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安平镇湘中煤矿“6•28”运输事故

 一、事故概况

  ⒈事故单位:涟源市安平镇湘中煤矿。

  ⒉企业性质:私营合伙企业。

  ⒊事故时间:2007年6月28日7时47分。

  ⒋事故地点:副斜井。

  ⒌事故类别:运输。

  ⒍事故伤亡情况:死亡1人。

  ⒎直接经济损失:38.87万元。

  二、事故单位概况

  ㈠煤矿概况

  湘中煤矿位于涟源市安平镇四古村境内,属私营合伙企业,矿井所处井田地质单元为渣渡矿区东段梨子湾井田,矿区距涟源市城区北约15Km,涟源至古塘、田坪的主干公路经过安平镇和矿区,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矿井最低开采标高为+0m水平,现开采标高为-18m水平,因上部资源不足,需开拓下部资源,已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出了《请求批准办理资源扩界手续的报告》,申请从±0m延深到-100m水平。

  矿井现有职工120人,其中井下职工98人。采用三班作业(早、中、晚班),八小时工作制。

  ㈡矿井基本情况

  该矿于1993年建井,1996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2006年实际原煤产量4.1万吨。该矿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湘中煤矿由吴秀林任法人代表、矿长,由吴雄仪任生产副矿长、吴志威任安全副矿长、地面矿长吴志文、段晓华任技术负责人,配备安全员4名、瓦斯检查员6名。
   湘中煤矿原属村办集体煤矿,2002年3月改制为私营合伙企业,总股金为1180万元,主要有四大股东,分别为吴秀林、吴修治、吴理军、刘四平,其中吴修治任董事长。

  本矿区含煤地层为测水组,共含煤三层,从上而下分别命名为:3、5、6煤层,3煤层及其以上煤层,大部分被金盘仑断层断失,仅局部保留;5煤层是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其厚度一般厚2.36m;6煤层为不可采煤层,一般厚0.3m。煤层倾角23°左右。矿区内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23度,呈一单斜构造,地面未见褶曲,但断层较为发育,总体构造属中等。

  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涌水量,雨季最大80m3/h,旱季最小30m3/h,正常涌水量50m3/h,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至中等。

  5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11m,灰黑色薄层状,含结核状菱铁矿和植物化石,一般为中硬顶板(Ⅱ级)。老顶为细砂岩、石英砂岩,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状,一般为坚硬顶板(Ⅲ级)。直接底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薄层状,皱纹状层理,夹菱铁矿结核,含泥质较高,易发生底鼓现象。矿井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

  根据湘煤行[2005]第303号文,该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2.72 m 3/t。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

  矿井开拓:矿井采用斜井-暗斜井开拓方式,共划分二个水平,一水平运输大巷标高+123.0m,已采完;用暗斜井延深开拓二水平,其运输大巷标高-18m ,矿井分南北两翼开采,现开采+45m~-18m水平的测水组下段5煤层。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前进式采煤方法,爆破落煤工艺,机巷装有“V”型电溜子运煤,回采工作面选用金属磨擦支柱配绞接梁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采用边界式通风系统, 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风井安装有二台风机,工作风机为YBK56-№11型风机,电机功率30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矿井排水系统:矿井分南北两翼排水,北翼设有专用排水井,均为二级排水。

  矿井供电系统:矿井由安平镇35KV变电站架线10kv入矿,供电线截面积LGJ―3×70mm2,供电距离约3km。地面装三台变压器,其中S7-160/10/0.4中性点接地专供地面生产生活用电,S7-250/10/0.4和S7―200/10/0.4中性点未接地专供井下生产用电,专供井下局扇用电为S9―100/10/0.4型变压器;矿井装有2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的备用电源;采用380V低压下井。

  矿井运输、提升系统:水平运输大巷均采用人力推车;矿井采用二级提升,主井、暗斜井均使用JT0.8×0.6型绞车提升,电机功率22Kw,配用6×19-18.5-155型钢丝绳,单钩串车提升,轨距600mm,采用U-0.75型侧卸式矿车。

  矿井无挂钩工操作规程,地面未设专职挂钩工和信号工。副斜井人员下井规定:正常情况下,作业人员进班下井由带班长通知绞车房,最后一名作业人员到达井底时告知井底挂钩工;其它时候人员下井,由当事人告知地面绞车司机,到达井底后电话通知绞车司机。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该矿井配备有KJ-90型安全监测系统,部分采掘工作面安装了瓦斯传感器、总回风巷安装了风速传感器。

  ㈣事故地点概况

  本次事故发生在副斜井,该井主要用于北翼排水、下放材料和提矸、通风、行人之用,地面标高+215.45m,落底标高+60.70m,坡度30°,斜长314m,为斜交顶板岩层布置,落底后掘大巷与北翼暗井贯通,构成矿井负压通风系统,副斜井井筒基本上采用砌碹支护,局部地段为裸体或木支架支护,该井因使用时间较长,巷道断面变窄,特别是井筒114m以下的断面,净高1.45m,净宽1.65m,井筒内右侧设置有6个躲洞,躲洞间距20~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