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挖掘机指数”看挖掘事故

作者: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王向坤


挖掘机指数


2020年5月10日是第四个“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日”指的是国务院鼓励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平面、网络等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安排的自主品牌公益宣传,旨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2020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的主题是: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全面小康,品质生活。

 

在今年这个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人们希望从中读取到更多有关经济复苏、回暖的数据。自3月中下旬开始,各地有序复工复产,到现在已重启近两个月的时间了,表现如何?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特别推出“我的复工大单”大型直播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挖掘机指数”。

 

根据徐工集团提供的数据,进入4月份,起重机每天发车量达到百台,最高一天120台,创下行业单天发车最高纪录;压路机、旋挖钻、泵车等产品也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徐工的复工成绩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回暖。

 

对于这个指数,很多人并不陌生,通过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一台台机械通过机载控制器、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与一个庞大的网络连接,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形成数据痕迹。大数据精准描绘出基础建设开工率等情况,成为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那就是开工、就业、收入,而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具体工作又汇成了宏观经济运行的表征数据,涵盖各行各业。

 


地下管线挖掘事故


在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下,我们还关注经济运行之下的安全因素。因此,我们说一说地下管线,与地下管线安全有关的数据就是地下管线事故。

 

这里,我们也有一些统计数据。根据“管线事故”平台的统计,2020年4月,在收集到的国内地下管线相关事故中,人为破坏占比50%,自身结构隐患占比42.31%。往前推至2月份,在收集到的国内地下管线相关事故中,人为破坏占比4.92%,自身结构隐患占比78.59%。


 

这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2月份,我们还处在疫情防控的封闭管理阶段,经济活动很低,由此导致的地下管线破坏事故占比很低,基本都是来自地下管线自身的结构隐患。到了4月份,全国基本已经复工复产,随着经济活动的提升,对于地下管线的人为破坏占比增高。

 

也许这两个月的孤例数据说服力还不够,我们继续看2019年全年的地下管线事故统计数据,还是“管线事故”平台收集到的数据。根据统计,2019年全年,在收集到的国内地下管线相关事故中,人为破坏占比41.62%,自身结构隐患占比47.69%。

由此不难得知,由于经济活动,对于地下管线产生的人为破坏,4月份的占比明显高于2019年的全年平均水平。我们在剔除各种影响因素之后,有一项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经济活动的升温带来的副产品,也就是由此造成的人为管线破坏事故。

 

这也可以从最近连续报道的各地挖掘事故新闻中看出端倪。

 

5月6日下午13时49分,长春市硅谷大街与飞跃路交会处,由于地铁施工造成长春天然气集团中压管线被挖断,导致附近多个小区3万余户居民天然气突然中断。


(图片来自网络)

 

5月5日下午,长春九台区二道沟一施工工地,在施工中把二道沟电厂供水管道挖断,现场大量水喷涌而出,喷射高度达十几米。

 

(图片来自网络)

 

近来,随着孟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需要,各种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中,自4月以来全市因外力施工挖破供水管道的事故共有160余起。不难发现,这些哗哗的水流边总是会出现大型的挖掘机械。

 

地下管线挖掘破坏事故总是与经济活动、与城市建设活动相伴而生,管线事故会随着挖掘量的提升而升高。也就是说,“挖掘机指数”在反映经济活动,尤其是目前复工复产阶段经济回暖的特征之时,与管线挖掘事故不可避免的关联在了一起。

 

这就像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在我们努力争取,达成我们所希望的目标之时,我们还要接受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那有人会问,能不能避免这些问题,或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就是说,我们既要“挖掘机指数”,又要避免地下管线挖掘事故的发生。这正是下面我们要说的事情。

 


解开“挖掘机指数”与地下管线挖掘事故之间的关联


其实,谁都不愿意发生地下管线挖掘事故,但是,各地林林总总的事件汇总到一起,让这个事情显得非常扎眼,甚至是触目惊心,我们就不能简单的归结到偶然性,或者说不小心碰到了,这是一个系统问题。

 

首先,我们说说地下管线数据问题。我们都知道,地下管线之所以产生挖掘事故,就是因为敷设于地下,看不见,要想避免盲目施工,必须掌握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对于大中城市,这个事情如果往前推个七、八年,还可以称为一个问题,可是,随着国内大中城市实施管线普查之后,六米以上主次干道的地下管线数据库相继建立,各地专业管线GIS建立的更早,整体资料已经有了,那就不能视为一个问题,至少不是一个主要问题。

 


我们再看看涉及挖掘事故的管线种类几乎涵盖所有管线,其中以供水管线所受破坏占据首位。而据水司反映的情况来看,“多数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都不会主动和我们了解地下供水管道的详细信息,即便提前来了解了,到了实际的施工当中,也没有准确传达给具体的操作人员。”,这就是问题的症结。


 



因此,不难发现,我们急需一种机制来管理涉及路面的挖掘工作。城市建设方方面面,很多情况需要路面挖掘,我们不能否认属于城市建设管理的制度已经存在,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传统的报批模式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与时俱进。手机让我们时刻在线,大家通过媒体等社交软件时刻保持与人、与事的互联互通。我们把道路挖掘单拿出来考虑,一种新的机制其实已经清晰可见,那就是新的依托手机移动互联网等全媒体平台的道路挖掘申请、许可、执行、善后与监督的运行机制。这种模式不是空想,已经在尝试与建立之中。


人们习惯把具有代表性特征的时期成为某个时代,在信息社会,一切变化都很快,这个时代也许就是几年,可能还要短一些。我们现在,有人称为“后疫情时代”,可能时间会更短,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我们看到了“挖掘机指数”所代表的经济回暖迹象的出现,这是我们期待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与“挖掘机指数”伴生的挖掘事故的提升,这是我们要尽可能消除的。未来,“挖掘机指数”仍将发挥积极作用,而地下管线挖掘事故会与其呈现相反的方向,那就是越来越少,直至失去关联,完全成为偶然,这是必然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