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剑莽少:剑指安全评价行业六大乱象

转载: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7日。转眼一年已逝,安评行业的这些乱象是否还依然存在呢?

作为12年的说老也少的“安评少年”,我见识、领略过行业中一些“乱象”,它们的存在让原本应该起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作用的安评技术服务乱了套,让建设单位(甲方)发生了原本可避免的事故,也衍生出了恶意竞争,让“劣币驱逐了良币”。

感叹良多。


乱象一
借鸡生蛋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安全评价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引入国内的。2002年11月发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中首次强制要求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都应进行安全评价。2004年10月20日,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布了《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明确了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管理要求,由此拉开了安全评价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的帷幕。

安全评价服务,是一类典型的“知识付费”服务,一份评价报告的成本主要由交通费、出差补助、报告编撰费、专家评审费以及其他“不可言喻”费用等组成。一般而言,如果不是为低价中标拿业绩,那么所获的利润应该是属于马克思所言的“铤而走险”的层次。

不过承揽安评业务的前提是必须具备“安评资质”(具体要求见《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2015修正)》),而“安评资质”的构成核心又是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

图片

设想一下,如果您想开一家安评公司,一开始您或许没有充足的资金、足够的业务量、来养活一大帮子的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而且“上面又没有人”。为了降低经营风险,您会不会在您发现或手握项目,又想利润最大化时,借用具备安评资质的单位承揽业务,然后实际上是自己的人做评价?纵然资质出借方会收取您10%-15%的管理费,可即便如此您还剩不少的利润哩。

久而久之,您会觉得这种商业模式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您所有的业务都是借用资质位签订的,您始终不会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您可能会考虑找一大帮安评师、注安师挂靠到您公司名下,然后打通资质申请的各个环节,正儿八经的取得安评资质,走上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

但无论是支出管理费借用安评资质也好,还是砸钱聘请安评师、注安师挂靠也好,我都认为属于“借鸡生蛋”的模式,承接评价服务的单位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提供专业的“知识付费”服务,是导致低质量安评报告的主要来源之一。


乱象二
照猫画虎



图片


今天,先按照这个安评模板,做一个初稿出来!

——安评机构新人的必修课

前段时间,与在某知名涂料公司总部负责安全环保工作的同学聚餐时,他说最近审了一个新建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初稿后,“人都气炸了”,原因是第三方递交的评价报告初稿中,评价的主体单位名称居然还有多处是另外一个涂料公司的,而且很多关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比如总平面布置、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有害因素)没有分析,安全对策措施根本没有针对性,都是套话,用在任何一家公司都适用,这样的预评价报告有什么价值?

我笑着说:“您老人家可能遇到了实习生……”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建设单位又有谁能够真正的看过第三方写的报告呢?大部分的安全评价报告已经沦为了“合规性”的佐证资料而已,还是杜邦布莱德利安全曲线中“为了做而做”的“被动安全”阶段。

我很感谢我的师傅,我第一家公司的顾问,也是我燃烧与爆炸学专业课的教授。七八年前,他身体还是比较好的,也会出来参加安评评审。在一次对某家化工厂的预评价报告评审会后,他对我说的一句话“记住你写的每份评价报告,都要展现你的专业性、权威性,如果你向他们一样套模板,闭门造车,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给‘套’进去”。

感谢师傅的教诲,我一定会铭记的。儿女尚幼,父母已老,一家老小还需要我照顾,只有坚守基本的职业准则,才能稳稳当当、平平安安地养家糊口,才能履行“为人父、为人子”的责任。

毕竟安全,源于责任。

图片


乱象三
一丘之貉



现实中,许多时候安评的中介机构均为监管部门指定,此前,央视就曾报道说,重庆42家民营加油站不约而同地把安评交给当地一家中介机构,安监部门辩称,他们只是“推荐”,并没下行政命令。

——新京报社论,2015年8月17日《爆炸仓库是怎么通过“安评”的》

图片

在中国,人们的“人情味”很浓,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并且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文化。所谓“宫中有人”、“省里有人”、“中央有人”、“上面有人”等,都是在说自己的“关系”多么的硬,背景多么的雄厚。

记得五年前的国庆节前夕,大学同宿舍好友(富二代,子承父业)打电话给我说,“老弟,今年的这个现状评价业务就没法请您来做了,今天新上任的领导到现场检查,提到前几天去一个企业检查时看到的评价报告质量不错,您可以问下他们是哪家单位做的……”

安评行业,从诞生开始,就顶着“红顶中介”的帽子一路招摇过市,只要他们一开口,源源不断的订单就会送上门来;只要他们一抬手,一纸评价报告就能让企业如获大赦。

遇到这样的情况,又怎么能给好友添麻烦呢?

放弃吧!做生意,有竞争是必然的,十多年来,也都习惯了。


乱象
狐假虎威



今年整个县的安全巡查业务都是我们公司负责的,很多公司都找我们做安评、安全标准化,你们也要考虑下我们呢!我们都统一负责了,那巡查发现的问题肯定少,您说是不?

——某县安全巡查第三方服务机构如是说

第三方安全巡查,是指政府和企业通过购买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方式,委托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提供安全专业技术、评估认证、宣传培训等服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查和评估,目前这一服务模式已基本在全国普及。

图片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个别巡查服务机构抓住被检查企业“怕被抓典型、怕被经济处罚、以及多一事不少如少一事”的心态,在服务过程中,利用自身“裁判”的身份,对被检查企业施压,诱导其将安评、职评、安全标准化等常规安全服务项目,甚至是消防设计、施工交由其负责。

诚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统一的安全标准,着实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但部分第三方服务机构“狐假虎威”的做法确实有些令人不敢苟同。尤其是本身就不具备专业技术实力,比如一些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居然也可以取得安全巡查业务,承诺的是每次巡查安排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但实际上,所安排的人与 “安全标准化必须是十二个盒子装”的专家相差无几吧!


乱象五
指鹿为马



现在要建一个项目评估环节实在太多了:安评、环评、水评、能评、震评……这个评、那个评,一些地方的同志都把这些评估编成了笑话!

——2015年4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常会上怒斥评估机构乱象

“莽哥,今天上午区头的领导来检查,说我们新建的燃煤锅炉房没有做安全预评价,要处罚!”,这是我一个老客户在三年前的某天向我咨询的一个问题。

纵然我给客户说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36号令)中规定强制做安评的建设项目只涉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

次日,客户说有家评价单位主动联系他,说 “听说你们需要编制安全预评价……”

客户秒懂。

当一些不该有的评价成为压在企业头上的座座大山,当企业的一大半时间、精力和费用都花在了评价环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何谈起,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又如何激发?


乱象
摧眉折腰



评价报告中那几个不符合项,必须给我合格了,否则我们是不会给尾款的。

——某霸气十足的甲方爸爸如是说

在天津瑞海“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中滨安评公司违法违规为瑞海公司提供安评报告,接受瑞海公司委托,为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堆场改造项目的安全评测和验收评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并且明知瑞海公司存在选址不符合国家标准、未购买防爆叉车等安全问题,仍出具了虚假安全验收报告,使得瑞海公司取得危险品经营资质。

图片

国情所致,“安评”的地位也是异常尴尬。在复杂的社会利益面前之下,他们受到资本驱动,又受到多方势力掣肘,所以经常是“权轻责重,两头受气”。可以说,我们都是这个行业的受害者,又同时,我们都是这个行业的作恶者。

最后,由衷地期待安评行业走向正规。也许对我们而言,始终是那持剑的少年,终将看到一个“更规范,更高效,更公正”的安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