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矿务局建新煤矿6#采区1113东顺槽煤与瓦斯突出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丰城矿务局建新煤矿6#采区1113东顺槽煤与瓦斯突出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007年10月13日,丰城矿务局建新煤矿6#采区1113东顺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9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00.4万元。

一、矿井概况及事故工作面基本情况

㈠建新煤矿概况

建新煤矿位于丰城市上塘镇境内。井田走向长3.10km,斜长2.26km。始建于1958年7月,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通过矿井改造后,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81万吨/年,2007年1~9月实际生产原煤60.6万吨。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混合式通风,矿井总风量8890m3/min,矿井负压3100~3400Pa。开采B4单一煤层,2006年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68.02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29.64m3/t,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现开采水平为-600m水平。矿井现有4个生产采区、3个回采工作面、5个煤巷掘进工作面、5个岩巷掘进工作面,其中事故所在的6#采区有1个综采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工作面、1个岩巷掘进工作面。

矿井装备了KJ-101安全监控系统和地面瓦斯抽放系统,每个采区装备移动抽放系统,矿井月抽放瓦斯纯量110万立方米。

该矿证照齐全,采矿许可证:3600000220876,煤炭生产许可证:203622020179,安全生产许可证(赣)MK安许证字:[2005]0705,工商营业执照:3622021325662,矿长周海军,矿长资格证20070910045,矿长安全资格证07036012202742。

事故工作面基本情况

1113东顺槽位于6#采区6#皮带下山西侧,为由东向西掘进的工作面顺槽,巷道设计长度690m。1113顺槽标高-580m,开采深度约630m。巷道布置在B4煤层中,该区瓦斯压力约3.9MPa,瓦斯含量约18m3/t,属严重突出危险区。B4煤层平均煤厚2.5m,夹矸厚0.3m,顶板为深灰泥质粉砂岩,厚3-4m,底板为泥岩,厚1.2-1.5m。该巷采用2BKJ2*15对旋风机和Φ800毫米风筒,送风距离40米,风筒出口风量260m3/min。

2007年3月8日至3月12日建新煤矿综合队在1113东顺槽开门点沿巷道掘进方向共施工了14个抽放孔并接管抽放,深度为55.5m~67.5m,至7月31日,钻孔控制范围内的瓦斯抽放率33%。该工作面于2007年7月31日开工掘进,采用浅孔注水破煤掘进工艺。开门掘进37米后,于8月8日停止进尺,8月15日开始施工顺槽工作面抽放钻孔,至8月17日完成7个钻孔,钻孔深度为57m~73m。到10月11日共抽放55天,抽出率31.94%。期间8月8日至8月15日,在1113顺槽回风措施巷反揭石门,9月27日1113顺槽回风措施巷由下向上贯通,形成了1113东顺槽回风系统。

10月11日中班开始恢复掘进,至13日中班发生事故时共进尺12.1米,巷道从开门到事故发生累计进尺49.1米。此间,10月11日晚班到10月12日中班,在1113东顺槽回风措施巷巷口向顺槽掘进方向施工了3个巷帮抽放孔,孔深分别为55.5m、48m、60m,并开始抽放。

该矿抽放钻孔由综合队施工,由劳资科验收员验收。

二、事故经过及抢救、善后处理情况

事故经过

10月11日中班1113东顺槽向西开始恢复进尺,至10月13日中班止共进尺12.1米。13日晚班,掘进二区1113东顺槽作业班组有14人上班,其中跟班副区长为付润根。21:00的进班会上布置进尺,至23:35综合队先后有7名作业人员进入1113东顺槽搬运钻机。矿调度室瓦斯监测显示,1113东顺槽迎头23:36信号中断,23:37回风瓦斯均突然上升到10%,矿调度员立即通知机电三队调度员切断该区域的电源。23:43,调度员接到汇报,该区域除风机以外所有电源被切断,23:50负责该当头的瓦斯员向矿调度室汇报,1113东顺槽风门打不开,好象被煤体堵住,迎头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风门内有掘进二区和综合队共计21名作业人员在作业。

事故抢险救援情况

矿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救灾总指挥部,由矿长任总指挥,生产副矿长任现场总指挥。救护队于1:41赶到井下事故现场,按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和行动计划对突出波及巷道进行全面侦察。2:51将3名遇险人员先后救出,其中一名已死亡,一名伤势较轻,一名伤势较重。整个抢险过程中共有4个小队48名救护队指战员参加抢险,截止15日12时52分,通过全力抢救,18名遇难矿工遗体全部找到,并搬运出井,抢救工作结束。

