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北京市燃气安全管理的难点和解决之道

    从北京市燃气集团获悉,由于施工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履行安全协议、盲目施工,破坏燃气管道的事故在北京仍时有发生。其实,不光在北京,近年来在全国不少地方,由违规施工造成的燃气管道破坏的事故频发,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巨大隐患。那么,违规施工为何屡禁不绝?在事前预防上,我们还欠缺了什么?记者在北京进行了调查。

 
    目前,北京市拥有530余万户天然气用户,1.7万公里天然气管线,各种建设施工项目与日俱增,外力造成管线破裂的事故时有发生。
 
    今年4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发生了一起燃气管道破坏事故。事发前,燃气供应企业已经给施工单位指明线位、提出安全措施、并与其签订了《施工配合单》,其中明确规定:在施工前必须挖探坑,核实燃气管道位置,在燃气管道上方及两侧6米范围内施工,严禁使用重型机械,在安全距离附近动用机械开挖施工的,必须事先通知燃气公司人员到场监护方可实施。然而,施工单位在已知晓了应承担的责任后,仍动用重型机械在管线上方强行挖掘,导致管线断裂引发爆炸,造成了较大损失。
 
    记者了解到,造成燃气管道外力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施工信息不沟通。部分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或未及时登录挖掘平台了解施工信息,在施工前不与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进行沟通。据了解,北京市燃气集团每年配合了3000起施工,其中只有1/3的工程是通过相关部门发函等正式渠道进行的,其他的2/3则是通过后期巡查发现后,由燃气集团追加进行的施工配合。二是一些小区内小型、临时性的施工在不清楚管线位置的情况下擅自施工。三是施工单位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不对管线位置及安全事项进行交底。有的工程工期较长,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变更后,作业人员不清楚燃气管道位置,造成施工破坏。四是强行施工、违规操作,施工单位违反安全协议,违规使用重型机械,在已经明确告知管线位置及安全事项的情况下,挖坏燃气管道。
 
    据了解,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及《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等都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保护燃气设施方面的责任、义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北京市燃气集团还建立了相应的施工配合管理体系,在工程配合前主动对接施工单位、指明管线位置、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提出保护方案、现场措施交底。工程配合中,北京市燃气集团会加强现场巡视、了解工程进度、书面明示安全要求、提供安全服务。北京燃气集团还建立了相关的施工配合工作方案,主动预防施工破坏。
 
    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防止施工破坏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北京市燃气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单方面的预防行动效果有限,如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共同协作,从源头上抓紧,从过程中跟进,从后果上警戒,才能显现大的成效。
 
    基于以上这种情况,相关专家建议,要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施工行为,明确责任主体,并确定属地、行业各自监管职责范围,形成施工规范、信息公示、企业配合、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管理机制。同时,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明确执法主体,对违规施工企业进行严格处罚,确保法律法规落实,从源头减少各类施工对地下管线的破坏。此外,相关部门要强化属地监管。小区庭院内的工程,建议由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基层政府部门进行属地监管,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督促建设方、施工单位与燃气管理单位共同开展配合工作,明确各方责任、义务,确保管线安全。
 
    同时,专家也呼吁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属地城市网格管理人员的纽带功能,网格员在巡视中发现挖掘工程现象,应立即告知施工单位与管线单位,并向管线单位提供施工信息,成为施工单位与管线单位的联系纽带。同时,规范挖掘工程现场公示制度,形成全社会监督挖掘工程的环境,对于违法违规工程,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举报。此外,加大宣传力度。从更广泛的层面组织建设、施工企业以及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等属地管理单位开展地下管线安全防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利用媒体的力量,加大曝光力度,对造成施工破坏的违规企业,做到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积极营造防范违规施工破坏燃气管线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