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援日 (日本站)活动:探秘日本精锐救援
本文的作者是橙色救援团队的核心成员,一直在新加坡默默为橙色救援贡献内容,翻译和校对文章,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下内容是他应威霸公司邀请,参加日本RescueDays活动之后写的心得。
未来橙色救援会派出代表参加各类会议、论坛、展会,产出更多优质内容。想加入橙色救援的伙伴,可以联系客服微信号:csjy119,我们将努力把橙色救援打造成精品消防平台,敬请期待!
应奥地利WEBER-HYDRAULIK(威霸)公司邀请,我有幸参加了由日本船山有限公司(船山株式会社,威霸产品在日本的总代理商)在新潟县长冈市举办的2017年国际救援日(RescueDays.jp)活动。
RescueDays(国际救援日)活动源自10多年前WEBER公司的一次技术研讨会。自2009开始举办第一届活动后便风靡全球消防救援领域。迄今为止,RescueDays(国际救援日)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活动,吸引了各地的消防员积极参与,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辆救援训练及技术分享活动。
日本船山有限公司(船山株式会社)从2012开始,就开始联合WEBER公司举办国际救援日 (日本站)活动。活动以日本消防队员为对象,以救助器材操作及从事故现场救出人员为主题,由室内课程及现场演练的操作方式进行学习。受训人员在课堂上学习到最新的车辆救援与破拆的理论后,由WEBER 原厂教官指导的实操课程,使用各类车辆进行真实破拆、救援训练。
此次国际救援日活动,主办方准备的破拆车辆总计64台,时间为2017年11月14日至16日,地点为日本新泻县长冈市滑雪场, 参与的专业消防人员约210人
。
欢迎晚宴
我和同事于活动前一天到达东京,乘坐上越新干线后一路向西,傍晚十分抵达新泻县长冈市。
在国内常常听到各种有关新干线和高铁的对比争论,实际乘坐新干线时除了较为安静的乘坐环境和立不起来的硬币之外,并不会感觉到明显差异。一路上稍显无聊,倒是在经过清水隧道时,突然想到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约80 年前的名著—雪国(ゆきぐに)中所描述的场景:「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后,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虽然已经到了11月,天气稍显肃杀但是还不至于下雪,因此我也只能在新干线上想象一下作家描述的那个感人场景了。
主办公司的安排是细致和周到的,活动的工作人员早早的在车站等我们。到达本次活动场地--长冈市滑雪场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十分。根据传统,活动前一天的招待晚宴是本次活动的开幕式,长冈市的市长到场鼓舞参训人员及致欢迎词。来自世界各国及日本各地的消防人员彼此交流、畅谈,气氛融洽。
欢迎晚宴现场
第一日活动分组明细
活动时间安排
本次活动分为3天3梯次举办,每天约为70位专业消防人员参与培训,3天总计210位。每天上午为「抢救行动的基础知识」及「新型车辆技术与对应办法」的室内理论课程;下午是室外实体车辆破拆操作。破拆车辆总计64台,全部是结构完整,无交通事故的现役车辆。
欢迎晚宴结束后,参训人员并不是住在酒店中,而是住在主办方准备的紧急避难帐篷内。由于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抢险救灾物资可谓是非常的完善,切具有相当高的品质。
例如本次使用的帐篷,是由特殊的空气管柱所组成,可以快速连结、重组或分离。盥洗设备采用为灾害基地、训练基地及避难所所设计的组装式简易热水供应系统,在大型帐篷内可提供足够的热水,供参训人员洗澡及盥洗使用。
本次活动中的餐饮部分,也都是以大型灾害发生时的解决方案来规划,例如第二天的早餐,就以现场搭设的“灾害多人厨房系统”准备餐食,厨房系统为大型帐篷搭配调理台及发电机等,可以准备300人份的食物,尤其采用针对灾害环境有利的丙烷瓦斯为热源,可快速供应热水,甚至提供发电;许多食材是以有效期间5 年以上的防灾食品制作,让参训人员有许多不同的体验。
训练会场以想象避难所开设时所需要的炊事设备、住宿用帐篷及沐浴设施设置,让参训人员可以直接使用到产品,同时也有相关的器材和装备展示等,提供与会人员参考。
灾害多人厨房系统
救援日RescueDays
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来到了现场,和部分消防人员进行了短暂沟通,得到的信息让我颇为吃惊。来受训的日本消防人员,都是主动以自假、自费的方式前来参加,为的是学习先进的救援技术和破拆技术,消防人员的这份热情,着实让人十分感动,这也许是职业消防人员专业性的体现。
