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庙火灾的原因认定
摘 要:介绍了尧庙广运殿特大火灾,分析了火灾的原因及特征,对文物建筑的外围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火灾;原因认定;建议案例
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著名的古建筑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运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及殿内尧王等塑像9尊,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
尧庙是为了纪念尧王而建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在内的建筑群和元、明、清石刻。广运殿是尧庙建筑群中的主建筑,殿高27m,宽9间,周设围廊。该殿为重檐歇山顶,殿中间插三间三层阁楼。殿内有1937年新塑的尧王及侍从、侍臣像九尊,总建筑面积1276m2。历史上广运殿曾经两次被狂风摧毁。这次烧毁的是1987年重建的一座祭祀尧王的仿明建筑,重建造价115万元。
2 火灾原因认定
广运殿位于尧庙建筑群南北中轴线上尧井亭与寝宫之间,坐北朝南。火灾后的广运殿殿顶及门庭三层彩楼完全坍塌。大殿四周的围廊不同程度的损毁坍塌。
2.1 起火部位的认定
起火部位位于尧庙广运殿南门的中门处。依据是:(1)火灾现场烧毁程度呈现中间烧得重两侧烧得轻的迹象。广运殿的南门全部烧毁,南门上部的三层彩楼完全坍塌,靠近彩楼两侧的围廊结构被烧毁,由南门向东、西两侧的围廊被火烧烟熏痕迹逐渐减轻,东南角和西南角的围廊火灾后横梁及立柱上部有火烧烟熏痕迹,但整体结构未被破坏,大部分残留。表明大殿南侧中间部位比两侧烧得重。大殿北侧围廊也呈现中间烧得重两侧烧得轻的迹象。广运殿墙体为砖砌基座夯土墙,内部有木质暗柱,暗柱伸人大殿殿顶檐内部分lm。火灾后,殿顶塌落,露出墙体的暗柱过火。北墙中部北门两侧的两根暗柱墙外部分被火烧毁,由此向外的暗柱墙外部分烧毁程度逐渐减轻。整个北墙暗柱墙外部分出现由中间最低点向东西蔓延的“V”形痕迹。表明大殿北侧中间比两侧烧得重。(2)火灾后的广运殿殿内的地面上泥土、瓦块和椽、檩、望板等构件的塌落物有1 m厚。在对广运殿内部勘查过程中,我们请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对塌落的木构件进行辨认,确定它们的名称和在大殿上的原始位置。在大殿的中央有一个供奉尧王和侍从的神台,神台南侧左右各有一个龙柱,龙柱上方悬挂一个装饰用的井口方木,这个井口方木东西长418cm,宽40cm,厚10cm。在塌落物中发现井口方木后,通过铆鞘的位置,辨认出该井口方木的朝向。勘查发现,井口方木原来面向大殿南门一侧炭化深3.1 cm,面向北侧神台一面仅表面炭化。由于井口方木埋在塌落物中,炭化应当是在原始位置上形成的,因此认定火是从龙柱以南向北蔓延的。井口方木位于神台南侧,神台上平时供奉蜡烛香火,这一关键构件的燃烧特征基本否定了因神台上点蜡或焚香失火引起火灾的可能性,把勘查方向指向了龙柱以南。(3)从龙柱向南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木质立柱,这两个立柱与神台后的两个立柱是整个大殿中最大的支撑柱,其下部的柱石是大殿历次重修中唯一保存的原有构件,雕刻精美,在火灾中被烧爆裂。火灾后为安全考虑,过火的立柱被吊车移位,痕迹被破坏。在对这两个立柱的石鼓状柱石勘查中发现,东侧柱石西南受热爆裂严重,西侧柱石东南爆裂严重。表明是来自南门中部辐射热形成的痕迹。(4)在对南门内侧的地面塌落物勘查中发现,塌落层贴地面一层是炭灰,炭灰的上面压盖一层房土和瓦片,这一痕迹表明木门先烧毁,殿顶后坍塌。(5)大殿南门的中门一扇门同木门框一起向外倾倒,呈现下部烧得重上部烧得轻的状况,表明火是由门外的下方向上蔓延的。(6)据查,最先发现起火的临汾市博物馆临时工和伐木工证实:“我站在尧井亭和柏树中间看见大殿前门都已烧光,能直接看见尧王像了。”证人的陈述表明了发现火灾时南门已烧光,与现场痕迹是一致的。
