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概况与优秀经验

转载:杨超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生物药品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相关产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7%,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英国在生物医药技术研发领域已有20多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是全球生物医药第二大研发强国。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虽晚于欧美,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迅猛,成为亚洲领先国家。上述这些国家或地区中有一些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而这些园区,也有不少优秀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一、美国波士顿地区


1.基本情况。美国马萨诸塞州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生物技术超级集群,州内有六大生物技术集聚区,拥有超过550 家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药物开发公司达到300 余家。作为马萨诸塞州的核心,波士顿地区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生物产业集聚区,涵盖新药研发和生产、医疗健康产品、医疗器械和设备,以及环境与兽医等领域。区域内生物技术与制药企业超过240 家,代表性的企业包括百健(Biogen)、诺华(Novartis)等全球知名企业。


2.经验借鉴。分析波士顿地区生物技术产业脱颖而出的原因,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的因素:


(1)顶级科研和人才资源提供的强大创新能力。波士顿地区有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的高校资源,还有麻省总医院、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等优质临床医学资源,以及众多在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新材料和化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的优势学科群和实验室。这三大基础与全球制药企业巨头、初创公司积极互动,形成引领当今医药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的研发模式“Bed-Bench-Bed” ,即“临床-实验室-临床”,简称BBB。


(2)政府财政和政策扶持等多元化的支持强化了成果转化能力。在产业扶持层面,当地政府就曾在2008年推出马萨诸塞州生命科学计划,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投资10 亿美元,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政策扶持层面包括科研成果财政扶持和提供多种税收鼓励政策、融资途径和补助金,比如“创造就业鼓励项目”、“研发税收减免政策”、“马萨诸塞州新兴科技基金”等。此外,政府还通过改善生活环境、社会福利和提供产业人才实践平台等方面来聚集创新人才,强化成果转化的能力。


除政府外,科研院校等也发挥了一定的企业孵化的功能,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企业孵化中心为生物技术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学家、MIT的“5 万美元创业竞争”创业基金每年资助学生中的创业者,最初成立的5年内就支持了超过35个公司的成立等。


二、英国剑桥科技园


1.基本概况。英国剑桥科技园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剑桥郡,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紧邻著名的剑桥大学。本来,英国的东南部就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重要的技术中心之一。该地区的GDP占全英国比重的15.8%,研发开支占该区GDP比重的3.4%,剑桥大学是该地区研究活动的核心。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区域,形成了以大学、新兴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密切协作的产业网络中开展业务的极具创新特色的经济形态,并不断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投资。


在过去的30年中,科技园区每年不断增加5 000个就业机会,园区平均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6.3%,大大高出英国3.4%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累计为英国创造税收550 亿英镑,出口总值达到了280 亿英镑。

 

图1  英国剑桥科技园地理位置


2.经验借鉴


(1)科技园区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渴望扶植的需求,在政策上有所倾斜;


(2)园区内小企业极其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其核心业务非常明确。尽管科技园区内企业都不大,雇员超过100 人的企业寥寥无几,但是这些小企业非常善于使用极少的资源,把某件受市场欢迎的产品非常大规模地制造出来;


(3)剑桥科技园区的科技企业灵活地与本地区、海外的其他科技企业、同行联盟或合作,也经常向中心高校的科研部门取经,大量具有商业创意、市场价值的商机应运而生;


(4)剑桥科技园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发达,园区内的文化、教育、娱乐设施齐备,具备良好的工作和居住条件。在这里,有英国最好的物流服务,有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还有欧洲最好的会计事务所和产业律师。园区距离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只有60 英里,这也意味着,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也很方便。


三、法国里昂生物科技园


1.基本概况。里昂生物科技园区位于法国里昂的格兰地区,园区具体细分产业定位为诊断疫苗、创新医学疗法和传染病监控等,涉及产业环节涵盖学术研究、技术研发、试产等产业链环节。


经过多年发展,里昂生物科技园已成为除美国外全球最重要的生物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地之一。特别是在疫苗产业和传染病领域的研究在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内已树立了领军者的形象。


图2  法国里昂生物科技园产业发展模式


2.经验借鉴。法国里昂生物科技园依靠协会制的完全市场化运作和充足的产业资金储备,以及出色的园区推广工作,快速成长为全球重要的产业力量:


