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知识科普

福岛核电站(图片来源于网络)

  3月11日是福岛核事故八周年的日子,日本标准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约25公里(15英里),震中位于仙台以东130公里(81英里)的海域,在东京东南约372公里。地震和引发的海啸对整个日本东北部造成了重创,约20000人死亡或失踪,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并对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福岛核电站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在役核电站,由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组成。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的影响。2011年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uclear and Industrial Safety Agency, NISA)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福岛核事故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让原本物产丰饶、环境优美之地变得令人生畏,至今依然有大片土地被划为“禁区”。福岛县总人口比灾难前减少了约14.8万人,仅福岛一县至今仍有近5万人过着避难生活。而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地区也大幅度修改了自己的能源政策,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一时间人们谈“核”色变。

  那么,什么是核事故?小编也为大家普及一下核事故的知识:

  国际核事故分级表把核事故共分7级,其中将对安全没有影响的事故划分为0级,影响最大的事故评定为7级,每增加一级代表事故比前一级的事故更严重约10倍。根据是否有辐射对公众产生影响,核事故又被划分为2个不同的阶段,其中1级到3级被称为核事件,而4级到7级才被称为核事故,0级在事故评定范围中,称为偏差。其中,7级事故在历史上仅有两例: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现属乌克兰)事故和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如果遇到核事故,可以采取以下自我防护措施:

  (一)隐蔽以减少外照射和污染空气的吸入

  当核事件中出现较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时,应实施隐蔽防护,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当今的的各种建筑物均具有隐蔽功能,地下室或高层建筑的隐蔽性能更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包括空调风扇),同时要注意,当污染的空气过去后,应迅速打开门窗和通风装置通气。

  (二)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撤离

  撤离一定要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否则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交通事故或撤离不当,会受到更高辐射照射)。

  (三)正确躲避

  当确定有放射性污染事件发生时,切记不能迎着风,也不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不要站在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

  (四)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物质,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穿戴各种日常服装,加帽子、头巾、防护眼镜、口罩、雨衣、手套、靴子等,减少体表的放射性污染。

  (五)洗消

  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也可到救援单位搭设的放射性沾染洗消站进行洗消除沾染。待放射性污染物飘过事后,房屋外表可用清水冲洗干净。

  (六)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是否需要控制当地的食品和饮水,应听从当地卫生、环保部门的安排。在本地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如有条件尽量食用非污染地生产的密封包装食品和瓶装饮用水。

  (七)必要时采取预防性药物防护措施

  核电站事故放射性污染中含有上百种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碘、铯、锶等。其中在核事故早期,放射性碘占的比例比较大。如果在接触放射性污染物之4小时或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则可阻断90%以上的放射性碘在体内沉积。所以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预防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碘化钾的服用应听从政府或救援人员的安排,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片(100毫克),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改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25毫克。若在接触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体内放射性碘的吸收量降低一半左右。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