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防治智能化:一个被低估的新基建市场

泰伯网 午夜犀牛 | 撰文


01

4月17日,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预计4月17日20时—18日20时,贵州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该次预警的背景是我国南方持续不断的阴雨天气,以及17日—19日我国中东部出现的又一轮大范围降雨。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长江以南的降雨量普遍超过了100毫米,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多地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局地更高达300-500毫米。其中,湖南南部和广西中北部多地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倍以上。
受持续降雨的影响,我国今年的入汛日期(3月28日)也较常年(4月1日)提前了4天。
进入4月,雨天仍旧在南方延续。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25日前,南方降雨和对流天气仍旧频繁:18日—21日降雨核心区在江南,22日-24日的强降雨和强对流主要在华南,25日云南的降雨将增多。
中国气象局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共发生9次强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7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1%。同时,全国出现4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3月份。
明显偏多的降雨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了洪涝和地质灾害,统计显示,一季度重庆、广西、湖南等13个省(区、市)29.8万人次受灾,5人死亡失踪,3500余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
由此,我国相关部门、地区的地灾防治工作骤然加紧。

02

4月3日,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2020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会议指出,2020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地灾防治在调查广度精度、监测预警专业化水平、风险源头管控、科技支撑能力、防治投入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和挑战。
基于此,会议提出了今年地灾防治的几项重点工作。首要工作是全面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在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区域则开展1∶1万地质灾害调查——摸清重要地灾隐患的基本情况。另外,在地灾预警中加快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器设备集成研发和试用
地灾防治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自然资源、气象、水利、应急等多部门。因此会议特别强调,气象部门要积极发挥气象卫星、雷达产品在预警中的作用;水利部门要加强山区河道、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应急管理和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做到“防”和“救”链条无缝对接。
本次会议后不久,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对今年的地灾防治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通知》再次强调了隐患识别和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提出:充分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手段和高精度定位服务网、数字高程模型等地理信息资源,全面开展地灾隐患早期识别与1∶5万调查和风险评价,对重点地区开展1∶1万精细化调查,查明风险底数。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早前也曾专门强调,要综合运用合成孔径雷达测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等多种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精度,搞清楚“隐患点在哪里”。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我国曾先后开展过两轮地质灾害调查,目前我们掌握的隐患点多来自于这两轮调查。而1∶5万和1∶1万的新一轮调查,不仅会找到更多隐患点,而且“找”的过程还可能会引入大量新技术手段。
在之前泰伯网的采访中就有专家指出,不同于过去以地面人工的方式为主,新一轮的地灾调查需要依靠新技术手段来完成,而这种新技术手段应该是空天地一体化的联合手段

03

据预测,2020年地灾总体趋势较2019年有所加重,特别是西南地区中南部和东北部、中南地区的西部和东部局部、华东地区的南部、西北地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局部,在汛期或受较强地震影响期间地灾将呈高发态势。
今年入汛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准备、应对地灾风险。
4月初,山西出台《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定地灾4大重点防治区:晋西黄土高原、太原西山—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矿区、太原东山—阳泉—潞安—晋城—沁水矿区、岚县—静乐矿区。4区合计3.73万平方公里,占山西总面积近24%。
之后,甘肃省会兰州也出台了年度地灾防治方案。
截至去年年底兰州全市各类地灾隐患有2400多处, 45.60万人受其威胁——兰州计划,今年以主城区南、北两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为重点,规划新开、续建10处大型、特大型地灾治理工程。同时,推进地灾移动监测预警指挥平台建设等,加快建设兰州国家级地灾监测预警示范区
广东在近期的相关会议上也透露,今年将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计划年内完成1000户以上受危险山体威胁的村居避险搬迁、100处大型以上地质灾害工程治理、60处大型以上地质灾害专业监测
今年以来,湖南累计降水较往年平均值偏多42.9%,全省已发生地质灾害57起,多于往年同期。15日,湖南召开全省地灾防治工作会议。按照部署,湖南今年将逐步配备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普适化监测设备,实现自动化实施监测,实行网格化分析预警,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时效性。
15日,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地灾动态风险管控平台“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风险防控平台”正式上线——它在已发现的重大地灾隐患处,安装自动监测仪器,建立专业监测点。据悉,目前浙江已建立382个专业监测点,计划未来3年累计建成1000处

04

由各专业部门与地方政府主导的地灾防治工作,最终落地在一个个项目之上,而这些项目又支撑起一个相当大的产业。
今年3月底、4月初,自然资源部公布了两批地灾防治单位甲级资质,合计有190个地灾防治单位提交的259个甲级资质申请获得通过。去年自然资源部也曾公布了两批甲级资质,合计有470多家地灾防治单位获得地灾防治的各类甲级资质。
有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每年有1-3万个。2018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市场规模达到307亿元,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493亿元。
从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名单可以看出,地灾防治单位多来自地质水文等领域。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地方政府新需求的成长,卫星遥感、北斗高精度定位、测绘地信、大数据等正在成为该产业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