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限制中国资本,望中国资本重视政治风险

2020年4月17日印度政府发了一个法令,在毫无预警的前提下,更新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把原先的自动审批直接转变为政府审批,文件截图如下:



根据新的规则,只要有陆地接壤的国家的实体和公民,甚至该投资实际受益人来自上述国家,都必须通过政府审批,转移印度当前实体或未来投资实体所有权的,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实际受益的所有人如果来自于上述国家,交易也必须政府审批


虽然印度政府所说的“陆地接壤的国家”并不特指中国,但是看看印度周边国家: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和缅甸,只有中国有能力对印度进行投资。


这个事件的导火索是中国央行增持了印度金融巨头HDFC的股份到1.01%,央行属于主权基金,其实沙特和新加坡的主权基金也持有HDFC的股份,但是印度对华显然是抱有极大的警戒心。


但是这个法令来的太过于突然,打击面过广,已经引发了很多抱怨,一方面已经有很多公司已经投资到印度,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投资了印度支付平台Paytm和叫车平台Ola,印度30家独角兽企业,有18家获得中国科技公司或者风投基金的融资。


另外,由于中国资本较为复杂,很多资本本身虽然是外国的,但是由于里面本身有中国资本,一下子弄得这些资本也不可投,Khaitan & Co的合伙人卡西克•马赫什瓦里说:“它们都筹集了大量亚洲资本池,但由于对什么构成受益所有权没有任何解释,即使中国的资金仅占1%,也可能导致在印度的投资需要获得事先批准”


风险投资公司Orios Venture Partners的管理合伙人雷汗•亚尔汗说:“按照目前的规定,整个资本池现在都被污染了……以目前规定,这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印度这一个政策什么时候会被取消尚不能确定,但是就目前来看,对印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外加上整个印度弥漫的民粹主义,对印投资风险已经不容小视。


中国正处于一个微妙的时期:一方面本身也接受大量的国外投资,另外一方面也对其他国家输出剩余资本,像阿里对于印度的支付平台的投资,是因为阿里本身对于支付平台的理解程度很高,同时印度类似Paytm在接受中国资本输入的同时,也能通过阿里获取关于支付平台的经验和教训,这个本身是双方受益的。


阿里本身的股份构成也比较复杂,以孙正义的软银集团持有25.2%的阿里巴巴集团股票,价值1400亿美元以上,是阿里第一大股东,这是孙正义这辈子最好的一笔投资,没有之一,同样的米拉德控股集团公司也是腾讯的第一大股东,阿里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两个巨头,其最大股东也是外国资本,但是对于推进中国互联网建设有卓越贡献,中国也没有限制外国资本投资这类公司。


资本之间本身关联性就很复杂,有的自身虽然接受其他资本的投资,但是本身也投资其他资本,甚至资本和资本之间也构成互投的情况,单方面去限制中国资本,是非常不智的举动,将会大大限制印度获取资本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印度对于资本的理解可能还处于幼稚阶段。



政治风险


由于中国对外投资的风险考虑,传统上是在商业领域考虑较多,在政治方面考虑较少,但是随着中国资本对外输出,政治问题可能越来越需要得到重视。


政治风险一般有五种


第一种是战乱风险,战乱风险发生频率低,但是一旦发生就是致命的,不但威胁到资本本身,甚至威胁到投资者的生命安全。


第二种是政治体制变动风险,不管是党派的政治博弈,还是利益集团对于政治施加的影响力,还是其他外国大国对接受投资国的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都非常深远,一旦政治体制变动,新政权执政理念改变,会导致原先所订立的合约与条款面临违约危险。


第三种财产剥夺风险,接受国通过没收征收的方式把外国投资者的债券和股份收为国有。


第四种是限制性风险,接受国对外国企业经营活动设置障碍,这种障碍可能是价格限制,也可能是劳工限制,非常灵活和隐蔽。


第五种是第三国干预风险,即在不变动政权的前提下,第三国出于打压投资国的考虑,对资本接受国进行干预,迫使资本接受国违背自己的意志对资本进行限制或者驱逐。


这五种风险可以说中国资本全部遇到。


其中战乱风险和政治体制变动风险往往出现在非洲或者拉美国家,限制性风险和第三国干预风险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其背后往往是美国的干预性行为,也有其他国家利用NGO之类的组织进行干预。


对印投资的问题


中印两国本身在产业上有一定的互补,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印度在软件,金融和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对于印度有相当强的优势,最近几年中国人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少投资者把低端制造业从中国移到其他地区,例如东南亚和南亚,孟加拉国就接受了纺织业的投资,去年GDP增长率高达8.15%,远超过其他国家。


同时中国在互联网上的优势明显,尤其是在互联网基础建设领域,印度这些年电信基础设施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进步,中国资本是出了力的。


但是印度对华有相当大的警惕性,印度本国内有一个所谓的“安全敏感国家名单”,名单里面有中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伊朗,阿富汗和中国,主要是授权印度政府对这些国家的企业在印度电信,国防,航空,港口等所谓敏感性领域的安全筛查和监控,这也是后来华为和中兴尽管在印度已经呆了多年,但是业务进展不大的原因。


