富的概率到底有多大?我到底要不要定期去做乳腺癌筛检?坐飞机安全还是坐火车安全?维多利亚时期的产妇在家生孩子竟然比在医院更稳妥?
风险就像浅滩里的鲨鱼、橱柜里的药丸或是小朋友正在街道玩耍时刚好悬在他们上方的钢琴,是超速驾驶、过度节食、跳伞、潜水、抽烟、豪饮,是古怪气候、地震海啸、从天而降的损石,也是脑血管扩张、肿瘤癌变。风险无时无处不在:一面是冷酷无情、公事公办的统计数字,另一面则纯粹是人们的恐惧与期望。
这是本非常优雅的书,它在质疑那些被政治家和媒体胡乱操作的方法和数目时不断地喊出“啊哈”。——英国《卫报》
本书提供了极具颠覆性和愉悦感的阅读体验,每一章都展示出作者们烧脑的活力和值得称道的工作。——美国《纽约时报》
我们先从书[2]中一个有趣的概念"微死亡"讲起,这是根据英国统计数据,排除恐怖袭击等极端情况,英国每100万人口中,每年大约有300多个意外死亡事件,那么相当于每天每个人有1/100万死亡概率,这称作一个微死亡。
"一个微死亡就是正常生活的基准点,你平常就在这个基础上生活着,更重要的是你活了下来成活,恭喜你!来吧,一个微死亡,今天、明天、无时无刻!"
这也相当于假设你连续抛20次硬币,全部出现正面的概率。要是有人邀请你玩这个游戏,如果出现连续20次正面,你就会被处决;如不出现,你就会得到一笔钱。那么这笔钱你觉得应该是多少呢?给你两个欧元,你玩不玩?
或者换个例子,如果你要花500欧元去玩10个微死亡的游戏,你玩还是不玩?
答案也许是残酷无情的的,在英国政府看来如果改造一个常常出事故的交通路口要花160万欧元能够拯救一年内一个人的生命,这个提案是打概率是不被批准的,就是说在英国政府眼中让你去玩这个游戏还不值花1.6个欧元。
引用一个CCPS FAR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从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的一个比较基准来的,相当于是在1000人工厂内50年内出现一起伤亡事故的,1000人50年每年工作2000小时这样的数字就是 10^8小时。
美国的制造业平均的FAR大约是2,在家居日常生活的FAR大约是4。
以前我们在大国企工作时,大家会私下半开玩笑的说大每年是有死亡指标的。而不超过这个指标,领导就没事。试着计算一下:
企业4万人*每人工作2000小时.年=0.8*10^8小时,以美国制造业平均指标,出现1.6起伤亡事故,按美国家居日常生活是3.2起,如果那个"指标"是4,考虑到化工行业有相当大的风险所以基本上是相当于美国的日常生活的安全水准,看起来也是很不错了。
但这里边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混淆概念(我自己也错误理解过!努力读书后才弄明白),其实CCPS的指南当中明确的指出,可容忍的风险跟可接受的风险是两回事,引用如下。
试着摘要翻译引申一下:
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接受度不是一回事。
接受度是指认为风险程度是真实的,合理的甚至是令人满意的。
容忍度是指有能力忍受非常不愉快的甚至是令人纠结的事,我的理解通常还要付出很大痛苦。
所以这里面回答了个疑问,为什么很多大公司高层领导强调说只有零事故才是可接受的,而在另外一方面又设定了可容忍的风险限制。可容忍并不代表可接受!
有相当比例的顶级世界知名化工公司将公司的FAR设定成美国日常水平的1/10,也就是说,可容忍的风险FAR设定在是0.4~1之间,这和只有零事故才是可以接受的,并不矛盾。安全是一种道德责任,换句话说,公司承诺要做到就你到一个化工企业来工作,比你在家还更安全,伤亡风险更小。而且这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很多顶级化工企业已经实实在在的做到了。当然从事后统计曲线来看也并不是光滑的,而是只要某一年度出现一两起伤亡事故,当年的FAR的指标会有一个很大的峰值,但是数年平均起来FAR低于1,是很多公司已经做到了。
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公公司,从工艺开发工艺设计与设备布置,就会考虑风险容忍度就会计算FAR,这是CCPS中QRA的内容。
例如我以前知道的几十年前东北某炼油厂氢气爆炸,控制室竟然是放在氢气压缩机的楼上,导致只有一个人生还,记得生还的那位老先生我还见过,据说他当年是找了个墙角猫着打了个瞌睡,瞌睡中被震昏醒来时发现工厂没了。这里边同时要考虑着爆炸风险跟爆炸区中人员数量的问题。从减少事故后果的角度讲,是本质安全的设计逻辑。而大多数时刻,我们要减少的是事故发生的频率,所以引入另外一个工具LOPA.
很不幸的是,即便引入了工艺安全工程设计的理念,引入了安全管理系统,不过没有一个成熟的工艺安全文化。结果不会让人乐观。如下图所示。
是为什么我前两篇短文一再强调工艺安全文化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一个安全文化高度成熟的公司,习惯成自然,甚至可以减少你家庭日常生活的风险。例如20年前,公司的班车已经全部配有安全带,并且上车一定要系安全带。那么我在坐长途高速大巴第一排或者最后一排中间位置的时候,一定会去找安全带。当时很多进口的长途大巴安全带都被故意拆掉了,现在已经成为政府法规要求必备的配置,但也还有很多人就是不系上安全带。例如我在家里面爬梯子一定会要有人扶,可以关掉小区单元的总电源,修理家里边的东西时,一定要留人在现场看着,而不是简单的贴上一个纸条,或者直接拉下闸刀就走开。
所以我想对于我个人而讲,到公司并不是一定比家里更安全(风险的容忍度更低),因为从统计数据上讲是那样。而有着更好的安全文化和安全习惯,事实上让你已经在社会生活中,比别人安全了10倍,而且在工作当中也比别人更安全,这就是安全文化与习惯的力量。
安全是每一个人的利益所在,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很想在"论语"当中找出一条和下面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相对应的,一直也没有找到。
不过意外的是,当我准备写这篇短文,重新翻了翻以前我看过的书,却发现一年多前我的Mark Begg敲着白板用孔子语录教导我们的话,并不是他看了英文版的论语和易经,而是出自于这本书。
可是我当年这本书的时候怎么就不记得?当年我读了两遍的杰克威尔奇自传里,说他掌控CEO时提出的策略是 3S, Simplicity, Speed and Self-Confidence, 我也不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