(1)协会式管理方式成为园区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里昂生物技术理事会是园区的核心机构,是由园区企业、研究机构、公立医疗机构和政府机关代表组成,主要功能是对产业项目进行技术审核,并向政府、园区基金和外来投资者申请产业启动基金,负责产业发展相关的与政府部门和园区机构之间的协调事宜。这个由企业发起带有协会性质的组织起到了协调分配资金资源和管理技术服务资源的重要作用。


里昂生物科技园的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典型的法国特色,其产业项目均由拥有技术及专利的个人或企业通过园区公共网上平台申请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发起的,由里昂生物技术理事会发起项目资金申请,政府每年注入一定资金,由理事会统一协调分配资金资源和管理技术服务。


(2)资金聚集能力,规模庞大的资金体系。里昂生物科技园拥有规模庞大的资金体系,除政府投入资金外,园区还通过理事会设立系统的产业基金体系,成为吸引创业企业和风投企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园区基金按照功能不同主要分为地区项目基金、全国项目基金、欧洲项目基金和世界合作基金四大类

  

四、新加坡启奥生命科学园


1.基本概况。启奥生命科学园地处新加坡心脏地带,离新加坡主城区只有20 min车程,交通便利。自2000年开始筹备,启奥生命科学园的具体细分产业定位在生物医药研究与生产、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疾病研究等领域,涉及产业环节涵盖研发、试验环节。依靠新加坡政府对园区产业发展和服务配套设施上的大力投入,园区国际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十年发展迅速。


2.经验借鉴


政府巨额资金的投入、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园区有效的对外推广举措共同促成了启奥生命科学园的快速成长。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措施:


(1)启奥生命科学院的产业孵化主要由政府主导,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专利进行商业化转化,并且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和VC/PE的投资,以及引入国际知名医药企业,代表企业有雅培、葛兰素史克、诺华、罗氏等。


(2)由于启奥生命科学园邻近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这两所大学拥有较多技术及专利,对商业化转化有较大需求。为促进商业化转化,新加坡政府下设了一个机构——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局,主要职责是促进产业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联系,在园区内部由其各个下属机构负责对园区产业项目的认证及资金资助。在园区的孵化过程中,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局内各个部门分工明确,负责项目认证、资金支持、园区资源协调等工作,帮助企业顺利落地。


(3)启奥生命科学园的服务配套设施开发十分完备,从产业链角度看,园区的公共技术平台涉及临床研究、小试、中试、量产等;从服务内容看,园区能够为企业提供4大类,近20项的公共技术服务,主要包括结构生物学、基础及临床科学、影像及其他支持,以及临床前试验。


(4)启奥生命科学园在园区推广方面还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1)邀请或聘用国际知名的行业专家、提升产业形象;2)政府领衔招商、吸引世界目光。曾组织多次美国和欧洲的招商活动;3)借势明星企业、打造产业集聚。与明星企业达成产业孵化合作协议,鼓励中小企业与行业巨头进行技术合作,充分发挥明星企业的示范效应。

 

图3  新加坡启奥生命科技园区产业孵化机制


五、日本神户产业园区


1.基本概况。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使神户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重振经济,神户市1999年正式提出建设“医疗产业城”的设想。主体建筑于2002年落成。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医疗园区汇聚了10余所日本尖端医疗研究机构,同时,已有近两百家医疗器械、制药、再生医疗等领域的企业和团体在岛上扎根。当前,日本神户产业园也在日本的国家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图4  日本神户产业园区地理位置


2.经验借鉴

(1)“协同组合”运营管理。神户产业园由日本国中央政府、神户市政府和20家民间企业共同出资102 亿日元成立“协同组合”来负责运营管理。但在实际运营管理中,政府极少参与,主要由该园区的“协同组合”负责管理。协同组合的理事会,是该园区最高管理机构。理事会成员分别由区内每个企业的理事长担任。另外园区还设有事务局。这种协同组合自我管理园区的形式,极大地节约了政府管理成本,促进了园区内共同事业的发展。


(2)加强官产学结合,促进科技与产业共同发展。官民合作是日本生物技术企业的主要形式,在共同推进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日本政府倡导和推进政府研究机构、民间企业、大学这三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先后制定了研究交流促进法、前沿研究、省际基本研究和地域流动研究制度等。一方面,日本科研投入的80%以上来自民间企业,科研人员的65%以上也在民间企业,企业为生物技术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生物技术产业化又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合作发展是必然选择。


