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煤气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刘 倩1,吴谋亮2,彭知军3
(1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01;2佛山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528500;3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01)
摘要:本文收集统计了2000年至2018年的89起工业企业煤气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级别、区域、时间和原因等内容进行了规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煤气事故发生总数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2015-2018年的事故数量呈反复性的升降,2017年统计煤气事故数量最多,达到19起。就煤气事故发生的区域而言,河北省作为重工业省份,以发生煤气事故总计17起位居首位;从事故发生的季节性分析,冬季为煤气事故的高发期;而从煤气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违章操作占比达到79%。根据本文的分析结果,安全监管部门和工业企业可以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提升管理要求和水平,减少工业企业发生煤气安全事故的数量。特别需要说明的是89起工业企业煤气事故相关资料均为公开途径获取,为样本。
关键词:煤气事故;安全管理;事故预防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相应的煤气安全事故也接踵而来[1-3]。从业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企业发生煤气事故的原因、事故特点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4-6],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7-8];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借助软件系统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模拟分析,并针对工业企业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9-11]。此外,政府部门及生产企业也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要求,但是煤气安全事故的预防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据本文统计,2000年至2018年的89起工业企业煤气事故中,重大事故有6起,较大事故有36起,一般事故有47起,无特别重大事故。总死亡人数达到269人,受伤人数为391人,总经济损失超过2.8亿元。本文对上述的89起煤气事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煤气事故预防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参考。
2事故特点分析
2.1事故级别分析
图1为不同煤气事故级别随年份的数量变化情况,由图1可见,从2000年到2007年年底期间,仅统计了1起重大事故和1期较大事故,这主要是因为前期经济发展有限,政府部门对相关信息公开不足、不规范且媒体对煤气事故信息的披露不够完善,能有效报道并收集整理的信息资源不足。然而,自2011年起,煤气事故数量开始大幅度攀升,主要归因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高速提升,且国家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监管披露制度和条件不断完善。
图1 各年度不同事故级别分布情况
从事故总数来看,2015年至2018年为事故高发期,且呈峰谷状,2015年和2017年处于高峰值,分别为18起和19起,2016年和2018年处于低谷值,分别为13起和12起。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当上一年发生较多事故时,下一年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安全意识有所提升,安全事故数量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当上一年事故发生量减少后,相关部门和企业又出现一定程度的懈怠,导致该年度安全事故数量的上升。
自2010年开始,一般事故的发生数量不断上升,至2017年达到最高值14起,2018年又降低至5起。较大事故则从2011年起,数量逐渐上升,至2015年达到最高值9起,随后2016年至2018年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并保持小幅度增长。此外,统计到的重大煤气事故共为6起,分别分布在2000年、2010年、2011年以及2013-2015年,2016年后无重大煤气事故发生。
2.2事故发生区域分析
图2为煤气事故发生的区域分布情况。从图2中可以发现,不同省份发生煤气事故的数量差别显著,工业企业发生煤气事故数量前三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北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其中河北省作为重工业省份,以发生煤气事故总计17起位居首位;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第二发达的省份,以发生煤气事故总计14起排名第二。此外,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虽然发生煤气事故数量与湖南省并列第六位,但发生煤气事故总计为4起,远低于江苏省。
此外,重大煤气事故主要发生在河北省、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及山西省五省份,其中山东省统计重大煤气事故数量为2起,其它四省份均为1起。
图2 事故发生的区域分布
2.3事故发生直管政府行政级别分析
图3为发生煤气事故所在地的直接主管政府部门行政级别与历年发生事故数量的统计关系。从图3中可以发现,地级城市发生煤气事故的数量最多,达到55起;其次为县级城市的煤气事故21起,副省级和直辖市煤气事故分别为8起和5起。
副省级和直辖市城市煤气事故数量远少于县级和地级城市,一方面是得利于安全管理水平和要求更高,拥有更优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另一方面,众多高能耗,管理水平有限的工业企业为适应环保政策的压力,搬迁至较偏远的地级甚至县级城市。
图3 事故发生直管政府行政级别分布
2.4事故发生时间分析
图4 事故发生月份分布
