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涉化企业罐区防冻凝十个关键点

冬季,天寒地冻,对罐区安全生产影响较大,若不能及时处置设备设施冻凝或超温等异常现象,或处置方式方法错误,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冬季储罐区不安全因素


图片

关键点一:制定防冻凝方案

防冻凝工作要“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入冬之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关键设备和管道,总结往年异常情况,找出薄弱点,针对现场情况,制定防范措施,力求防冻凝方案简洁明了、条款化、表格化、可操作性强,措施要落实到人,排查隐患不留死角,盯准细节。

防冻凝应急处置方案要具体,既要关注“灰犀牛”事件,更要关注“黑天鹅”的意外,要考虑公用工程中蒸汽管网的串料堵塞、“盲肠”冻裂等意想不到的问题,做到“方案-培训-演练-实施-检查-考核-回头看”的防冻凝“PDCA循环”,一分方案、九分执行,防止“两张皮”,束之高阁。

图片

关键点二:落实防冻凝措施

1.物料升温要适度,防超温,防超压。

冬季,储罐储存易凝介质,一般开启加温盘管升温,选用的热源有蒸汽、热水、电能等,加温媒介的温度均比油品介质的温度高,要根据物料的性质选择热源,除满足工艺要求之外,还要掌握热源是否会和被加热物料发生危险性的反应。加温过程中,不控制物料储存温度,或操作失误,易造成油罐突沸或设备设施超压,引发油品泄漏或着火爆炸事故。

案例:2017年2月,安徽铜陵恒兴化工公司利用蒸汽对溶剂油罐内物料进行加热升温,未完全关闭加热蒸汽管道上的一道阀门,造成罐内溶剂油温超高,溶剂油汽化导致压力增大,汽、液态溶剂油从罐内喷出,遇点火源引起燃爆。

2.设备或管道伴热要正确,勤检查,系统勿封闭。

输送易凝介质的管道一般采用蒸汽、热水和电能作为伴热热源,并配置适宜的控制措施,稍有疏忽易酿大祸。

案例:2013年,北方一家化工企业丁二烯残夜装车管道冻凝,采用蒸汽伴热,回流管道上阀门聚合发生冰堵,因伴热温度过高,造成管道中丁二烯温度持续升高,压力上升,残液中乙烯基乙炔聚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引发爆炸。

物料管道伴热应做到:一要勤检查管道伴热。采用蒸汽伴热管道的疏水阀的动作情况,未投用疏水器;储罐根部阀门的伴热情况;采用电伴热的管道,由于温升缓慢,没有蒸汽或热水伴热直观,应沿管路布置多个温度检测点,冬季应重点检查,检查电源的投用情况,关注管道温升和报警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查找,防止电伴热故障引发管路冻凝。二要落实防超温超压措施。由于油品有热膨胀的特性,投用设备及管道的泄压设施;暂时停用带有伴热的物料管道时,切忌关闭管道两端阀门,形成封闭状态,造成持续加温,若泄压不及时,易破坏管道法兰垫片,引发油品泄漏事故。罐区内伴热的机泵、脱水罐,关闭系统,易引发设备压力失控,造成物料泄漏,引发着火、爆炸。

3.停用的设备及管道,清空物料并吹扫置换。

停用的设备、管道,应及时清空物料,实施清扫置换,与其相连的在用设备或管道,采用盲板进行隔离,同时检查设备或管道排净阀,低点是否存集物料或凝结水,防止冬季冻凝损坏设备或管道。

应重点关注管道“盲肠”“U”型弯等易积存物料段,避免管道吹扫不净,集液发生冻凝事件。应将有易冻管道的盲端改至最短,将“盲肠”管段改造为假管支撑或设置低点排液检查阀。

4.投用备用机泵防凝线,定期切换设备。

输送常温下凝固的较高介质的机泵,应设置防凝线,即从泵出口切断阀后接至止回阀前,为防止备用泵和管道内介质凝固,打开防凝线阀门和备用泵入口阀门,呈流动状态。应定期切换备用泵运行,做到紧急状况下,能及时切换。

5.检查液位仪表,多比对,防止储罐冒溢。

接触含水和易凝介质的仪表,由于低温,易发生冻凝事件而失灵。做好仪表引压管、本体伴热,投用联锁的同时,日常管理应做到:一是多比对储罐液位。坚持动罐交接班人工检尺,月底盘点人工检尺,比对仪表数据,依据上游当班产量核实储罐的收量。发现偏差要查找原因,避免仪表失灵引发安全事故。二是内操监盘要认真。作业罐的液位显示异常时,要及时联系仪表核实。三是现场巡检要仔细。检查流程的同时,关注仪表系统的伴热和液位情况,防止冻凝事件。

