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仲河煤矿“12.02”瓦斯爆炸事故

  2005年12月2日6时58分,六盘水市水城县仲河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当班井下工作人员31人,事故造成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400万元。

    一、矿井概况

    仲河煤矿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阿戛乡徐纳盖村境内,距六盘水市中心25km。该矿1991年5月开始建设,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为国有与民营合资经营股份制企业并由国有企业控股。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要通风机和备用主要通风机型号为4–72–2N016型、电机功率为55kw,矿井总进风量1022 m3/min、总回风量1125 m3/min。该矿可采煤层4层,现主采K1和K18煤层,煤层倾角59°,为急倾斜煤层;布置有一个采区、2个回采工作面(2011采面、2183采面)和5个掘进工作面(2011采面3#补小眼、2011采面2#补小眼、2183上山、2012水仓、总回风上山井)。该矿为高瓦斯矿井,已安装KJ101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正在安装。

    二、事故发生经过

    2005年12月1日夜班,当班井下工作人员31名,分别在2011采面、2183采面、2011采面3#补小眼作业。凌晨6时58分,2011采面3#补小眼掘进头由于风筒未接到位,掘进工作面无风瓦斯积聚,在放炮过程中发生了瓦斯爆炸。

    三、事故抢救过程

    事故发生后,仲河煤矿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并组织工人下井抢险,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水城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调动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救护大队3个小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救援。2日8时42分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救护大队接到指令后于9时50分到达事故现场,通过指挥部介绍情况后,指挥部按照抢险方案,井下工人立即撤出,2个救护小队入井,对2011工作面进行全面侦察,一个救护小队在地面待命。入井小队在井下巷道未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对通风系统进行恢复。侦察行进路线:主斜井-井底车场-2011运巷。侦察队员在在2011运巷发现3台局部通风机、其中1台11kw风机有风筒但没有接到迎头,另一台11kw风机没有风筒,7台防爆开关均安装在巷道左帮,爆炸后向巷道左帮有不同程度偏移,偏移角度约30°不等;7台防爆开关处冒顶,巷道冒落11架棚,约8m,未堵死,可见跨塌巷道后的遇难者矿灯灯光,救护队进行快速清理和进行支护后,使通过风量加大;通过冒顶区后,在2011运巷内的8个矿车附近发现12名遇难矿工,2个救护小队分成两组,一组将2011运巷内的12名遇难人员搬运到井底车场,一组对2011工作面的所有巷道进行全面侦察,寻找其余的失踪人员,侦察路线:2011运巷-2011切眼-2011回风巷-6#上山又返回到2011运巷。经侦察:眼内无电气设备和其他引火火源,巷道裸露无支护,无遇难人员;对2011采面1#上山搜寻,上山约20~30m,坡度约50余度,上山内搭有梯子供行人上下,并在该联络巷内发现1名遇难人员,俯卧。上山内无电气设备和其他引火火源;其他上山和联络巷均无遇难人员。在回风巷内的支护有大部分被毁,冒顶较严重,但人员能通行,在1#上山上口处的支架有明显的倒向分向现象,外侧的支架向外倾倒,里侧的支架向切眼方向倾倒、回风巷内无电器设备,在2011回风巷发现3名遇难者,至此,共发现遇难人员16名。12:45分救护队员将所有遇难人员全部运到地面,事故抢险结束。

    四、事故原因分析

    1、根据救护队现场侦察和事故调查组现场勘察分析,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井下2011采面3#补小眼掘进头风筒未接到位,造成局部瓦斯积聚;爆炸火源系放炮母线明接头,在放炮时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仲河煤矿“一通三防”管理混乱。井下2011采面近期以来监测监控系统显示炮后瓦斯超限频繁,特别是炮后长时间瓦斯超限,矿上未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管理不到位,瓦斯传感器数量不足,瓦斯超限后不能即使进行报警。

    3、仲河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混乱。未按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人安全意识淡淡漠,自主保安意识差。

    五、经验教训

    1、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保证了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救护队在整个抢险期间,坚决执行《煤矿救护规程》规定,利用救灾电话进行不间断联络,指挥部能随时掌握救灾进展情况。

    3、瓦斯爆炸后,救护队及时对灾区进行侦察,恢复通风系统,排除有害气体,是抢险救灾工作快速完成的先决条件,保证了救灾人员的安全。。

    4、在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后,矿方立即组织矿上人员进行抢救,在没有专业救援队伍的参与和指导下盲目施救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