图4为历年煤气事故发生的月份分布情况,从图4中可见,冬季发生煤气事故的数量显著的高于夏季,且煤气事故发生的高峰期分布在1-2月,其中1月高达15起,2月为13起。春节前后,工业企业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均有放松的心态,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煤气事故发生的频率激增。此外,相比冬季,夏季的6-9月为事故发生的低谷区。
2.5事故介质及形式分析
图5为工业企业事故发生的介质分布情况,煤气事故数量达到53起,远高于其它介质;其次分别为一氧化碳的12起和天然气的10起;其余介质事故的发生数量相对较少。长期以来,煤气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燃料之一,加上对其安全管理不足,导致了煤气事故的高发率。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一般是由于煤气泄漏或燃料燃烧不充分,在密闭空间作业导致的。
天然气逐渐成为工业企业的另一种主体清洁燃料,相关政府部门监管相比更加到位,行业标准更加完善,供气企业安全管理更严格,所以其事故数量相比煤气少很多。
图5 事故介质分布
本文统计煤气事故的发生形式归类为火灾、爆炸、燃气泄漏以及中毒窒息四类。图6为事故发生的形式分布情况,从图6中可见,中毒窒息的事故数量达63起,爆炸事故达22起,火灾及燃气泄漏事故相对较少,分别为3起和1起。煤气和一氧化碳的有毒、易燃易爆特性,导致其形成的事故主要以中毒窒息和爆炸为主;而燃气的易燃易爆特性,也导致其形成的事故主要以爆炸为主。此外,煤气和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的特性,突发性的泄漏很难觉察,造成中毒窒息的事故率较高。在煤气泄漏探测、紧急切断保护、安全防护方面等方面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和改善。
图6 事故发生形式分布
2.6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图7 事故发生直接原因分布
图7为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的分布情况,其中违章操作导致的煤气事故发生频率远高于其它因素,数量达70起,占比为70%,充分表明了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的不足,操作的规范性欠缺。其次,违章指挥导致的煤气事故数量为11起,排第二位,说明了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也不高,安全意识缺失。
设备工艺缺陷主要指由于设计、施工等因素导致了工艺系统存在缺陷,本文中统计的此类煤气事故中,煤气的水封失效是导致煤气泄漏事故的主要因素。采用水封进行煤气系统的密封是否安全可靠,如何能够有效地降低密封失效概率,需要设计、运行人员进行充分评估和研究。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数量为8起,工业企业在生产运行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巡查工作,及时排查设备故障问题,减少煤气事故的发生。
3总结与分析
(1)自2011年起,煤气事故出现较大幅度的攀升,在2015-2018年的事故数量呈反复性的升降,2017年事故数量最多,达到19起。当前正处于安全管理初见成效的阶段,需要更加完善安全管理标准要求。
(2)从发生煤气事故省份的分布情况而言,各省的事故发生数量差别显著,河北、江苏、河南等省份的煤气事故数量较多,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需要更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安全管理要求。
(3)由于不同行政级别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执行力度存在差异,且工业企业具有较明显的区域选择性分布的特点,地级和县级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事故数量远多于副省级和直辖市;因此,地级和县级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大力提升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要求。
(4)冬季由于气候寒冷,通风环境差,更容易形成相对密闭空间。同时,春节前后工作人员更容易懈怠,增长了煤气事故发生的概率。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需要更有效的推动节前节后安全生产检查及教育培训工作。
(5)违章操作导致的煤气事故比例达到70%,违章指挥导致的煤气事故比例达到11%,人为因素占据了煤气事故直接原因的81%,充分说明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缺失,管理水平不足。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需要更有效的推进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相臣.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统计分析[J].化工装备技术,1994(04):28-30.
[2] 邓浩夕.山东富凯不锈钢有限公司“11·29”重大煤气中毒事故[J].现代班组,2018(04):29.
[3] 黄元科,刘兆明,崔萍.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原因分析与思考[J].安全,2015,36(11):34-36.
[4] 苗香溢,张凯.常压单段式煤气发生炉危险分析及防控[J].安全,2013,34(08):26-29.
[5] 郭富,游鹏飞.工业煤气发生炉危险性评价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10):29-30.
[6] 孙旭.浅谈煤气区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2014’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中国金属学会,2014:3.
[7] 张粹星,区存华,乐有邦,王红汉,黄伟.煤气中毒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42(02):95-97.
[8] 赵春辉.某焦化厂荒煤气导出系统堵塞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冶金动力,2014(03):31-32.
[9] 罗小玲.煤气站事故的模拟计算及后果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7):158-159.
[10] 罗恒,卢梓悦,樊瑞稠,王琦,郝玉泽.基于风险矩阵和LOPA的风险分析法在煤气柜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43(04):29-31+35.
[11] 范玉佼.干式高炉煤气柜火灾、爆炸及中毒危害事故后果模拟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1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