事故特征

1.1113东顺第二道风门内及1113回风措施巷6m以内除顶部有0.2~0.3m的空间外,其余全部被煤炭填实。

2.抛出煤炭多为煤粒和碎块,煤粉较少,分选性不明显。

3.1113回风措施巷口往里0~9.5m、12.5m以后的顺槽巷道上帮1.5m高煤墙整体外移1m,并在顶部形成1+1m左右的空帮。

4.根据顶板锚杆弯曲方向等可以判断1113回风措施巷口往里9.5~12.5m巷道上帮深5m左右的孔洞为煤炭突出的孔洞。孔洞轴线与上帮的交点距工作面约8.5m,与巷道轴线夹角约50°,孔洞口宽约3m,孔洞呈口大腔小的拱形。

5.突出煤抛出距离约20m,动力效应较小(风门未破坏且风门内还有幸存者)。

6.突出煤量379t、瓦斯量13886m3。

7.19名遇难者中1人为部分掩埋窒息死亡、其它18人为掩埋窒息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㈠直接原因分析

1113东顺槽位于严重突出危险区,工人进行破煤和打锚索作业的震动效应诱发了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煤与瓦斯突出。

㈡间接原因分析

1113东顺槽开门点抽放钻孔实际施工图

1.对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煤与瓦斯突出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建新煤矿由于开采深度已达到630m,地压大、煤层瓦斯压力大(3.9MPa)、瓦斯含量高(18m3/t)。该矿在此之前未发生过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对此类事故认识不足,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1113东顺槽开门点上帮施工的钻孔未达到设计要求,瓦斯预抽上帮5m控制范围虽然满足《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规定要求(2m~4m),但不足以抵抗该区域地应力、瓦斯压力的破坏,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生产组织、人员管理上存在漏洞。建新煤矿未制定统一协调各区队生产组织、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事故前1113东顺槽27米巷道内有21人多工序平行作业,短时间内临时进入较多人员,是造成伤害人员较多的原因。

四、防范措施

1.提高对煤矿突出危害严重性的认识,针对矿井深部开采出现的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开展防治技术的攻关研究。进一步完善防突技术措施,认真落实防突管理责任制。

2.强化瓦斯抽放工作,扩大抽放的控制范围,提高抽放效果,确保巷道两帮的控制范围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钻孔施工、验收人员的管理,严格按设计施工,强化钻孔验收制度,确保钻孔施工质量。

3.制定统一的劳动组织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井下采掘工作面多工序平行作业,严格控制下井作业人员数量。

4.在巷道交岔处、构造变化带及地压增大带,加强支护,加长上帮锚杆(锚索)的深度。

5.进一步落实瓦斯抽采利用的有关规定,瓦斯防治措施由局部措施为主转到区域性措施在先,做到先抽后采、先抽后掘,达到抽、采、掘平衡。

2002年1月14日21时39分,娄底市资江煤矿3336回采工作面发生邻近层煤与瓦斯突出,死亡18人,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牵头,成立了省、市联合调查组。调查组人员深入井下勘察,查阅有关资料,研阅专家组的技术鉴定报告,取得了大量证据,查清了事故原因,确认该起事故为责任事故

一、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概况

矿井位于冷水江矿区向斜南部转折端的东翼,开采下石炭统测水组煤系。井田内构造简单,大、中型断层不发育,但小型断层较多,主要发育北东和北西走向的张扭性或压扭性断层,落差一般小于1m,少数大于2m,对煤层开采带来一定影响。含煤七层,均为无烟煤,其中Ⅱ、Ⅲ、Ⅳ煤为可采煤层,Ⅴ煤局部可采,其余不可采。

Ⅱ煤层煤厚0-1.8m,一般0.89m,属较稳定煤层。

Ⅲ煤层煤厚0.49-4.24m,一般1.9m,属较稳定煤层。1987年《湖南省资江煤矿施茶亭矿井扩建初步设计说明书》中指出:“在资江区段东翼Ⅲ煤、Ⅳ煤都为煤与沼气突出煤层;资江区段西翼仅Ⅳ煤为煤与沼气突出煤层”,但实际开采中Ⅲ煤层在东、西两翼都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因此,Ⅲ煤层应属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Ⅳ煤层煤厚0-3.01m,一般1.29m,赋存不稳定。属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Ⅴ煤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厚0-1.97m,一般0.69m,赋存不稳定。属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Ⅱ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Ⅱ煤与Ⅲ煤的层间距10-15m。Ⅲ煤层底板为薄-中厚状细砂岩,层间夹薄层泥岩。Ⅲ煤与Ⅳ煤的层间距平均3.43m,Ⅳ煤底板为细砂岩。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无煤尘爆炸危险,煤层无自燃倾向。矿井瓦斯等级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3.21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3.83m3/t。

