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界煤矿31109机头硐室冒顶事故

锦界煤矿31109机头硐室冒顶事故

一、工程概况

31109机头硐室位于31煤一盘区,该机头硐室采用炮掘施工,硐室设计宽度5.4m,高度5.5m,实际高度6.2m。顶板采用“锚杆+钢筋网片+锚索”支护,锚杆采用ψ16*2100mm圆钢锚杆,间排距为1000*1000mm,锚索规格为ψ17.8*8000mm,锚索间排距为3000*3000mm,喷浆厚度为50mm。

二、事故经过及造成的损失

2014年8月29日14点50分左右,运转队工人王某向矿调度室汇报:31109机头硐室靠近31煤集中辅运侧顶板离层有响动。调度室接到通知后及时联系生产办和安全办派人到现场查看。15点55分左右,运转队工人刘某向调度室汇报:31109机头硐室靠近31煤集中辅运侧冒顶,冒顶范围1500mm*3500mm*2000mm。16点10分左右,值班矿领导、生产办、安全办相关人员陆续抵达现场并设置警戒。查看现场后,立即组织锚索队在冒顶区域前后进行补强支护,由胜利公司处理冒落区域矸石并挂网支护,8月30日22点55分冒落区域全部处理完毕。该事故共计影响一盘区正常生产32h。

三、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造成本次事故原因如下:

(一)直接原因

巷道顶板支护强度不足。根据钻孔jbs7、J203、JB202-1等资料分析知,该区域上覆基岩厚度为45m左右,松散层厚度55m左右。从31煤煤层往上顶板岩性首先是约2~3m粉砂岩,其次是0.3~1.0m的泥岩与砂质泥岩,再往上是4~10m的粉砂岩与细砂岩。硐室支护时锚杆锚固端处于0.3~1.0m泥岩与砂质泥岩中,岩石长时间风化后,导致巷道支护强度降低,是出现冒顶的直接原因。

巷道隐患排查不到位。机头硐室属于大断面超高巷道,巷道顶板变形状况无有效监控手段,并且日常排查不到位,导致顶板下沉超过规定未及时发现,是出现冒顶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巷道多次受采动影响。冒顶区域多次受连采掘进挑顶和机头硐室挑顶扩帮等采动影响,是出现冒顶的另一原因。

工程施工期间监管不到位。31109机头硐室设计高度5.5m,实际掘进高度6.2m,施工期间监管不到位;施工期间锚索、锚杆支护质量检查不到位,是发生冒顶的又一原因。

三、采取的防治措施

为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采取如下措施

(一)对全矿井下在用机头硐室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同时,对机头硐室进行补强支护,确保巷道顶板安全

(二)在工程设计时,进一步优化巷道支护设计参数,保证巷道支护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四、事故经验教训

(一)加强图纸设计管理。生产办进一步优化图纸设计,机头硐室、风桥等大断面巷道锚索支护时应加w钢带,掌握顶板岩性变化情况,确保设计巷道支护参数合理。机头硐室设计根据设备参数,合理降低硐室高度,杜绝巷道超高施工。

(二)加强隐患排查管理。对机头硐室、风桥、切眼等大断面、超高巷道,尤其是多次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加强隐患排查管理,定期对顶板完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按照“五定”跟踪督办。

(三)做好巷道顶板离层观测管理。对机头硐室、风桥、切眼等大断面巷道设计安装顶板离层仪,加强对在用巷道顶板离层监测力度,确保各巷道处在有效监控范围内,发现离层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