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损坏或故障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3
事情经过:2000年测量人员对143上06-2东轨顺进行导线观测并进行中线标定,升井后,进行导线资料计算时发现,其中有一站导线边长比第一次导线观测长了8.000米,
原因分析:经过检查仪器发现,测距仪显示面板上后第四位中间有一横长线污渍,恰好位于0的中间(原测距仪显示面板数据以方8为底数),致使仪器观测人员在测距读数时,把0读成8。
预防措施:在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检查,用软布擦拭镜头污物,升井后要擦净仪器表面浮尘,并放在室内干燥通风处,打开仪器箱自然晾干。仪器型号:DTM352全站仪,作业人数5人。
案例4
事情经过:2009年1305运顺中线延伸标定,在观测检验角时,观测人员连续观测了6个测回,半测回互差和两测回互差均达不到规程精度要求。
原因分析:经检查发现,全站仪的基座螺丝松动,在旋转仪器时导致仪器的中心有位移,致使观测数据不合格,经更换基座后观测,数据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基座基座螺丝是否松动。
案例5
事情经过:2010年东翼第一回风巷导线联测,在观测水平角时,观测数据时多次观测均不合格,影响了当天工作。仪器型号:DTM352全站仪,作业人数5人。
原因分析:经升井检查分析发现,是三脚架架头固定螺丝松动,致使仪器安设后不稳定,导致观测数据异常,经更换三脚架后观测,数据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测量人员在入井时要认真检查所携带的仪器基座和三脚架是否有螺丝松动,并定期对基座和三脚架进行维护。
案例6
事情经过:1998年,测量人员在北翼142提斜进行导线测量,爬提斜时,一名测量人员同时携带测距仪和经纬仪,爬到提斜上变点放仪器时,肩膀上悬挂的矿灯滑落,碰在仪器读数窗部位,造成读数窗光学反光系统故障,无法读数,影响了测量作业。仪器型号:010B经纬仪配MINI2测距仪,作业人数5人。
原因分析:一是携带仪器不规范,一人携带两台仪器爬上山,二是佩戴矿灯不规范。
预防措施:1、仪器携带要规范,不能一人同时携带两台仪器爬上山。
2、人员行走时要将矿灯带到安全帽上。
案例7
事情经过:全站仪在运输顺槽巷测导线时,同一个角度观测了多个测回仍不合格,致使当天的工作无法进行。仪器型号:TC802全站仪,作业人数5人。
原因分析:升井后检查发现仪器正常,可能的影响因素,一是仪器安置在皮带机头附近,皮带机头机电设备产生的磁场对全站仪造成影响,造成测量数据不准确,二是设备运行造成仪器震动。
预防措施:1、仪器点尽量选择远离皮带机头或者大型电器设备,减少电磁场对全站仪等电子仪器的影响。2、全站仪在温度较高的巷道使用时,应该提前将仪器箱打开一段时间,达到仪器与环境同温,避免仪器因温度影响导致测量值不合格。
案例8
事情经过:测距仪棱镜放置地点不规范造成棱镜丢失。
原因分析:测量人员在综掘迎头测导线时,把棱镜放置在溜子道边上,当溜子开动时,棱镜受溜子震动,而滑落到溜子道,棱镜进入煤流而丢失,且影响了当天的工作。
预防措施:测量人员现场测量时,要将仪器放置在安全的地点,并有专人看管,严禁人员离开仪器。
案例9
事情经过:全站仪在井下测量现场迁站过程中,丢失物镜调焦螺旋,影响测量工作正常进行,经检查是物镜调焦螺旋丢失,立即派人延路线向后寻找,在提斜下车场找到了丢失的物镜调焦螺旋。
原因分析:使用徕卡TC802全站仪观测目标时,物镜调焦螺旋调到最大限度,导致其脱离镜头,而没有发现,在迁站过程中将其丢失。
预防措施:测量人员要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提高操作技能,严禁各类调节螺旋行程超限。
案例10
事情经过:井下对仪器整平对中时,垂球突然掉下,砸掉仪器望远镜光学瞄准器上,导致光学瞄准器损坏。
原因分析:垂球线未栓牢固。
预防措施:使用前要严格检查垂球是否旋动灵活,垂球线是否牢固,对点时,垂球线拴牢固,防止其下滑。
案例11
事情经过:井下西翼测导线返回途中,电池丢失。
原因分析:由于携带测距仪时,仪器电池和仪器分开带回,其中一名测量人员带着电池在返程人行车上交给拿工具包的另一测量人员,交接时背包人员和交电池人员未交接好,造成电池遗漏在人行车座椅上,升井后发现电池丢失,下井寻找时未找到,影响正常使用。
预防措施:电池及测量工具等应规范携带,电池应装在仪器箱内,严禁将电池、棱镜等装在衣兜或工具包内,以防损毁或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