2.2 起火点的认定
大殿南侧中间是大殿正门,两侧对应各有一偏门。正门和偏门下部是放置在木地伏(垫在门槛下方的横木)上的门槛。最后认定起火点位于广运殿南门正门的外侧门槛和木地伏处。依据是:(1)正门木地伏东西两侧的木立柱下部局部被烧严重,与其相对应的柱石上留有明显的烟熏痕迹,表明火由中间向两侧扩大蔓延的迹象;(2)正门的木门槛烧尽,而东西两侧偏门的木门槛尚存。正门的木地伏被烧炭化严重,普遍呈现外重内轻的状况。正门东头距东侧立柱往西53cm处地伏烧成一个东西长60cm,南北深48cm,由外向内的半圆形状。此处地面因受高温影响向南延伸形成一个长37cm,宽15cm的爆裂痕。西头距西侧立柱往东60cm处地伏烧成一个东西长30cm,南北深34cm,由外向内的半圆形状。此处地面受高温影响呈一个长30cm,宽32 c’m不规则的受热痕迹,砖缝内泥土留有燃烧的烟熏痕迹。上述痕迹表明火是由外向里,从中间向东西两侧传播的,是最初起火燃烧的特征。
2.3 起火原因的认定
经查,起火点所在的广运殿正门处无任何火源。从广运殿正门外侧木地伏处起火点提取的残留碳化物,经送公安部消防局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中心检测,检测出“汽油燃烧残留物成份”。因此结合调查询问等情况认定这起火灾系有人将汽油浇到大殿正门处放火所为。火场分析及其启示广运殿火灾特征广运殿主体东西长34.8m,南北宽19.5m,高27m。火灾发生在一个大空间内。虽然大空间火灾的范围大,燃烧痕迹多,情况复杂,但大空间内火灾发生后,燃烧通过热的传导、对流、辐射向空间四周蔓延,受外界的一些偶然因素影响小,形成的燃烧痕迹规律性较强。从起火点到起火部位至整个火场,中间烧得重向周围辐射延伸烧得轻的特征明显,且能形成清晰的痕迹特征体系。燃烧痕迹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所受破坏力,相对小空间火场而言要小,能较好地保持其证明起火部位、起火点、起火源的特征。
3.2 广运殿火灾痕迹的方向性、层次性、聚集性明显
(1)根据广运殿四周的围廊炭化、烟熏及结构破坏痕迹,墙内暗柱的炭化变形痕迹,认定中间烧得重,两侧烧得轻,把起火部位定位在大殿南北的中轴线上。(2)根据中轴线上发现的关键构件——井口方木,两侧的炭化深度痕迹,把起火部位定位在殿中央神台以南。(3)根据神台南侧柱石的爆裂痕迹,把起火部位定位在南门的正门处。(4)根据南门处地面塌落物的层次认定南门先燃烧,上方的殿顶后塌落。(5)根据南门中门的一扇门和门框的倒塌方向及燃烧部位,把起火部位定位在南门的正门处。(6)根据南门木门槛和木地伏两侧木柱的炭化凹痕和木地伏的炭化凹痕认定起火点。从立体到平面,从线到点,逐步推出起火点,痕迹自成体系。
3.3 起火时间具有放火特征
该起火灾的报警时间是5时40分,但发现时火势已突破殿顶。根据木材燃烧速度推断,起火时间应在凌晨4时许,正值夜深人静之时。火灾发生在4月4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临汾市原计划在清明节举行盛大的祭尧活动,社会影响较广,国家、省及一些海外的新闻媒体都派出记者参加报道,举行祭尧活动的尧庙主建筑广运殿在活动的前一天毁于一旦,在起火时间上露出放火的端倪。
3.4 引以为诫,采取相关措施
广运殿火灾系犯罪嫌疑人将汽油浇到大殿木质正门处放火所为。据笔者了解,河南省少林寺大雄宝殿也曾被人在大门上浇上汽油放火,因发现及时,未酿成灾。砖木结构大型殿堂式文物建筑,其四周为较高非燃烧体砖墙或夯土墙,而门一般为镂空木门,且年代长久,十分干燥,容易燃烧,犯罪嫌疑人不必撬锁破门人室,放火烧门就可达到目的。有关文物保护单位要引以为诫,采取措施,加强此类建筑的外围保护。
