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安全检查

瓶装气体使用环节

重点检查项目

1

气瓶购置

1.1瓶装气体使用单位购买和使用的气瓶是否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证书齐全。

1.2是否购买和使用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气瓶或者报废气瓶的。

2

气瓶管理

2.1瓶装气体使用单位是否建立并严格落实气瓶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2.2是否定期对气瓶进行技术检查,并按照规范要求的检验周期进行检验。

2.3在使用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的及库存时间达到一个检验周期的,是否进行异常情况提前检验。

2.4气瓶或者瓶阀使用时间超过设计年限的,是否进行报废处理。

2.5是否将有缺陷、安全附件不全或已损坏、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气瓶瓶体送交充装气体。

3

临时储存

3.1气瓶入库前,是否有专人负责,逐只进行检查,至少包括许可、钢印、瓶体、瓶阀、检验期、安全附件等。

3.2储存实瓶(充装有规定量气体的气瓶)时,存放空间温度超过60℃的,是否采用喷淋等冷却措施。

3.3空瓶(出厂或者定期检验后,按照规定向气瓶内充入压力低于0.275MPa(21℃)的氮气等保护性气体的气瓶)与实瓶是否分开放置,是否设置明显标志。

3.4气瓶入库后是否将气瓶加以固定,防止倾倒。

3.5气瓶存放期间是否对存放区定时测试温度和湿度。

3.6实瓶内气体互相接触会发生反应可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是否分室隔离存放,并在附近配有防毒用具和消防器材。

3.7有毒、可燃气体、氧气及惰性气体库房,是否设置相应气体的危险性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3.8对于储存易发生聚合反应或者分解反应气体的实瓶,是否根据气体的性质,控制存放空间的最高温度和限定储存数量、保存期限。

临时储存

3.9涉及盛装危险化学品的钢瓶是否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所或者专用储存室内;气瓶存放库房是否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要求。

3.10是否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如阳光、暖气、炉火)处。

3.11是否超量、超品种储存。

3.12盛装可燃、助燃或毒性介质的低温绝热气瓶,是否存在在封闭或者受限空间场所存放现象。

3.13储存场所有关监测报警、消防系统等装置设施是否完好有效。

3.14实瓶储存数量较大的单位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4

气瓶搬运

4.1运输瓶装气体时,气瓶是否整齐放置;横放时,瓶端是否朝向一致;立放时,是否妥善固定,防止气瓶倾倒。

4.2搬运、装卸易燃易爆气瓶的机械、工具是否具备防爆、消除静电或避免产生火花的措施。

4.2是否使用专用设施搬运钢瓶,是否严禁采用抛、滑、滚、碰、撞、敲击气瓶或其它易引起碰击的方法搬运。

气瓶搬运

4.3气瓶搬运中如需吊装时,是否存在使用电磁起重设备现象。

4.4用机械起重设备吊运散装气瓶时,是否将气瓶装入集装格或集装蓝中,并妥善加以固定。是否存在使用链绳、钢丝绳捆绑或钩吊瓶帽等方式吊运气瓶的现象。

4.5在搬动存放气瓶时,是否安装防震垫圈,旋紧安全帽等防止开关阀其意外转动和碰撞装置。

4.6是否存在使用翻斗车或铲车搬运气瓶现象,叉车搬运时是否将气瓶装入集装格或集装蓝内。

4.7是否存在同车搬运充装有互相接触后可引起燃烧、爆炸气体气瓶的现象(如氢气瓶和氧气瓶)。

5

气体使用

5.1气瓶使用前是否进行了相应检查,在作业过程中是否经常检查气瓶安全情况,发现问题有无采取措施。

5.2气瓶使用时是否立放且有防倾倒措施。

5.3气瓶移动过程是否存在抛滚、滑、翻等方式

5.4在可能造成气体回流的瓶装气体使用场合,用气设施上是否配置防止倒灌的装置,如单向阀、止回阀、缓冲罐等。

气体使用

5.5在瓶内压力较高不能直接用气的使用场合,是否在气瓶出气口装设减压阀,减压阀与气瓶阀门连接是否牢固、密封可靠,减压阀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6是否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保持气瓶内具有规定的剩余气体压力或者剩余气体重量。

5.7盛装可燃、助燃或毒性介质的低温绝热气瓶,是否存在在封闭或者受限空间场所使用的现象。

5.8气瓶使用时是否安装减压阀(气压表),是否存在气体气压表混用情况。

5.9气瓶使用时是否按照操作规程先旋动开关阀,后开减压器;用完,先关闭开关阀,放尽余气后,再关减压器;是否存在只关减压器,不关开关阀现象。

5.10使用环境是否存在碰撞气瓶的可能。

5.11使用氧气瓶或氢气瓶等,是否配备专用工具,是否严格控制与油类接触;操作人员是否穿戴沾有各种油脂或易感应产生静电的服装、手套操作。

5.12同时使用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气体气瓶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时,钢瓶之间间距是否小于五米,与明火的距离是否大于十米,确难达到时,是否采取隔离等措施。

6

外委作业管理

6.1是否与委外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6.2委外单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6.3委外单位使用的气瓶是否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证书齐全。

6.3是否有专人对委外单位作业过程进行监督。

6.4是否对委外单位作业过程进行检查,并跟踪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