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源矿业公司“8·17”河岸决口、溃水淹井事故灾难事故

事故情况】8月17日,因当地突降暴雨、山洪暴发,河岸决口,造成山东省新泰市华源矿业公司矿井被淹,172名矿工被困井下。 8月16日至17日,新泰市连续两天集中强降雨。17日14时许,巡查汛情人员发现河堤洪水外溢,立即打电话报告险情;14时30分,井下组织撤人。该石广井深超千米,井口标高+174米。当时井下有756人,分布在一210米、一450米、-860米三个水平。先后有584人升井脱险,其余172人未能及时撤出。至18日12时,井下水位涨到一20米,矿井基本淹没。至19日3时许大坝封堵成功时,井下水位+92米。 【事故处理】接到事故报告后,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主要负责人带领人员连夜赶赴现场,与省、市商定了“一堵、二排、三救、四停”的抢险救援方案。“一堵”就是全力以赴堵死决口。指挥部先后调集1500名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2000名职工,在65米宽的决口处抢堵洪水,共推下27辆载石汽车、1条船,经35小时奋战,到19日3时38分溃口封堵成功。然后继续加固大坝堵漏,防止再次遭受威胁。“二排”就是加快装泵排水。从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调集14台大流量高扬程水泵,至25日已有8台水泵开始排水,排水能力达到每小时4000立方米。26日18时,井下水位降至+61.59米,共下降31.01米。目前仍在打钻、装泵,排水能力可达到每小时5000立方米。“三救”就是尽最大努力搜救搜寻井下人员。调集3个矿业集团公司7支救援队伍进行救援,溃水淹井后该矿即组织撤人,有584人相继脱 险。但由于水量过大,水位上涨过快,给搜救造成很大困难。水坝封堵后,随着排水进度加快,进一步制定了搜寻方案。“四停”就是沿柴汶河低洼处的煤矿、矿山暂时停产撤人,泰安市沿柴汶河低洼处20万村民连夜撤离。 【事故分析】专家经过现场勘察和多方面分析,初步认为这是一起由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一是突降暴雨,山洪暴发。8月16日至18日,降雨量达262.3毫米,降雨最大的3小时为70年一遇,引发山洪。二是水库溢洪,河水暴涨。流域内东周、金斗2个水库超过警戒水位加大排洪,以及祝富、重兴、熬山东3个水库满库溢洪;加之平阳河、东周河、东干渠、西都冲沟的水流,分别从北、东、南三个方位汇入柴汶河,水量猛增,流量达到1800立方米/秒。三是河岸决口,溃水淹井。多处水流汇合后水势猛,流量大,直接冲刷河堤,河水猛涨,漫过河岸,冲刷剥蚀,掏空基础,很快冲开约65米的决口,并以约900立方米/秒的流量冲入落差约5米的岸外沙场区域。 由于决口水流量大、流速快,巨大冲刷力造成约4.4万平方米的冲刷区,穿透地层形成了3个溃水通道:第一个是在冲刷区的西南端形成一锅底形、直径约50米、深度10余米的塌陷坑,其坑底明显见到地层断裂下陷;第二个是在冲刷区南端形成了一个直径为80米、深6米至8米的塌陷区,该区域从2001年到2005年曾做过回填处理,但没能抗住洪水的冲刷剥离,在该塌陷区中间有一直径为5米的塌陷坑洞;第三个是水流在通过废弃沙井井筒周围受阻,形成强大涡流,将沙井井筒剥离近12米深,形成约60米长、30米宽、10米深的塌陷坑。据测算,这次溃人井下的洪水约1260万立方米、沙石约30万立方米。 【事故教训】据现场专家分析,对这次事故的初步反思及教训: 一是对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重视不够,存在薄弱环节。预报、预警和预防机制不够健全,应对暴雨的方案措施不够明确具体;水库在暴雨前没有适当腾出库容,暴雨突降时,水库超过警戒水位,既要保水库泄洪,又要防止下游泛滥,处于两难。防洪设施不够牢靠,河堤、河岸不稳固,承载能力低。 二是在隐患排查治理中,采取措施力度不够,一些隐患没有得到根除。煤矿对沙坑、沙井存在的重大隐患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虽然采取了封堵回填措施,但是没能经得住决口溃水的冲击。 三是矿产资源管理存在漏洞。这次溃水通道除废弃沙井周围外,还有煤层乱采滥挖形成的老空区,防水岩层遭到破坏,给矿井安全埋下重大隐患。当地非法采沙导致沙坑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低洼。 四是国有矿破产改制后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弱化。华源公司是2004年由原国有重点煤矿新汶矿业集团张庄矿经破产改制成为民营股份制企业的。改制后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不清,新汶矿业集团代管责任不明确,实际监管缺失;劳动组织管理缺乏标准,年产能力78万吨的矿井,事故当班下井多达756人;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山东省政府已成立了调查组,进一步查明原因,深刻反思,吸取墩训,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