甚至有些无所谓的行业,比如说纺织,由于印度纺织业比中国有很大差距,但印度政府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限制中国纺织业在其国家的发展,并将中国视为阻碍其纺织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结果逼的投资者被迫去孟加拉,反而促成了孟加拉国纺织业的大发展,算是一种讽刺。



印度本国内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印度式腐败与中国式腐败不同,印度的腐败从上到下,从官员到基层,无所不腐,印度文化对于腐败也有较大的包容性,所谓的“适度偷点论”就是印度特色,只要办事就必须要给跑腿费,官员可以明目张胆的索要,腐败完了以后在恒河洗个澡,可以洗刷掉所有罪恶,印度官员一边腐败一边跑到恒河洗澡这种事情实属平常。


至于政党分肥,政党纷争导致的问题,那更是家常便饭,比如说莫迪眼见中国高铁一路高歌猛进,眼馋,也要搞高铁,日本见状给了极其丰厚的待遇:贷款期限50年,贷款利率0.1%,基本上是白给。


截止到2019年,印度为了建设高铁征地,除了国有土地外,私人土地征收基本没什么动静,原定于2023年通车的印度高铁,时间过了一半,印度土地产权大多数属于大地主,耕作属于佃农,地主得到补偿当然无所谓,佃农那基本上没活路,搞的印度高铁沿线全是抗议。


最倒霉的还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政权更迭,莫迪属于印度人民党,而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在大选后换人,变成了国大党的乌德哈夫·萨克雷,乌德哈夫·萨克雷一上台就宣布要重新审核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同时叫停了地铁三号线的车棚项目,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把在中央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拉下台。


去年我看日本经济新闻的时候,日本都表示对于印度已经非常不耐烦了。


另外被人诟病已久的印度僵化的劳工法,赋税制度等等更不要说了,印度在还没有搭建起基本的现代国家制造业的前提下,工会势力倒是非常强大,博世、Uber 及 Ola都遭遇过类似的风险,至于赋税问题,早几年莫迪改革了印度税制,用商品服务税来替代过去一大堆的税,在当年引发巨大的轰动,很多中文媒体纷纷高呼印度未来的崛起。但是到现在为止,实施情况不乐观,税制设计过于复杂,推进缓慢,而且很多地方设计的不合理。


即便是美国公司也在印度吃过瘪,当年安然公司投资印度大博电厂就是典型的,安然公司是大博电厂项目的最大股东占比 65%,以其为核心,投资近 30 亿 美元,在孟买城以南 100 公里以外的修建。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就是整个电力的购买者,当时的印度政府成为这个合同的担保人


本来政府承诺兜底,安然公司应该是安心投资才对,但是就在投资的当时,世界银行进行研究后认为,项目投资太大,且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根本没有这样的经济购买能力,印度政府即便是承诺了,也不会最后兜底。


而当时马哈拉斯特拉邦的执政党是国大党,结果国大党败选,反对党上台,反对党上台后不但取消了大博电厂,他们还指责安然公司行贿,国大党受贿。


后来虽然美国施压,印度不得不做一部分退让,但是印度要求重签合同,重签后的合同基本不可持续,导致最后印度政府不得不违约,大博电厂最后失败。


一方面经济本身有问题,一方面由于党争,两方面夹击,导致即便是美国政府亲自出面都无法挽回,巧合的是,大博电厂出事的时候,是在马哈拉斯特拉邦,而这次印度高铁的问题爆发,又是在马哈拉斯特拉邦,当年是因为国大党败选,反对党上台,这次是因为印度人民党败选,国大党上台,岂不是命运的巧合?


如果说大博电厂的事件过于遥远,那么沃尔玛和亚马逊对于印度电商的投资同样如此,沃尔玛一直对印度的零售业有极高的兴趣,在2012年,2013年不停的对印度游说,按道理说印度缺乏物流基础设施,沃尔玛在物流问题上有丰富的经验,且资金雄厚,本身一拍即合,在中国类似于沃尔玛之类的在华超市投资,不但没有限制,反而在房租等种种方面还有优惠。


但是印度死活不肯同意,沃尔玛无奈只能曲线救国,花了160亿买下了印度电商Flipkart,通过子公司来进行销售,结果2019年2月1日,印度政府一纸命令,要求亚马逊和Flipkart等外资电商服务公司不能通过子公司的名义销售商品,甚至一度引发了美印之间的政治纠纷。


印度政府之所以搞出这个政策,其主要原因是莫迪政策一而再二三的受阻后,为了拉选票,不得不搞的经济民族主义,提出了控制限制海外金融公司(如维萨卡、万事达卡)和科技公司(如Facebook、谷歌)的政策,由于印度数以百万的实体店主和小商人在政治竞选和投票方面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在莫迪政策通过后,印度本土商家振臂欢呼。


至于类似于韩国浦项钢铁在印度投资失败之类的问题,太多,已经不想去详细描述了。


即便是美国这种和印度毫无政治争端,某方面还有政治共同利益的国家,在对印投资上也是磕磕碰碰不断,更不要说中国了,也提醒中国资本不要看着印度人口多就一头扎下去,对于印度这种神奇的国家,在各方看好的情况下,在地缘政治较为占优势的前提下,到现在还是发展不起来,是有它自身的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