关键词:火灾;原因认定;建议案例
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著名的古建筑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运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及殿内尧王等塑像9尊,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
尧庙是为了纪念尧王而建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在内的建筑群和元、明、清石刻。广运殿是尧庙建筑群中的主建筑,殿高27m,宽9间,周设围廊。该殿为重檐歇山顶,殿中间插三间三层阁楼。殿内有1937年新塑的尧王及侍从、侍臣像九尊,总建筑面积1276m2。历史上广运殿曾经两次被狂风摧毁。这次烧毁的是1987年重建的一座祭祀尧王的仿明建筑,重建造价115万元。
2 火灾原因认定
广运殿位于尧庙建筑群南北中轴线上尧井亭与寝宫之间,坐北朝南。火灾后的广运殿殿顶及门庭三层彩楼完全坍塌。大殿四周的围廊不同程度的损毁坍塌。
2.1 起火部位的认定
起火部位位于尧庙广运殿南门的中门处。依据是:(1)火灾现场烧毁程度呈现中间烧得重两侧烧得轻的迹象。广运殿的南门全部烧毁,南门上部的三层彩楼完全坍塌,靠近彩楼两侧的围廊结构被烧毁,由南门向东、西两侧的围廊被火烧烟熏痕迹逐渐减轻,东南角和西南角的围廊火灾后横梁及立柱上部有火烧烟熏痕迹,但整体结构未被破坏,大部分残留。表明大殿南侧中间部位比两侧烧得重。大殿北侧围廊也呈现中间烧得重两侧烧得轻的迹象。广运殿墙体为砖砌基座夯土墙,内部有木质暗柱,暗柱伸人大殿殿顶檐内部分lm。火灾后,殿顶塌落,露出墙体的暗柱过火。北墙中部北门两侧的两根暗柱墙外部分被火烧毁,由此向外的暗柱墙外部分烧毁程度逐渐减轻。整个北墙暗柱墙外部分出现由中间最低点向东西蔓延的“V”形痕迹。表明大殿北侧中间比两侧烧得重。(2)火灾后的广运殿殿内的地面上泥土、瓦块和椽、檩、望板等构件的塌落物有1 m厚。在对广运殿内部勘查过程中,我们请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对塌落的木构件进行辨认,确定它们的名称和在大殿上的原始位置。在大殿的中央有一个供奉尧王和侍从的神台,神台南侧左右各有一个龙柱,龙柱上方悬挂一个装饰用的井口方木,这个井口方木东西长418cm,宽40cm,厚10cm。在塌落物中发现井口方木后,通过铆鞘的位置,辨认出该井口方木的朝向。勘查发现,井口方木原来面向大殿南门一侧炭化深3.1 cm,面向北侧神台一面仅表面炭化。由于井口方木埋在塌落物中,炭化应当是在原始位置上形成的,因此认定火是从龙柱以南向北蔓延的。井口方木位于神台南侧,神台上平时供奉蜡烛香火,这一关键构件的燃烧特征基本否定了因神台上点蜡或焚香失火引起火灾的可能性,把勘查方向指向了龙柱以南。(3)从龙柱向南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木质立柱,这两个立柱与神台后的两个立柱是整个大殿中最大的支撑柱,其下部的柱石是大殿历次重修中唯一保存的原有构件,雕刻精美,在火灾中被烧爆裂。火灾后为安全考虑,过火的立柱被吊车移位,痕迹被破坏。在对这两个立柱的石鼓状柱石勘查中发现,东侧柱石西南受热爆裂严重,西侧柱石东南爆裂严重。表明是来自南门中部辐射热形成的痕迹。(4)在对南门内侧的地面塌落物勘查中发现,塌落层贴地面一层是炭灰,炭灰的上面压盖一层房土和瓦片,这一痕迹表明木门先烧毁,殿顶后坍塌。(5)大殿南门的中门一扇门同木门框一起向外倾倒,呈现下部烧得重上部烧得轻的状况,表明火是由门外的下方向上蔓延的。(6)据查,最先发现起火的临汾市博物馆临时工和伐木工证实:“我站在尧井亭和柏树中间看见大殿前门都已烧光,能直接看见尧王像了。”证人的陈述表明了发现火灾时南门已烧光,与现场痕迹是一致的。
