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壁片帮掉顶伤人事故案例分析
煤壁片帮掉顶伤人事故案例分析
事间:2002年10月18日
地点:采煤三区Ⅱ1采区23114轻放工作面
事故类别:顶板
伤亡情况:伤一人
事故经过:
2002年10 月18日夜班23:30时,,采煤三区职工王某在Ⅱ1采区23114轻放工作面施工收作切巷铺网时,进入煤壁侧准备用手镐掏梁窝穿木料到液压支架中再铺金属网过顶时,刚掏好梁窝,突然煤壁片、帮、顶大块天然焦离随煤滚下,他来不及躲避,先被片帮煤推倒在前部输送机上,滚下来的天然焦顶砸伤右脚踝部,造成踝骨骨折。
事故原因及分析:
王某同志虽然所站立位置为临进支护顶板(前伸缩梁已伸出),未进入空顶区作业,但是因为液压支架的前伸缩梁不能承受顶板压力只起临时护顶作用。片帮原因是顶板暴露面积过大(相邻两架煤壁有2.5m*1.5M无支护),其次是工作面在施工收作切巷时循环进尺较慢,顶板压力显现明显加剧,天然焦顶约0.5~1.3m厚,整体性较差易脱落离层,在铺网穿木料过程中要降低液压支架立柱频繁,造成顶板松动,支架初撑力偏低(18MPa),其主要原因是王某在作业时位执行敲帮问顶。
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进入无支护区作业。
2、必须两人一茬协同作业,一人观察煤壁顶板。
3、严格控制顶板暴露面积,严禁大面积空顶。
4、严禁频繁升降液压支架,确保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
5、对新暴露的顶板,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木料临时管理顶板。
6、改进工艺,提高铺网技术。
39、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5.13"瓦斯爆炸事故
2003年5月13日16时03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6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40.63万元。
事故性质和原因:
经专家组分析认定这起瓦斯爆炸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直接原因
Ⅱ1046采煤工作面因断层跳采前的采空区顶板来压,导致采空区内凝聚的高浓度瓦斯被挤压,通过煤柱多个孔洞冲入Ⅱ1048风巷,造成瓦斯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冒落物使处于敞开状态的电磁启动器接线盒内的电源接线端子短路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并波及到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Ⅱ1048机巷及开切眼掘进工作面、-590M大巷和Ⅱ1046采煤工作面,造成86名工人遇难,28人受伤,损坏部分设备、设置和巷道。在爆炸过程中Ⅱ1046采煤工作面局部煤尘参与了爆炸。
经现场勘察,本次事故波及到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Ⅱ1048机巷及开切眼掘进工作面、-590M大巷和Ⅱ1046采煤工作面。
爆源的确定:
经现场勘察,并结合首先进入灾区的救护队提供的情况和专家组分析认定,爆源在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以西33.5m打开接线腔上盖的电磁启动器处,主要根据如下:
1、爆炸力作用方向以该点为分界,插入附近工字钢棚支护间隙中的风筒残片分别呈东、西两向分布,该处的电磁启动器直立,没有位移。
2、该处有引爆火源(打开上盖的电磁启动器,并且其接线腔内电源接线端子上悬着的是一根电缆芯线橡胶绝缘被高温抧伤炭化,有烧后的熔胶痕迹,绝缘电木板残片上有烧痕)。
3、该处有瓦斯来源(从Ⅱ1046采空区挤压冲出的瓦斯,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防范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全面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提高企业负责人和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尊章守法的自觉性,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特别是要认真吸取该矿2002年“4.7”事故和这次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2、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