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扩建设计为三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标高为-30m,已开采完毕;二水平标高为-200m,为现有生产水平,共分为301、303、305、307四个采区,现有303、305两个生产采区;第三水平标高-400m,尚未开拓。

矿井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有2个进风井、1个回风井。矿井总进风量为3162m3/min。通风、排水、供电、提升运输、压风系统齐全。今年年初编制了《资江煤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正在上报审批之中。

2.矿井防突情况

据该矿煤与瓦斯突出台帐记载:从1975年5月7日,至2002年1月13日,全井共发生突出269次,其中3煤突出157次(东翼突出106次,西翼突出51次),4煤层突出86次(东翼突出21次,西翼突出65次),其余煤层突出26次。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1000吨)6次,其中有2次发生在3煤层的东翼,有3次发生在4煤层,有1次发生在5煤层。该矿最大一次突出是2000年8月27日发生在303石门(-153水平)揭穿5煤层时,突出煤岩量达4000余吨。

该矿从1969年开始采取开采Ⅱ煤层作为保护层的区域性防突措施,1998年10月部分停采Ⅱ煤,至2001年6月全部停采(3326工作面未开采)。石门揭煤采用深孔松动爆破排放瓦斯、配合远距离或全井撤人震动性放炮等措施。1979年矿井建立瓦斯抽放系统,断断续续进行了瓦斯抽放,1989年停止了瓦斯抽放。

3.303采区的基本情况

(1)地质情况

303采区位于矿井西翼,东邻301采区,西与305采区接界,南(浅)部为二水平203采区(已采完),北部为深部未开拓区,为一缓倾斜单斜构造,煤层倾角160-350,一般220,无大的地质构造,但小断层、小褶皱发育。含煤七层,其中Ⅱ煤、Ⅲ煤、Ⅳ煤赋存稳定,为可采煤层,Ⅴ煤为局部可采。303采区属资江河下开采,但与资江无直接水力联系,无突水危险,主要水源是煤层含水层通过裂隙导入回采空间。

(2)巷道布置情况

303采区为二水平上山采区,回风水平标高为-30m,运输水平标高为-200m,布置三条底板岩石集中上山,其中一条回风上山、一条进风轨道上山,一条皮带上山;设计4个区段,区段垂高44m,斜长约120m,1-3区段沿Ⅱ煤、Ⅲ煤、Ⅳ煤分别布置的3321、3322、3323、3331、3332、3333、3334、3341、3342等9个回采工作面均已开采完毕,现正在回采3336和3344工作面。

(3)通风、运输情况

303采区实际风量1134m3/min。分别供3344、3336回采工作面、3336第二电平巷、3325掘进头等主要地点用风。

3336回采工作面总进风356m3/min,总回风360m3/min。

3336第二电平巷靠局部通风机送风,11kw的局部通风机安装在距其开门地点的3336运输巷进风侧15m处,乏风经联络巷进入3336运输平巷串入3336回采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乏风经3336回风巷进入3333回采面采止线维护的通风上山,再进入303通风上山、203通风上山,由五号风井(抽风机两台,型号为:2k60-4AN018-185、2k60-3AN0-18-185)排至地面。

3336回采工作面采用溜槽运输、电溜子巷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运输巷则采用轨道运输、人力推车方式。

4.3336回采工作面情况

3336回采工作面位于303采区-153区段东翼,其西邻的3335工作面还未布置,上段的3334工作面已经采完,下段的3338工作面还未布置。工作面运输巷标高为-148.4m,回风巷标高为-104.38m,走向长370m,倾斜长110m,倾角220,煤厚平均1.7m,顶板为黑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与砂岩,平均厚度约8m,底板为细砂岩,厚度为4.8~5.35m,构造简单。

《3336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指出:本工作面下部Ⅳ煤为突出煤层,且Ⅲ煤与Ⅳ煤层间距较小,在掘进运输巷时瓦斯涌出量大,预计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较大,必须严格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