2.2 起火点的认定
大殿南侧中间是大殿正门,两侧对应各有一偏门。正门和偏门下部是放置在木地伏(垫在门槛下方的横木)上的门槛。最后认定起火点位于广运殿南门正门的外侧门槛和木地伏处。依据是:(1)正门木地伏东西两侧的木立柱下部局部被烧严重,与其相对应的柱石上留有明显的烟熏痕迹,表明火由中间向两侧扩大蔓延的迹象;(2)正门的木门槛烧尽,而东西两侧偏门的木门槛尚存。正门的木地伏被烧炭化严重,普遍呈现外重内轻的状况。正门东头距东侧立柱往西53cm处地伏烧成一个东西长60cm,南北深48cm,由外向内的半圆形状。此处地面因受高温影响向南延伸形成一个长37cm,宽15cm的爆裂痕。西头距西侧立柱往东60cm处地伏烧成一个东西长30cm,南北深34cm,由外向内的半圆形状。此处地面受高温影响呈一个长30cm,宽32 c’m不规则的受热痕迹,砖缝内泥土留有燃烧的烟熏痕迹。上述痕迹表明火是由外向里,从中间向东西两侧传播的,是最初起火燃烧的特征。
2.3 起火原因的认定
经查,起火点所在的广运殿正门处无任何火源。从广运殿正门外侧木地伏处起火点提取的残留碳化物,经送公安部消防局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中心检测,检测出“汽油燃烧残留物成份”。因此结合调查询问等情况认定这起火灾系有人将汽油浇到大殿正门处放火所为。火场分析及其启示广运殿火灾特征广运殿主体东西长34.8m,南北宽19.5m,高27m。火灾发生在一个大空间内。虽然大空间火灾的范围大,燃烧痕迹多,情况复杂,但大空间内火灾发生后,燃烧通过热的传导、对流、辐射向空间四周蔓延,受外界的一些偶然因素影响小,形成的燃烧痕迹规律性较强。从起火点到起火部位至整个火场,中间烧得重向周围辐射延伸烧得轻的特征明显,且能形成清晰的痕迹特征体系。燃烧痕迹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所受破坏力,相对小空间火场而言要小,能较好地保持其证明起火部位、起火点、起火源的特征。
3.2 广运殿火灾痕迹的方向性、层次性、聚集性明显
(1)根据广运殿四周的围廊炭化、烟熏及结构破坏痕迹,墙内暗柱的炭化变形痕迹,认定中间烧得重,两侧烧得轻,把起火部位定位在大殿南北的中轴线上。(2)根据中轴线上发现的关键构件——井口方木,两侧的炭化深度痕迹,把起火部位定位在殿中央神台以南。(3)根据神台南侧柱石的爆裂痕迹,把起火部位定位在南门的正门处。(4)根据南门处地面塌落物的层次认定南门先燃烧,上方的殿顶后塌落。(5)根据南门中门的一扇门和门框的倒塌方向及燃烧部位,把起火部位定位在南门的正门处。(6)根据南门木门槛和木地伏两侧木柱的炭化凹痕和木地伏的炭化凹痕认定起火点。从立体到平面,从线到点,逐步推出起火点,痕迹自成体系。
3.3 起火时间具有放火特征
该起火灾的报警时间是5时40分,但发现时火势已突破殿顶。根据木材燃烧速度推断,起火时间应在凌晨4时许,正值夜深人静之时。火灾发生在4月4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临汾市原计划在清明节举行盛大的祭尧活动,社会影响较广,国家、省及一些海外的新闻媒体都派出记者参加报道,举行祭尧活动的尧庙主建筑广运殿在活动的前一天毁于一旦,在起火时间上露出放火的端倪。
3.4 引以为诫,采取相关措施
广运殿火灾系犯罪嫌疑人将汽油浇到大殿木质正门处放火所为。据笔者了解,河南省少林寺大雄宝殿也曾被人在大门上浇上汽油放火,因发现及时,未酿成灾。砖木结构大型殿堂式文物建筑,其四周为较高非燃烧体砖墙或夯土墙,而门一般为镂空木门,且年代长久,十分干燥,容易燃烧,犯罪嫌疑人不必撬锁破门人室,放火烧门就可达到目的。有关文物保护单位要引以为诫,采取措施,加强此类建筑的外围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