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急性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
事故特征 | 事故类型:1、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共三类37种,包括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列入公司应急预案管理的常见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肺结核、疟疾、流行性感冒等6种。 危害程度:出现大面积人员的染病和死亡,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事故征兆:。 发生条件: | |
应急组织及职责 | 组长:微信公众号:每日安全生产,联系方式:xx 职责:负责事故处置的总体协调及资源保障。 副组长:xx,联系方式:xx 职责: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具体协调及指挥。 安全部:xx,联系方式: xx 职责:负责组织人员的紧急疏散和隔离,协助工程部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物资供应:xx ,联系方式: xx 职责:负责抢险、救援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 综合办公室:xx,联系方式: xx 职责:负责报告总部及相关单位,安排车辆。 现场安全保卫:各工区主任及现场技术员 职责: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阻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 |
应急处置程序 | 1.报警:一旦发现有传染病迹象,任何知情者均有义务立即向医务室或组长报告,提供准确、简要的信息(含时间、地点、病人现象、感染人员等情况),报告人同时应告之联系方式。 2.接警:组长接警后立即通报情况,下达或启动应急预案,有关部门或人员赶赴现场,实施临时处置措施。 3.按规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处置措施及各自职责实施应急,医务室将掌握的现场情况迅速与当地卫生机构通报。 | |
应急处置措施 | 1.根据现场的病情,确定警戒区域范围、人员疏散方式和通道,并维持相关区域的秩序,确定专人负责人员疏散、转移,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通道。 2.根据现场情况和应急救援预案中载明的处置抢救措施,确定现场抢救方式和程序,分别组织相关人员和设备进入疫情发生区域实施抢救行动。 3.对现场受感染人员优先进行营救,立即转送地方医疗机构治疗。 4.有效控制传染源,尤其是可能导致疫情进一步扩大的部位或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置。一时难以控制或情况特别复杂危险的,在未确定可靠安全的措施前,不宜盲目进行处置,涉及人员抢救时,应采取辅助临时措施保障抢救人员的安全。 5.疫情影响面和区域大,涉及较多人员时,应及时通过信号、广播或派人专门传达应急处置的要求,组织人员转移时,防止群体疫情的发生。 6.密切注视疫情的发展或蔓延,必要时立即采取强有力的应急处理措施,需外部或上级提供援助时,应及时报告联系,取得支援。 | |
注意事项 | 1.一旦发生大的传染疫情时,首先应清点人员,了解是否有人员受感染,立即快速逐级报告。如需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协助派人派设备送物资进行抢救时,要及时明确报告。 2.在疫情发现1小时内直接向县、市卫生局报告。快速报告,应载明时间、地点、人员受感染情况、传染病类型及其简要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