6.消防系统易忽视,入冬检查是重点。 

消防系统是罐区安全的保障。消防管路系统较长,分支较多,跨区域较广,冬季经常发生冻凝事件,若不提前预防或处置,一旦发生事故,将无法及时投用消防系统,必将扩大事故的损失。

消防管网的设置要科学。厂区工业用水管道通常应将其埋至冰冻线以下,保证管道内介质不结冰,管路阀井是薄弱环节,要采取保暖设施,防止冻凝结冰;冰冻线以上的水管道,应在出入口总管上设置切断阀、防冻排水阀和长流水等措施,不能停用的管道应设置保温、电伴热等设施,或末端采用长流水的方法,防止冻凝损坏管道。

入冬前的检查是重点。冬季在检查消防设施时,必须要考虑泡沫线的防冻设施,将泡沫管线内的积水放净,再使用空气或氮气分段对整个泡沫管网进行吹扫,避免泡沫线管线冻凝。储罐喷淋系统的管道应设置雨淋阀室,并设置电伴热等防冻设施,冬季应排净雨淋阀后管内的存水,以避免冻裂管道,同时悬挂阀门开关状态标识挂牌。


关键点三:关注储罐脱水作业

冬季,由于油品含水,储罐脱水阀及管路易出现冻凝现象,脱水作业处于室外,因气温较低、作业时间较长,容易出现物料泄漏事故。 

牢记储罐脱水作业要点。人站上风口,采用防爆工具,小开慢脱;脱水结束后,关闭脱水阀。人工脱水操作不离人,严禁同时打开两个以上油罐脱水阀门,液化烃罐区作业应实行“双人操作”,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配置完善脱水设备设施。按照《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 3007-2014)第6.4.8条要求,脱水作业的液化烃设置带防冻设施的二次脱水罐,未设置二次脱水罐的采用弹簧快关阀,可实现阀门的迅速开启和关闭,一旦松手即可自行关闭。《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 50160-2008)第6.3.14条要求,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宜采用有防冻措施的二次脱水系统,储罐根部宜设紧急切断阀,主要目的是防止脱水跑气时,紧急切断阀可以减少管道系统发生事故时的损失。


关键点四:做好吹扫置换

冬季,管网吹扫是防冻防凝的手段之一。吹扫置换前,方案要全,事项交代要清楚,检查要到位,去处要落实。不同的介质,应采用相对应的吹扫介质,吹扫介质的种类根据被吹扫介质的性质确定。当吹扫介质与被吹扫介质接触时,不应产生急剧的汽化、燃烧和化学反应等。

吹扫置换要做到“五防”:一防吹扫介质错误,造成管道失托,拉裂管道焊缝;二防接收罐选择错误,造成内浮顶储罐大量进蒸汽或氮气,损坏内浮盘;三防高压串入低压,附属公用工程阀门泄漏,公用工程串料;四防水击,蒸汽吹扫大量带水,管网排水不净;五防特殊管段积水积液,置换后,不检查“U”形弯和盲肠,易发生冻凝。

图片

关键点五:正确疏通冻凝

冬季罐区设备设施温度变化较大,油品冻凝时有发生,阀门由于卡塞,易引发泄漏、窜料等事故。如果生产中,发生管道或设备冻凝,正确的解冻方法是关键。严禁采用明火或电加热烘烤,严禁密闭加热,可采用蒸汽、热水等逐段疏通。做好解冻后的防护措施,检查排净阀的开关状态,以免发生跑损及其它事故。压力容器储罐放净阀解冻时,严禁将阀门开度过大,防止一旦解冻造成大量物料喷出,引发火灾或人身伤害。

图片

关键点六:牢记储罐切换步骤

作业要诀:切换设备之前要检查,先开后关是关键,防冒溢,防憋压,防断流。

切换储罐前,要掌握油罐油温、含水和质量情况,做到“两核实”(核实罐号,核实阀门号),检查管路伴热情况,无误后再开启阀门;切换储罐时应两人操作,互相监护;远程切换罐作业,应联系人员现场确认,防止误操作,造成储罐冒溢、管路憋压、机泵抽空等事故。


关键点七: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罐区储存大量易燃易爆物料,工艺纪律执行不严格,无疑是坐在“火山口”上,随时有爆燃的可能。确认流程,设备设施温度、压力,核查排凝阀、排水阀是否关闭,尤其要重视设备冒烟、法兰挂冰、滴液等现象。若每一个隐患点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轻则影响设备运行,重则发生泄漏、着火爆炸事故。安全风险隐患是动态发展过程,巡回检查就是“揪出”现场不合规的情况,“对症下药”,消除事故隐患。

冬季气温忽高忽低,寒冷天气,巡回检查重要;气温回升,巡回检查更重要。管道部分焊缝缺陷、法兰在降温时冻凝,气温回升,逐渐化冻,易出现物料泄漏,及时发现,立即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图片

