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哈罗得·孔茨教授(Harold Koontz, 1908-1984)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领导即是一种影响过程,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和满怀热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者过程。美国学者、工商管理学教授沃伦·班尼斯(Warren Bennis)则认为,领导力就像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enger)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可以看出,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的定义见仁见智,而要弄清楚领导力的含义,则需要首先理解什么是“领导”。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将领导狭隘地理解为某种职务,是权力的某种体现。现代汉语词典将领导定义为“率领并引导”。可见,领导不是职务地位,也不是少数人具有的特权专利,领导力也不宜简单地理解为“领导的能力”。笔者认为,美国教授丹尼尔·维特克对领导力的定义:“一种社会影响力,即指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协助,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更能全面和准确阐述领导力的内涵和外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领导力不是领导的特权和专属,任何人在某些特定的情形和环境,都具有不同的领导力,如公司的总经理带领大家为实现“零”伤亡安全目标而努力,体现了总经理的安全领导力;开展某项具体作业活动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实现安全作业,体现了活动负责人的领导力。
通常而言,强大的领导力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 能够影响并激发周围的人,为了共同的信念和目标而采取行动去实现;
基于上述这些领导力特点,也可以将领导力理解为“威信”、或者“威望”。
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安全领导力则可以阐述为“各级管理层通过将企业的安全承诺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管理规章制度,通过所创建的企业安全文化影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与员工共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能力”。
杰森·马丁将组织的文化定义为“做事的方式”,安全文化也就可以理解为“开展安全工作的方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将企业安全文化定义为“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作为组织内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这些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在组织内部,所有个人价值观的交集,构成这个组织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也就是“团队文化”。由此,组织内部所有人共同的、针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构成这个组织的安全文化。
进一步来说,当这种交集越大,所有人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趋同,则这个组织的文化影响力也就越大,当完全一致的时候,可以理解为这个组织拥有“万众一心”的力量,这样的组织,其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也将非常可观。反之,如果这个组织的每个人各行其是,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完全没有相同地方,则可以用“一盘散沙”来形容这个组织,而这样的组织文化没有凝聚力,也将毫无战斗力可言。组织形成安全文化的过程,也即个人价值观趋同的过程。通常而言,组织安全文化的发展从最初级的“本能”阶段、到“依赖”、“独立”到最高级的“互助”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及表现如下图所示。任何组织都应致力于形成“互助”型安全文化,也只有在这个阶段,安全才能成为一种习惯,安全管理不仅仅事关“我”,还关系到“你和他”,安全管理才能真真正正主动落地。
如前文所述,组织的“文化”就是个人价值观的交集,而领导力包含“影响他人价值观、通过影响以促进个人价值观的趋同的能力”,如下图。因此,领导力对形成企业安全文化至关重要。什么样的领导力,形成什么样的组织文化。“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则是领导力对文化影响力的最直白写照。下述领导力特征,将极大地影响形成什么样的企业安全文化:
典型的“消极”领导力特征和“积极”领导力特征对比如下图所示:
安全领导力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旗帜,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以及形成什么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决定了安全管理的方式,而恰当的领导力能在企业中创建积极高效的安全文化,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最终实现可靠的安全管理。正是因为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大影响、而安全领导力有对形成和推动“万众一心”的安全文化至关重要,因此塑造和建立强大的安全领导力,对于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真正落地具有重大意义。企业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由于其管理职位的高低、能够动用的企业资源、对事物能够施加影响的深度的不同,应相应地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通过施展其个人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形成正向和积极的安全文化。比如高层关注安全战略方针的制定和规划、中层关注如何战术性地开展安全管理、一线员工关注如何落地实施安全要求等。而与之相反,高级管理者过分关注细节、一线员工夸夸其谈企业安全战略,都不可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