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10.2”空难事件案例回顾分析
一九九0年十月二日上午6时57分,厦门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型飞机自厦门飞往广州途中,被一名歹徒劫持,要求飞往台湾,飞机驾驶员在油料不足的情况下,于9时04分在广州白云机场紧急降落,但飞机在滑跑后阶段失控偏出跑道,接连与一架刚从成都飞来无旅客的飞机和一架旅客已登机完毕的飞机相撞,造成一架飞机机头被切断,另一架飞机在机翼部断为两截,并引起冲天大火,伤亡181人,三架飞机报废。所造成损失巨大,死伤惨重,这是当时震惊世界的“10.2”空难!
一、情况回顾
当天是国庆节的第二天,上午9时12分,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下称“120”)接到广州市公安局“110”报警台电话称,厦门航空公司一架从厦门到广州的波音737客机被歹徒劫持,该机在白云机场迫降时撞毁机场上停放的两架飞机,造成重大伤亡,需“120”紧急调派救护车前往抢救。“120”指挥调度员接报后于9时13分向靠近机场附近12间急救站发出紧急出车指令。各急救站分别在接到指令后的2-5分钟内出动了救护车。9时20分,救护车陆续到达现场展开救援工作。根据现场反馈的信息,“120”调度员增派6间医院(包括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救护车到现场。在武警、公安、消防人员的大力协助下,至上午10时止,全部伤员处理完毕,现场救援工作结束。
从“120”接警起,受理1分钟,医院2--5分钟派出救护车,到救护车到达现场5分钟,院前反应时间为8分钟。从救护车到达现场开展抢救至结束用了40分钟。共派出救护车35架次,18所医院参与现场抢救工作。现场死亡120人,伤员61人,由13所医院收治。
面对如此惨烈的空难事件,能在48分钟内全部完成现场抢救和伤员的收治,主要取决于如下因素:
(一)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网络是提高应急救治能力的关键。“120”于1989年12月31日建立,与25间医院急诊科/急救站组成急救网络,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广州市院前急救工作“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状况。由“120”统一指挥调度院前急救资源,各医院急救人员和队伍、救护车和车载设备常备不懈,随时接受“120”调度,不但出色地完成了日常院前急救任务,而且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尽管“120”及急救网络组建时间不长,仅仅是10个月,但是经受住了考验。在处置“10.2”空难中做到反应迅速,指挥调度得力,急救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充分体现了建立急救网络的优势。例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在接到“120”的指令后2分钟内救护车开出,就是因为该院作为网络的急救站,已经建立起急救队伍和应急机制,所以能在很短时间内出动救护车。
由于当时正值国庆节期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事先已经制定了值班预案,院内有三个值班抢救组和三支外科手术队备勤。所以,当接到“120”的出车指令后,2分钟内开出了第一辆救护车,其后陆续开出了第二、第三辆,……。10分钟内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进入指挥岗位,15分钟内召集起近2000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30分钟后备血20000毫升,手术室全部开放。该院先后派出救护车6次,接回伤员24名,是收治伤员最多的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接到“120”的指令后,2分钟开出救护车,随后立即派出由院领导、专家和内外科医护人员参加的抢救组,除到现场参与抢救工作外,还协助民航广州医院进行尸体处理等清理工作。
除了网络急救站外,平时“120”还通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一些专科医院之间建立了急救联动机制。因此当接到“120”的指令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立即组织急救医疗队到现场,参与救治眼外伤的伤员。
(二)通讯通畅是准确指挥调度的保证。急救网络成立的时候,就建有451.075兆的无线对讲机系统,“120”为网络各急救站和救护车配备了无线对讲机,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系统。在空难事件救治的整个过程,“120”与各急救站、“120”与救护车全部使用对讲机通话,做到无障碍通讯,保证指令下达和信息收集反馈迅速。
(三)应急系统与城市保障系统紧密对接是快速处置的保障。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急救网络作为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时承担市民的急救医疗服务,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急救队伍成为现场处置的首发队伍,医疗救援成为现场救治的中坚力量。“10.2”空难虽然是一件有“预警”的事件,事发前,武警、消防、公安和民航医院的医务人员等应急队伍在现场待命,已有进入反劫机程序准备,但出现如此严重的人员伤亡却难以预计。事故发生后,现场消防人员马上灭火,武警和公安人员立即协助将伤员从飞机上抢运下来。民航医院的医务人员迅速对伤员进行救治。由于伤亡人数过多,需要向城市急救网络请求增援。“120”在接到警情后马上组织调动急救网络的资源前往现场,除现场抢救外,迅速分流伤员,将伤员全部转送到网络医院救治。只用了44分钟全部完成现场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