(3)注重统筹协调,加强国际合作。日本注重生物技术与产业的统筹协调。例如,由全国70多家大企业、50家公司和20家大型设备制造厂联合组成了生命科学委员会,目的就是减少研究上的重复,避免经济与时间上的浪费。


(4)改革成果转化体制,鼓励创办创新企业。2003年末,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创办新公司。2004年,政府对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全面改革,促成国立大学进行重组并成立独立的公司,同时大幅度削减了85个研究所的基金支持,目的就是加强大学和研究所的独立性,提高其商业化运作能力。此外,日本还对专利所有权进行了改革。过去专利只属于有发明成果的教授个人,改革之后,专利归大学所有。专利所有权的变化大大促进了大学将生物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推行技术预见措施,确定重点研究领域。日本自1971年以来,每隔5年进行1次技术预见活动,由日本科技厅下属的科技政策研究所主持实施。参与者以各领域的专家为主,另有部分企业界人士、决策者和新闻记者等,负责评估各个尖端科技项目未来发展方向,并开始制定和实施预见计划。通过技术预见和有效评估,有利于确定重点资助项目,合理利用资源,有效规避风险。

1


美国北卡三角研究园生物医药
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产业园概述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RTP)是1969年由企业界、学术界和工业界领袖共同倡导举办的,因园址恰好选在以三座城市中三所大学(达勒姆市的杜克大学、罗利市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查佩尔希尔市的北卡罗来纳大学)为顶点构成的三角形地带的中央,故得名。

RTP园区规划面积约7000英亩(约28.33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占比高达75%,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占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距离三所大学车程均在半小时以内,且位于两条高速公路交界区域,邻近机场1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

图1 三角研究园的区位示意

三角研究园与硅谷、德克萨斯产业园并称为美国三大科研中心,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科技园之一,园区产值居全美科技园区第二位,仅次于硅谷。全美有约24%的重要科学研究项目是在三角园区研究成功的,每年三角园区科学家可以获得约占全美29%的技术专利;每年世界上重要的学术刊物发表的科研论文有约21%是三角园区科学家撰写的。

目前,园区内超过264家企业中,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企业已经占到了45%,近乎一半,汇集了诸如葛兰素史克、拜耳、BD等全球领先的企业。

超过50,000的员工中,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达到25,000人以上,已成为全美最大的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科研工业区。此外,园区还曾有3位诺贝尔获奖得主,有近百位美国联邦一级科研机构国家科学院、国家医学科学院和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具有博士头衔的人口密度居全美第一。


成立时间

1975
园区规划面积
7,000英亩(28.33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21.25平方公里(75%

生物科技相关企业用地

7平方公里

企业数量

264+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占比

45%

企业规模

1-9人:64% 10-100人:23%

100-1000人:8% 1000-5000人:4%

5000+人:1%

员工总数

50,000+

高技术员工数量
48,495+
生物科技相关企业员工数
25,000+
技术创新中心和孵化加速器
企业加速器 Alexander  Business Suites
创新促进中心 Alexander Innovation  center
初创促进中心 First Flight  Venture Center
待开发促进器 The Frontier at  RTP
生命科学加速器 The Hamner  Accelerator for translational Biosciences
实验室 The Lab at RTP
园区专利数
3256
生物科技相关专利数
1416
周边大学及生物科技相关专业本科生年毕业人数
杜克大学260
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1193
北卡州立大学1447
周边大学及生物科技相关专业研究生年毕业人数
杜克大学450
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784
北卡州立大学594

表1  三角研究园概况


 

产业园发展历程

三角研究园在引入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后活力渐增,通过完善的服务配套吸引中小企业入驻,促使该研究园逐步形成成熟的生物医药集群。

图2 北卡三角研究园发展历程

一、筹备阶段

20世纪50年代,受技术进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北卡罗莱纳州的传统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战前作为支柱产业的卷烟业、纺织业和木材家具业面临激烈竞争以及产业转移而急剧衰退,经济基础面临严重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东、西海岸电子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产业转型、高技术产业崛起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意识到这一趋势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试图通过对教育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投入,推动技术产业和地区发展,振兴经济,增加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建三角研究园的基本思想开始萌芽。


