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伊川县奋进煤矿黄村分矿特大突水事故

2003年9月2日0时30分许,河南省伊川县奋进煤矿黄村分矿10111工作面流水巷发生底板寒武系灰岩水突水事故,20分钟内突水量达9800m3,造成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为1234.1万元。
一、自然情况
黄村分矿10111采煤工作面于2001年7月开始掘进运输巷、回风巷。运输巷在掘进420m时,遇一落差为10m的小断层(此处距F1大断层56m)后,退回60m掘工作面切眼(倾斜长110m)。2002年9月该工作面投产,回采约15m时,工作面沿倾斜方向下段底板开始出现渗水(水量约3m3/h),且工作面在以后的回采中底板一直渗水。回采约115m时,因底板水影响生产和煤质,矿上决定对该工作面进行改造,在该工作面下段留设一走向长20m、倾向长50m的隔水煤柱,工作面上段继续回采。工作面上段回采6m时,上替运输巷底板又出现渗水(水量约3m3/h),为了消除底板水对生产和煤质的影响,矿上又决定在隔水煤柱内掘一流水巷把水引到工作面运输巷。2003年8月25日,流水巷从新切眼内下替运输巷口以上3m处开口掘进,先掘了6 m平巷,后又向上掘进,事故发生前,向上共掘进了约16m。
二、事故经过
2003年9月2日夜班,全矿共入井132人,约0时30分,一采队(在10111工作面采煤)负责工程验收的班长吴某正在工作面切眼下部检查工程质量时,在一部溜子头处的溜子工粘某对他说:“左侧(隔水煤柱侧)压力老大”。吴某走过来看看,发现隔水煤柱煤壁片帮,压力确实大,就说“今晚工作咱得注点意”。话音刚落,他们就听到有“咔嚓、咔嚓”的响声,并发现有一股20~30厘米水柱高的水流夹杂着煤泥从流水巷内涌出,吴某就喊工作面人员向上撤,当撤到中间巷时,感觉吹出一股凉风,并听到有“轰轰隆隆”的响声,风量加大,风流有瞬间逆转,他们感到出大事了,就赶快升井。事故发生后,有16人被困井下死亡。这次突水迅猛,涌水量大,突水后20分钟,+70水平以下的巷道全部被淹,涌水量达9800m3(初期涌水量达到29400m3/h)。至9月9日8时,水位上升到+200水平,在抢险排水能力400m3/h情况下,水位仍在以每小时5厘米的速度缓慢上涨。
三、事故原因
1、10111采煤工作面位于黄村背斜轴部,煤层底板张性裂隙发育,隔水层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事故发生前,该地区连降大到暴雨,地表水补给充足,地下水位上升,含水层承压水压力增大,致使煤层底板在高达1.53MPa以上承压水的压力作用下被破坏,寒武系灰岩水从该流水巷底板突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在10111工作面回采中,发现底板渗水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对水文地质做进一步的工作,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四、防范措施
1、黄村分矿恢复生产前,必须对矿井再次突水的可能性及防治水措施进行全面论证,确保安全生产。
2、黄村分矿恢复生产后,必须按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类型矿井进行管理,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矿井防治水的各项规定,制定有效措施,配备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开展水文地质工作,消除突水事故隐患,措施不落实不得安排采掘生产。
3、煤炭管理部门要理顺对地方国有煤矿管理体制,各负其责,切实加强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管理,定期组织矿井防治水技术业务分析,督促煤炭企业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要严格审批,认真督促。

事故点评
1、地质勘探部门对该矿提供的地质报告中对水文地质类型的结论与煤矿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地质报告两次都定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但实际为复杂类型,矿井防治水工作没有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类型进行管理。
2、该矿长期经济状况困难,干部职工长期不发工资,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至发生事故时,该矿只剩下2名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没有搞地质或水文地质的技术人员,所以,对10111采煤工作面具有突水危险的严重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突水事故发生。
3、煤炭管理部门对国有地方煤矿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工作不细不严,认为国有地方煤矿自己有能力管好自身安全,放松了对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