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应急指挥系统介绍
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过程中常常出现资源管理混乱、指令不畅、效率低下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ICS应急指挥系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ICS是什么?
ICS(Incident Command System)源自美国军队,最早起源于战争时期的民防,逐渐拓展至减灾、防灾、反恐领域。近年来发展至“应对所有灾害(All Hazard)”和“需响应的事件”,如大型公共活动。
ICS是标准化的、现场的、全灾种的事故管理概念。它能够使多个司法区域/司法管辖权和机构之间协调一致地进行响应,是建立资源规划和管理的通用过程,允许在通用的组织架构下进行集成。简言之ICS可应用于自然灾害、技术灾害、人为灾害、有计划的活动。
随着应急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ICS更侧重于管理的概念和方向,它是一个通用性很强的管理工具。因此,广泛适用于大规模的、跨部门的、需多方协调的灾害或者非灾害资源协调、整合过程。
从应急实践的角度看,这一点非常贴合应急指挥的需要。通常参与应急响应的单位都来自不同部门,他们在建制、管理方式、指挥架构、行政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容易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形。尽管预案中都会在指挥原则方面强调“接受xx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但事实上难以实现。因为各参与单位对应急指挥没有高度一致的认知,在此背景下由某个单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或以会议的形式传递信息、组织指挥只能解决非常有限的问题,并不能在指挥层面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状态。所以常常出现为了形成统一领导和指挥而大规模、长时间开会的低效能局面,“联合指挥部”甚至成为“会议中心”的代名词。
基于ICS的通用性、集成性、模块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部门认知差异导致的不一致。只要接受并按照ICS的标准执行,即可在部门内部以及跨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协作。
ICS的核心是什么?
因为ICS源于应急管理的实践,并直接服务于应急实务工作,因此所有内容均具有很强的和实用性。ICS认为应急指挥的核心是“资源管理”,即对应急所需的一切人、物、技术、时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能够产生积极地作用。
应急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是暂时性的,只有通过有质量的管理活动才能有效的化解。ICS正是着眼于这一目标,把应急所需的人、物、技术、时间等资源纳入管理范围,通过管理活动使其为应急处置提供有组织的、有序的、有计划的资源支持, 从而避免资源紧缺、资源浪费等管理不善的局面。
我们在应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地急需某个资源而另一地该项资源却出现了富余;再比如为了解决某一危机临时调用很多资源(其中一部分甚至对缓解危机没有意义),危机解除后这些资源要么被不合理消耗,要么因为疏于管理而丢失、损毁。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而导致的。ICS则强调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标。
ICS的核心价值?
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使得应急过程有序、高效是ICS的核心价值。
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灾害(无论是哪一种)发生后,首先出现的是“混乱”。有的损失未必是灾害本身引发的,而是由“混乱”引发的。因此,避免混乱理应成为应急指挥的首要目标。
虽然消除危险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出于技术限制、资源限制、对灾害的认知限制等因素,很多灾害发生时我们难以立即消除危险源。因此“先控制事态、再消除危险源”就成为更加稳妥的应急策略。这就要求应急指挥首先应该确立明确的目标——控制或者消除灾害带来的混乱,以避免更多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在今天,社会各元素之间的关联度极高,突然发生的灾害容易形成多层面的连锁反应,灾害导致的混乱会出现在各个方面。因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遏制混乱或者控制混乱就显得更加务实,也是衡量应急指挥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