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生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已致数十人死亡,上千人就医

印度安得拉邦维沙卡帕特南市 LG  聚合物公司“55 ·7  ” 苯乙烯 泄漏事故 快讯


当地时间 2020 年 5 月 7 日 2 时 30 分左右(北京时间 5月 7 日 5 时 0 分左右),位于印度安得拉邦维沙卡帕特南市Naidu Thota 地区的 LG 聚合物有限公司在准备复工期间发乙烯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目前已造成 11 人死亡,1000多人就医,周边 3000 多人被疏散,超过 5000 人受到有毒气体影响,身体感到不适。印度总理莫迪对此事故与当地官员国家灾害应急部队进行沟通,并密切关注事故动态。




一 、 事故企业 情况

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的工厂成立于 1961 年,位于印度安德拉邦的工业港口城市维沙卡帕特南市,原名为印度聚合物公司,在 1997 年被韩国 LG 化学收购,更名为 LG 聚合物印公司,该公司专门生产聚苯乙烯和可膨胀聚苯乙烯等塑胶类原料。维沙卡帕特南市及周边地区约有 500 万人居住。


图 1 事故工厂位置


二 、事故 经过

5 月 7 日 2 时 30 分左右,位于印度安得拉邦维沙卡帕特南市 Naidu Thota 地区的 LG 聚合物有限公司在准备复工期间苯乙烯储罐发生泄漏事故。


事发后,当地政府随即在推特上发表气体外泄信息,并公布事发化工厂的影响范围,要求附近民众待在家中不要出门,并佩戴口罩或是拿湿衣物掩住口鼻以免吸入有毒气体。


8 时 30 分左右,维萨卡帕特南市政公司(GVMC)开始在该地区洒水,以缓解毒气泄漏的影响。


8 时 40 分左右,当地政府和印度海军人员被迫采取行动,疏散了附近 5 个村庄的居民。气体泄漏的最大影响范围在 1-1.5 公里,但气味扩散到 2-2.5 公里。


9 时 50 分,3000 余人被疏散,170 多人已经被转移到医院。


10 时 10 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就泄漏事件与当地官员及国家灾害应急部队(NDRF)进行了沟通,并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据 NDRF 的一名官员称,目前周边疏散工作已基本完成。


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 11 人死亡,1000 多人就医,3000余人被迫疏散,5000 余人受影响,部分附近居民出现眼睛灼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图 2 苯乙烯储罐泄漏

图 3 事故现场图


图 4 事故现场救援情况

图 5 NDRF 队员现场救援情况



三 、事故 初步 原因 分析

泄漏发生在一个容量为 2000 吨的化学储罐中,旁边另一个装有 3000 吨化学品的容器完好无损。据助理警务专员斯瓦鲁普·拉尼(Swaroop Rani)说,由于新疫情封锁措施,储罐中苯乙烯无人看管,发生化学反应,在储罐内产生热量,导致气体泄漏。


四、苯乙烯事故


案例一、1 2001  年上海海上苯乙烯泄漏事故2001 年 4 月 17 日 8 时左右,从日本驶往宁波港的韩国籍化学品货轮“大勇”轮,与上海驶往印度的香港籍“大望”轮相遇,船速在 11-12 节之间,没有避让措施,两船瞬间相撞,船身剧烈震动。事故造成韩国货轮苯乙烯大量泄漏,泄漏量达 703 吨。“4·17”事故初步调查结果被证实,这次污是世界上发生的最大一起海上苯乙烯泄漏事故。



案例二、2 20 000  年 法国 沿海 货轮苯乙烯泄漏事故2000 年 10 月 31 日,法国沿海发生 “耶沃利太阳号”触礁泄漏苯乙烯事故,泄漏 200 多吨,在欧盟,特别是法国社会上引起了极度恐慌和震动。



案例 三 、2 22 002  年 新安江化工公司苯乙烯泄漏事故2002 年 4 月 4 日 10 时,建德市新安江塑料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工人高景良,把 600 公斤苯乙烯人未关闭釜底阀门的反应釜,导致 100 多公斤苯乙烯泄漏。苯乙烯挥发物飘散到附近的更楼中心小学,使 864 名师生不同程度地出现头疼、恶心、腹痛、咳嗽等症状,其中周施平等 345 名学生先后接受检查或住院治疗,并由此引发学生家长集体上访、冲击事故公司等行为。




五、烯 苯乙烯 SDS


1. 基本信息

1.1 标识

名称:苯乙烯

英文名:phenylethylene

分子式:C 8 H 8

分子量:104.14

CAS:100-42-5

UN:2055


1.2 物理特性

颜色/形态:无色至微黄色油状液体。黏性液体。

味道:

气味:非常刺鼻的芳香气味。如果是纯品,会有令人舒适的芳香气味,但

通常里面会含有醛杂质,使芳香味变得刺鼻、令人不舒适。

PH 值:

熔点(℃):-30.6

沸点(℃):146

相对密度(水=1):0.99(25℃)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1):3.6

饱和蒸汽压(kPa):0.7(20℃)