二、成立阶段

1956年,在北卡罗莱纳州政府的牵头下,联合周边三所大学、银行家和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共同组成“三角研究园区委员会”,提出“吸引全国的研究公司和机构在此落地并围绕大学开展研究和发展产业”的策略。州政府希望通过园区的建立将主导经济由农业过渡到现代化新兴产业。1958年,计划组成一个非营利的三角研究基金会,负责园区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

1959年,园区运营主体三角研究基金会正式成立,开始运作三角研究园。成立初期,三角研究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园区发展进程缓慢。首先是由于北卡罗莱纳州地处美国发展较慢的南部地区,并没有孕育新兴产业的基础优势,也缺乏创业的社会经济氛围;其次是作为运营管理方的三角研究基金会缺乏充足的资金购买土地和建设基础设施。

在州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斡旋下,三角研究园改变策略,放弃直接找私人企业融资,转而寻求州内企业和机构的支持。在1958年12月,开始新的一轮筹款,到1959年1月,共筹集了150万美元,购入了园区的第一块土地。随后,州内的资金不断融入,园区的建设得以顺利起步。


三、发展阶段

1965年,三角研究园迎来了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中心将总部落地于园区,随后大批企业和研究机构进驻,园区在生物医药、环境卫生等领域初具规模,形成与研发活动为主体的高科技中心。1975年,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综合癌症研究中心建立,标志着园区的生物科技产业正式起航。

1980年,北卡罗莱纳州政府把生物工程视为最有前途的技术领域,并确定了相应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1983年GlaxoSmithKline入驻园区,1984年北卡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建立。


四、领导阶段

1990年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化,三角研究园进入成熟运作阶段,生物医药集群发展成熟,服务配套逐渐完善;引入风险投资等助力孵化中小企业;注重政府、企业与大学之间交流平台搭建;园区研发能力不断提高,研发生产许多对当代生物医药界具有突破性和指标性的药品,例如全世界畅销的抗癌药物泰克索(Taxol)以及对抗艾滋病的防护药(AZT)。北卡罗莱纳州的三角研究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著名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产业园成功要素解读

RTP是美国州政府全面规划催生形成的科技工业园,其成功是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的结果。

图3 三角研究园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三角研究园的政企合作开发模式、外部机构导入、服务配套完善和人才集聚举措是其发展的最大亮点。依靠大量外部资源的引入、高质量的服务配套以及具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和举措,三角研究园发展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生物科技园。


一、顶层设计:吸引高技术科研企业,发展新产业,改造就产业
领导人的前瞻决策和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在北卡州崛起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早期开发中,政府发挥着积极的主导和支持作用,但在完成阶段退居二线,主要扮演支持角色。
创建三角研究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国内外高技术企业在此建立新的研发机构,并在此建设生产设施,借以发展北卡罗莱纳州的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因此,政府还与顶尖生科大学及CRO机构形成合作伙伴,以此来吸引从事研究与发展和进行科研生产的企业。
就生物医药产业而言,三角研究园目前包括细胞病理研究、基因工程、癌症和流行疾病疫苗研发、免疫工程等具体细分产业,涉及的产业环节涵盖研发、试验、生产的全产业链服务。


二、科研实力:依托顶尖研究型大学,并大力引入CRO公司
三所大学均是美国东南部也是全美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尤其是杜克大学,在2014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七。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及其周边的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等为园区的成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和技术资源,成为三角研究园强大科研实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吸引研究型企业的重要原因。
此外,每年该地区大学的研发投入超过2.96亿美元,是美国其他地区创新集群平均研发投资的两倍。
园区的研发支持主体主要是三角研究院负责,主要提供协助入园企业提升研究、开发和技术能力等服务。同时,园区也引入CRO等服务型公司为园区研发型企业提供相应服务,截至2013年,园区共有17家CRO公司进驻,是美国最大的CRO集聚区。


三、人才集聚:教育资源优势提供人才储备,同时通过政策与人才中介机构来吸引人才
三角研究园周边的三所大学为园区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科技人才储备,其中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每年的本科毕业人数总计约2900人,硕士毕业人数约1828人。而园区所提供的人才中介服务与相关政策可将所需人才直送至园区企业。
除借助学校资源为园区直送专业人才外,三角研究园依托企业引入,提升创业型人才吸引力。其中,政府在政策上倾斜吸引企业入驻。例如入驻园区企业只需向联邦政府缴税,州政府实行免税政策;对初创型的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长达7年,贷款年利率仅为政府债券利率的一半,或使用5%的固定利率。除政策倾斜外,政府也通过资金投入,在园区内建立北卡生物研究中心,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进而吸引高端人才。
此外,园区本身也采取相关措施来提升创业型人才的吸引力,例如:鼓励大学与企业建立合作,建立专业化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共享机制为企业服务;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创业企业获得市场机会和投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质优价廉的技术、投资、管理等服务,降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初期的竞争风险,吸引创业人才。