由德国WEBER公司亚洲销售总监Franz Linner所率的原厂教官团以德文演讲,主题为“救助活动的基础知识”及“新型车辆的技术、卡车救助”。
左图:讲义 右图:救助活动的基础知识
新型车辆的破拆技巧
电动车原理及破拆技巧
在“救助活动的基础知识”部分,教官强调了车辆破坏救助需要团队合作,并且要随时考虑到伤者的情形,避免错误的处置对伤者造成2次伤害,甚至也给队友带来危险。
依照一般经验,事故发生到达现场约15到20分钟、现场救助活动及医疗处置约20到30分钟、转移伤者到医疗机构约15到20分钟。救助人员在现场对于伤者的健康诊断,包含Airway & spine (呼吸器系统及脊椎检查)、Breathing (呼吸状态检查)、Circulation (血液循环系统检查、止血措施)、Disability (伤残检查)及Exposure (去除衣物及检查、体温状态等)等重点项目确认。
在救助活动现场,施救者彼此需要持续沟通,教官举例在某救助情境下,虽然要迅速救出伤者是相同的目标,但甲救助人员认为需花10 分钟救助,而乙救助人员认为所需时间为3分钟,此时专业知识及经验上的差异,会让现场的救助活动产生完全不同的状况。因此,除了正确的处置方式之外,施救人员之间,及与伤者的持续沟通也非常重要。
在“新型车辆的破拆技术”,教官分享了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及基本运行原理。汽车产业大量新型技术的应用为事故救援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例如,如何根据车辆灯光反馈检测主、副电池的工作状态;破拆时候如何下手才能避免电池发生泄漏或爆炸;救援任务完成后如何存储已经破拆了电动车辆从而避免车辆应短路而发生二次火灾、事故等。
教官还介绍车辆新型材料的应用,找到合理的破拆点,加上合理的破拆技术,才能事半功倍。
室内学完成之后,便是实操训练。训练共分为卡车事故(含油电混合车破坏介绍)、车门破拆,侧面撞击事故及侧翻事故4种。内容为事故车辆破拆的技术与知识、特殊车种的救助知识、侧面被车辆追撞情形下的伤者救助及侧翻车辆的破拆处置等。
实操环节大家热情高涨,在教官的指导下,学员们将之前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经验结合起来,经可能的体验新型破拆技术的优势。例如,在侧翻车辆处置环节,学员首先要将车体牢牢固定,使用液压剪撑出救助人员操作空间,并持续与伤者进行沟通,让伤者了解救助人员下一步的救助行动,这对于整体救助活动都有帮助,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一步。
训练方式将参训人员以每组12 名编成6 组同时段分站实施,每站训练时间约为100 分钟,虽然课程内容是以欧洲交通救助方法为中心的训练内容,但可以学习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及救助技术,扩展救助技术视野。
在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到,现场教官如果击碎车窗玻璃后,会立即将地下的碎玻璃清扫到车底,这是为避免下一个救助动作若需采用跪姿或匍匐而接触到地面时,可能会因这些碎玻璃或杂物,造成伤者或救助人员不必要的伤害。
对于重量不明的车门,破拆后要使用手臂承接,避免单以手掌承接,应为有些设计的过重车门,在破坏后会给救助人员双手带来伤害;通过整个下午的仔细观察,我发现破拆操作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都是多次确认施救人员自己是安全的环境后,再救助伤者。
这让我们看到欧洲救援习惯、文化等与我们在细节上的许多差别。虽然惯上和技术上些许有些差别,但这都是来自于实战经验的积累,甚至许多受伤的经验。
结束语
国际救援日RescueDays活动真实再现了事故现场,让参加训练的专业消防人员体验到了最新的救助工具及救援技术。厂家为破拆救援的技术沟通和分享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即有利于行业内技术的更新和分享,也有利于务实的产品应用;厂商善尽社会责任,也介绍了产品,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在救援日RescueDays活动中,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参加到这个活动中的一线消防人员。除了深刻了解救助器械的设计原理、使用技巧,更是学习到了新式的救援技能。这些难得经验,将使他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