燃烧热(kJ/mol):4376.9

临界温度(℃):369

临界压力(MPa):3.81

闪点:31

引燃温度:490

爆炸下限:0.9

爆炸上限:6.8

辛醇水分配系数:3.2

溶解性:溶于二硫化碳、乙醇、乙醚、甲醇、丙酮。与苯和石油醚可以任

意互溶。易溶于甲苯、乙醇、正庚烷、四氯化碳。25℃时在水中溶解度为

310mg/L。


1.3 化学特性

苯乙烯是一种中等毒性、易燃的无色油状液体。在 32°C 以上储存时会有危险性,主要是剧烈的放热聚合反应会导致工业爆炸。


温度高于 95°C 时,聚合反应会成为自发持续式反应。抑制剂可以抑制聚合反应,但不能消除聚合的可能性。


剧烈的聚合反应会导致爆炸,可能会由过氧化物(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过氧化苯甲酰)、丁基锂、偶氮异丁腈引起。


与强酸(硫磺酸、发烟硫酸、氯磺酸)、强氧化剂反应剧烈。

在 40°C 以上时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爆炸性过氧化物。

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形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会发生自发性爆炸。

苯乙烯在密闭容器中与下列物质等摩尔数混合会导致温度和压力增大:氯磺酸、发烟硫酸和硫酸。


2. 危害

2.1 危害性类别

第 3.3 类 高闪点液体

2.2 NFPA 危险性分级

健康危害:2:高浓度或持续性的暴露可能导致暂时市区行为能力或可能造

成持续性伤害


可燃性:3:在各种环境温度下可以迅速被点燃的液体或固体

反应活性:2:在加热加压的调价下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或与水混合后发生爆炸。


特殊危害性:

2.3 燃爆危害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硫酸、氯化铁、氯化铝存在下能发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热量。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2.4 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

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少部分工人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皮肤经常接触表现为粗糙、皲裂和增厚。

入侵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5 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对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由于其挥发性强,在大气中易被解,也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即能被特异的菌丛所破坏,亦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成苯甲醚、甲醛及少量苯乙醇。


2.6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

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发生聚合和氧化。能起氢化和卤化反应。


3. 应急响应措施和建议

3.1 急救措施

吸入接触:

⑴吸入: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观察呼吸。如果出现咳嗽或呼吸困,考虑呼吸道刺激、支气管炎或局部性肺炎。必要时给吸氧,帮助通气。β2 激动剂或口服、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⑵必要时给予 100%湿氧辅助通气。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时必须开放气道,严重时给予气管插管。⑶急性肺损伤:辅助通气,持续氧疗,动脉血气监测,必要时在早期使用气管切开、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或机械通气。


食入:

⑴避免催吐。洗胃有风险,必须谨慎。⑵稀释:立即服用 120~240ml 水

或牛奶(儿童不超过 120ml)稀释。⑶活性炭:以悬浊液的方式给与活性炭

(240ml 水/30g 炭)。使用剂量:成人/青少年 25~100g;儿童(1-12 岁)

25~50g,1 岁以下的婴儿 1g/kg。


眼睛接触:

⑴冲洗:用大量的室温水冲洗接触眼睛至少 15 分钟。如果中毒者不适、疼

痛、肿胀、流泪或持续畏光,应留院观察。⑵如果出现视力损伤,给予彻底的

眼科检查。


皮肤接触:

冲洗:脱去污染衣物并用大量肥皂水彻底冲洗暴露部位。若接触部位仍然

疼痛,则需寻求医生帮助。


3.2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3.3 泄漏处理:

3.3.1 隔离与疏散距离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露隔离距离周围至少为 50 米。如果为大量泄,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 300 米。如果在火灾中有储罐或槽罐车,周围至少隔离 800 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 800 米。


3.3.2 应急人员个体防护:

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SCBA)。一般消防防护服仅能提供有限的保护。


3.3.3 泄露控制: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用泡沫覆盖抑制蒸气产生。用干土、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或覆盖并收集于容器中。用洁净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 在液体泄漏物前方筑堤堵截以备处理。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3.3.4 注意事项: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3.4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用焚烧法处置。


4. 毒性

急性毒性:吸入中毒,主要表现对呼吸道、眼和鼻粘膜的刺激作用,乏力和运动失调、昏迷和死亡。有报道,用 10500mg/m3 本品一次性染毒大鼠 21h,可见轻微肝细胞损伤,且主要损伤肝实质细胞。解剖可见肺充血和水肿等改变。

LD50:5000 mg/kg(大鼠经口)

LC50:24000mg/m

3 ,4 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500mg,轻度刺激。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动物于 6.3~9.3g/m

3 ,7 小时/天,6~12 个月,130~

264 次,出现眼、鼻刺激症状。


致畸性:雌性大鼠孕后 6-15 天,用最低中毒剂量(TDLO)11470mg/kg 经口染毒,致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5. 职业接触与个体防护

5.1 职业接触限值(单位 mg/m

3 )

中国国家标准(GBZ.1-2007):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浓度(PC-TWA):50 mg/m3 ;短时间容许溶度(PC-STEL):100 mg/m 3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22000 美国 TLV:上限值(TLV-C):;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短时间接

触阈限值(TLV-STEL):


5.2 个体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呼吸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皮肤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

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