关键点八:杜绝设备“带病”运行

实施设备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相结合,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静设备密封件、动设备易损件的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压力管道阀门、螺栓等附件的安全状态,及早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定期对设备设施检维修,切忌“带病”运行。

案例: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316#罐区碳四球罐出料管弯头局部脆性开裂,碳四物料泄漏并扩散,遇焚烧炉明火引起爆炸,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企业未按规程规定对事故管线进行定期检验,未按规定落实事故管线更换计划和对储罐进出物料管道设置自动联锁切断装置,致使事故状态下无法紧急切断泄漏源,导致泄漏扩大并引发事故。

定期检查储罐呼吸阀,防止抽瘪。油罐的输油流量应与呼吸阀的通气量相适应,机械呼吸阀应做到日常检查,定期检定,防止锈蚀、冻凝、失灵。呼吸阀失灵的原因有多种,活动部位由于油品凝结而粘结堵塞,如原油、蜡油、苯等,安装、维修不当,发生卡盘,鸟、蜂筑巢堵塞,阻火器丝网锈蚀堵塞等。

案例:1981年12月,国内一炼油厂油品车间中间油罐污油罐液压安全阀设置盲板,机械呼吸阀失灵,启动输油泵时抽瘪储罐。


关键点九:重视特殊作业

近年大部分罐区着火爆炸事故均与特殊作业息息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突出问题一:未实施有效隔离。2020年11月2日,国家管网公司北海LNG有限责任公司2号LNG储罐罐前平台发生一起着火事故,造成7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实施二期工程项目贫富液同时装车工程 TK-02 储罐二层平台低压泵出口总管动火作业切割过程中,隔离阀门开启,低压外输汇管中的 LNG从切割开的管口中喷出,LNG 雾化气团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可能的点火能量产生燃烧。

突出问题二:作业储罐串入可燃物。2009年12月14日,北京广众源气体有限责任公司炭黑水储罐区发生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发前,事故罐中尚有部分炭黑水,并溶解了少量的合成气并在罐内上部长期聚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突出问题三:未进行气体检测。2006年2月20日,大庆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水封罐检修过程中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在检查火炬系统伴热管线冻堵泄漏情况时,发现水封罐地坑内有积水,在既不知道罐内有何介质,又没有检测分析的情况下,进入卧式阻火器水封罐中,吸入用于吹扫的氮气发生窒息。人孔处两名监护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先后盲目进罐救人,最终导致3人窒息死亡。

如何做好特殊作业管理,是罐区安全管理的重点。按照“谁的工作谁负责、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作业许可人员的主体责任。从严控制作业次数、作业时限、作业人员;动火作业要坚持“可动可不动,坚决不动”的原则,严格执行特殊作业管理制度,禁止超作业许可时间、超范围作业。

一要作业前准备充分。对设备、管线进行清空物料、盲板隔离、清洗蒸煮、置换、通风,并确认满足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安全要求;对作业现场的地下隐蔽工程进行交底,清理周边易燃物;腐蚀性介质的作业场所配备人员应急用冲洗水源;夜间作业的场所配置满足要求的防爆照明装置;上下游衔接的设备或管道,相关单位应现场会签确认。

二要全面辨识风险。作业前,作业单位负责人和生产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对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编制工作安全分析表(JSA),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摆放灭火器、设置硬隔离、搭设遮挡棚、制作接焊渣盒、地面洒水或沙石、设置警戒线。

三要把控作业过程。作业时,作业人员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着装及正确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应统一协调。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生产单位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当作业现场出现异常,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作业单位应立即通知生产单位,谁先发现,谁尽到告知对方的义务。

四要作业结束后验收检查,恢复现场。作业完毕后,应恢复作业时拆移的盖板、箅子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的安全使用功能,将作业用的工器具、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及时撤离现场,将废料、杂物、垃圾、油污等清理干净。

图片

关键点十:预防静电危害

高绝缘化工产品(如:汽油、液化烃等)与固体容器或空气接触过程中,由于流动、沉降、过滤、灌装、飞溅及剧烈晃动等相对运动,均会产生静电。在生产过程中,人员着装和作业方式错误,消除静电设施故障,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火花放电,引发着火爆炸。因此,作业现场要到:一是作业人员要穿防静电鞋和衣服,严禁穿化纤服饰。二是选择合适的作业方式、方法,控制油品的流速,减少静电的产生。如槽车罐装,储罐收油,防止喷溅作业;收发油品充分静止后取样。三是定期检验设备设施的导静电装置,防止静电累积。

案例:2020年2月7日,茂名市润东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打开TK108号储罐的罐底仪表变送器的导淋阀并使用塑料取样瓶在导淋口取样,塑料取样瓶产生静电放电,点燃了可燃气体混合物,引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