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液化气罐变身定时炸弹:监控失控后的安全问题怎么办?
液化石油气曾经是城镇的主流民用燃料,那瓶瓶罐罐也曾为我们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近十年来,伴随着天然气利用领域和范围的快速扩大,曾经风骚一时的液化石油气逐渐式微,提到燃气行业,不论业内还是业外,似乎都有一种将液化石油气排除在外的倾向,言必管道天然气或LNG或CNG。
而近些年来,频发的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触目惊心的人员伤亡,这个被大家忽视的末路英雄,又让它以一种不太合适的影响再次进入我们的视角。曾经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液化气钢瓶,变成了一颗颗定时炸弹,泄漏爆炸或燃烧事故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管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液化石油气事故?
一、频发的事故
液化石油气罐由于其灵活性,使用限制条件较少或难以监管,受到商业用户的欢迎,特别是小型餐饮商户。正因为其灵活性,使得其物流配送和使用环节更加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笔者对近4年来发生的液化石油气泄漏或爆炸事故做了梳理,发生在使用环节(用户)的事故数量高于物流配送环节,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更严重、财产损失也更大。
二、完全市场化
燃气行业作为改革最彻底的公用事业领域,瓶装气早就进入了完全市场化,价格也随行就市,紧跟着国际原油价格起起落落。而这其中,随着原来的燃气企业(绝大多数是国企或事业单位)改制,瓶装气业务被当作“包袱”而剥离。
承接市场经营的,是大量的小型或个体经营者,他们的资质和能力也是良莠不齐,这也就为液化石油气原本脆弱的安全基础带来了更大的考验。以液化石油气业务最主要的钢瓶而言,这是保障物流配送安全的基本保障,以笔者的经验,小型或个体经营者一是不愿意投入,二来也没有能力投入,一些未经检测的、或过期的、或残次的钢瓶仍然在使用,在不确定的时候就可能发生事故。
三、失控的监管
诸多事故表明,液化石油气经营者和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管理及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这种情形可以用失控来描述。
在管道燃气大发展的同时,瓶装气业务面临着急遽压缩,不论是企业资金和经营力量,还是政府政策支持和监管力量都转移到管道燃气上。而原本标准就不高的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则被忽视。
其一,经营液化石油气瓶装业务的资金、技术等门槛不高,小型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容易进入,特别是其安全管理能力很难满足当前的标准和要求;
其二,在城市化快速推进10年来,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谋生,他们是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消费者,然而他们的居住环境、个体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等等都不能满足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的条件,某种程度上,能否躲避事故就“拼人品”了;
其三,城市人口急遽增加,虽然瓶装气业务相对管道燃气业务是萎缩的,但其影响人群(包括直接使用和间接使用,如到使用瓶装气的小型餐饮就餐)反而在扩大。不论是经营者的安全投入和管理力度,还是政府监管力度,都显得捉衿见肘,能够看得的大多数是冬季来临之前的安全用气宣传。
刚刚发生的温州市瓯海区一民房内的非法液化气钢瓶存放点发生爆燃,造成了3人死亡。我们不禁要发问:这种现象存在多久了?(市场监管者在那里?)经营者是否具备资质?(行业准入监管者在哪里?)是否有人举报了?(周围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途径如何?)
四、恶劣的用气环境
使用瓶装气的人群,大多数居住条件很有限,一般在城中村之类的场所。这类场所基本不具备燃气管道的安装条件(对于燃气管道,国家有周全而严苛的标准规范),瓶装气也就大行其道了,不然的话,不可能重回烧煤的年代。
既然使用管道燃气不安全,按照逻辑使用瓶装气也是不安全的。而使用瓶装气的人群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极其有限,也缺乏防范知识和经验,又因其高度的流动性,瓶装气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便利的、实惠的选择。
在小型餐饮经营者那里也是同样的道理,燃气管道的初始投资巨大,且经营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可能由于个人原因或经营不善而关闭,选择瓶装气也是符合生意投资理念的。而同样,由于小型餐饮的经营场所狭小,有些不具备基本的使用条件,如通风不良,液化石油气泄漏后很容易聚集遇到点火源而发生爆炸,陕西省西安市嘉天国际公寓底商樊记腊汁肉夹馍店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就是例证。国内某大型燃气企业在此事故发生后,对提供服务的工商瓶装气用户进行了全面的摸查,得出的结论是工商瓶装气业务。
同样的,笔者看到,近些年大量的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而且其中经营餐饮的商户受到用气条件和安装费用的困扰,转而采用瓶装气。这类场所具有空间密闭、人流密度大等特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五、几点建议
针对高度市场化的经营体制、能力有限的经营者、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较差的用户,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液化石油气事故。笔者有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加大行政监管力度,目前看来依靠行业自律的效果有限,就安全管理而言,行政监管仍然是最具有威慑力和效果的手段。
二是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管好钢瓶,如每个钢瓶给定唯一编号或标识,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政府监管者、经营者和用户,以及相关方都可以查询到某个钢瓶的信息,在目前这种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三是鼓励连锁或个体经营者联盟,共享安全管理资源,一来提高经营者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来也可以更好地服务用户。
四是加大对流动人员的安全教育,如流动人员在居住地申报后,社区、社工组织乃至公益组织对其进行生活安全教育和培训,这里面也包括安全用气知识和技能,政府部门也应投入专项资金和力量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