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丨“8·12天津港爆炸” VS “8·4黎巴嫩爆炸”

黎巴嫩贝鲁特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8月5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安全生产专题视频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主持会议并讲话,孙华山、琼色等部领导出席会议。

随后,全国各省市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危化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并举一反三狠抓其他行业领域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


悲剧总是惊人的相似,史上四大硝酸铵相关事故

事故一:1947年德克萨斯城灾难

1947年4月16日晨,一艘停泊于美国德克萨斯城的货轮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吨硝酸铵。爆炸还产生了连锁反应,导致附近的化工厂爆炸。
这次爆炸令大约600人丧生,3500多人受伤,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爆炸事故。

事故二:1921年德国奥堡爆炸

1921年9月21日,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奥堡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约500至600人丧生,约2000人受伤。


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工厂将硫酸盐和硝酸盐大量囤积于库房内储备,欲待市场旺销时上市。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试图使用炸药来松动4500吨已经固化的硝酸铵和硫酸铵混合物,但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巨大。剧烈的爆炸导致25公里内80%的建筑物受到严重损坏,7500多人无家可归。

事故三:1916年的肯特大爆炸

1916年4月2日,肯特沼泽地的一家弹药厂发生火灾,进而发生爆炸。爆炸造成至少108人死亡,炸伤97人,并造成广泛的现场破坏。


最初的火灾引发了工厂内存放的硝酸铵和TNT发生爆炸。这被称为“英国炸药工业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爆炸”

事故四:恐怖分子的袭击

正是因为硝酸铵用作炸药时破坏力不俗,因此不少恐怖分子与极端分子也常常用硝酸铵来制造炸药,如1995年美国俄克拉何马联邦大楼,被汽车硝酸铵炸弹袭击,造成168人死680人伤;2011年挪威奥斯陆政府办公大楼和一家报社遭到硝酸铵炸弹袭击,造成7人死亡,15受伤。


下面就国内“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与“黎巴嫩8.4爆炸事故”对比,分析一下个中差别,希望这次之后真的能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爆炸时间都在8月






“8·12天津港爆炸”

2015年8月12日23时



“8·4黎巴嫩首都爆炸”

2020年8月4日18时




爆炸地点都在港口






“8·12天津港爆炸”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



“8·4黎巴嫩首都爆炸”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港口杂货存储区




爆炸威力都用TNT当量






“8·12天津港爆炸”

爆炸总能量约为450吨TNT当量



“8·4黎巴嫩首都爆炸”

相当于300吨至700吨TNT(黄色炸药)当量;(另一说法大致相当于1155吨TNT,被称为21世纪以来最大的“非核爆炸”).




损失






“8·12天津港爆炸”

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68.66亿元。



“8·4黎巴嫩首都爆炸”

至少造成158人死亡、6000人受伤,黎巴嫩经济陷入困境。




过程






“8·12天津港爆炸”

仓库最先起火,半小时后先后发生两次爆炸。



“8·4黎巴嫩首都爆炸”

发生了火灾,之后引发极大爆炸




直接原因






“8·12天津港爆炸”

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遇水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8·4黎巴嫩首都爆炸”

6年前,一艘开往非洲的轮船上的2750吨硝酸铵被卸在了贝鲁特海港12区。近日发现仓库硬件设施急需维护,工作人员在焊接存有炸药的库房门操作时火花引燃了仓库中的炸药,导致存放的硝酸铵发生爆炸。



硝化棉和湿润剂



     硝化棉水棉(含水30%)作为半成品库存(“8.12”天津港爆炸据说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将湿润剂改为乙醇,采用人工包装,用包装绳扎口,包装出现破损、硝化棉散落的情况)。在50℃下2小时乙醇湿润剂会全部挥发散失。当硝化棉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环境作用下加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发生自燃。集装箱内硝化棉局部自燃后,引起周围硝化棉燃烧,其他集装箱(罐)内的精萘、硫化钠、糠醇、三氯氢硅、一甲基三氯硅烷、甲酸等多种危险化学品相继被引燃并介入燃烧,火焰蔓延到邻近的硝酸铵集装箱。


     如果把硝酸铵比喻成一个大爆仗,那么硝化棉就是引爆它的那根火柴头。硝化棉是元凶,硝酸铵则是被迫推上罪魁祸首位置的“大刽子手”。



硝酸铵在什么情况下会爆炸?



     硝酸铵是一种化学合成物,化学方程式是NH4NO3,为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形状的铵阳离子的硝酸盐,其制造成本低廉,使这种化学品成为其他更昂贵的氮源的流行替代品,主要用于农业高氮肥料。纯粹、紧凑的硝酸铵是稳定的,很难引发大爆炸。


      那么这种通常稳定化学肥料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剧烈的爆炸?


主要原因外部环境产生了某种引爆,比如火花或某种能量释放事故,硝酸铵成分当中的燃料“铵”与氧化剂“硝酸盐”会发生剧烈而持久的反应,最终造成致命的大爆炸。


      具体来说,硝酸铵在加热时,非爆炸性地分解成包括氧气在内的气体,这些成分可以通过引爆而发生爆炸性分解。如果在密闭空间大量储存硝酸铵,会产生氧化作用,可能成为重大的火灾风险,也可能发生爆炸。


硝酸铵爆炸分为两类:

      第一种,爆炸发生的机制是冲击到引爆的转变。起爆发生的原因硝酸铵接触到爆炸性混合物。


      第二种情况,爆炸是由于可燃材料的火势蔓延到硝酸铵本身,最终由火灾过渡到爆炸,专业术语上称为爆燃过渡,此次黎巴嫩的爆炸属于这种类型。


对于一个每年消耗约2亿吨化肥的星球来说,这种事故并不是无处不在的。然而,当硝酸铵真的发生爆炸时,其影响是毁灭性的。
那么,硝酸铵是怎么来的?
1659年,德国人J.R.格劳贝尔首次制得硝酸铵。19世纪末期,欧洲人用硫酸铵与智利硝石进行复分解反应生产硝酸铵。后由于合成氨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硝酸铵生产获得了丰富的原料,于20世纪中期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专门建立了硝酸铵厂,用以制造炸药。60年代,硝酸铵曾是氮肥的领先品种。中国在50年代建立了一批硝酸铵工厂。

硝酸铵的热分解
硝酸铵受热分解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在110°C时:

NH4NO3→NH3+HNO3

在185~200°C时:

NH4NO3→N2O+2H2O

在230°C以上时,同时有弱光:

2NH4NO3→2N2+O2+4H2O

在400°C以上时,剧烈分解发生爆炸:

4NH4NO3→3N2+2NO2+8H2O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还原剂)存在及电火花下会发生爆炸,硝酸铵在含水3%以上时无法爆轰,但仍会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