四、服务配套:科学规划用地,完善公共平台和多元化商业与生活设施
(一)产业园用地配比
三角研究园内的配套较为完善,商业与生活配套设施业态丰富,功能完备。从园区用地配比看,产业用地占比较高,共21.25平方公里,占比75%,主要以企业研发与生产用地、大学等研究机构为主,实现从研发、试验到生产的全产业链服务;园区中部集中配置了园区研发中心等服务配套,共2.27平方公里,占比9%,主要以园区研发中心、商业生活配套为主,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关研发生产以及生活娱乐等服务;园区东部为大片保留绿地,同时为研发人员配备了一定面积的住宅用地,其中居住配套占地面积0.85平方公里,占比3%,以低密度住宅为主,主要为入驻企业的研发人员提供高品质的住宅。
(二)公共技术平台
园区内公共技术平台提供从基础研究至批量生产的多项服务,促进了全产业链内企业集聚园区,推动技术快速商业化。其公共技术平台包括复杂样本成分分析、样品性能检测认证、临床试验观测、量产资质评估等。


五、资金运营:资金来源广泛,政府、VC/PE和商业银行为资金主体
不动产租售为园区主要收入来源,占比74%,同时园区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最大化其资产效益,资金来源广泛,可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多元化园区产业。
园区的主要资金主体为联邦政府、州政府等政府机构和VC/PE、商业银行等所提供的研发基金,主要投入阶段为研发和后续小试及中试。
例如,2012联邦政府为研究三角筹集1.5亿美元实施新建学校项目(the Nonh carolina NewSchools Proiect,NCNSP),以提高北卡州大学入学率并帮助毕业生就业。
大型企业、公司的奖学金、项目基金等也是研究三角资金的重要来源。风险投资公司、独立基金会、私人募捐等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提供了大力支持。例如,奥斯卡百年基金(CVP)成为促进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实现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该基金积极支持大学研究人员或校友成立技术转移公司,目前该大学已有超过15家依托CVP基金支持崛起的公司。


六、产业集聚:典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占比近半
通过50年的快速与持续发展,RTP目前已经发展与形成了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主导产业涉及生物技术、生物制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化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仪器仪表、材料科学、微电子、统计和电信等技术领域,其中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企业占据三角洲地区公司总数的45%。

图4 三角研究园的细分行业占比


目前,三角研究园共有超过264家企业(包括246家初创企业)入驻,包括GlaxoSmithKline、BD Technologies、United Therapeutics Corporation等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共有员工总数4.8万多人,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员工数约2.5万人。截至目前,三角研究园区内的企业共获得3256项技术专利,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利1416项。


七、创新载体:技术创新中心、孵化器与高效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园区建有6项技术创新中心和孵化加速器,包括企业加速器(AlexanderBusiness Suites)、创新促进中心(Alexander Innovation center)、初创促进中心(First Flight Venture Center)、待开发促进器(The Frontier at RTP)、生命科学加速器(The Hamner Accelerator for translational Biosciences)、实验室(TheLab at RTP)等,除了技术研究和开发以外,还从事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并定期举行学术研讨、学术报告等,积极鼓励园区内产业技术综合研究和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推动产业的更新。

例如,位于研究三角的北卡罗来纳生物技术中心(NCBC),每年为研究三角的学术研究、基地建设、人力资源及新兴产业提供巨额资金;为公共教育以及州内生物科学家、生物技术公司等提供独特的援助计划。NCBC下设四个分部(教育与公共事务部、生物技术信息部、科学部、经济开发部)协助高校与企业实现技术转让、建立信息数据库、提供研发资金和解决实际问题。

园区的研发主要成果转换主体为附属于大学的技术转让办公室,构成三角研究园的三家大学(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学、杜克大学)皆设有此机构。


八、品牌传播:品牌影响力已经建立,推广能力趋于成熟

三角研究园在多年经营下早已累积相当的知名度,整体园区推广能力也趋于成熟。园区的主要推广形式与内容有三种:

一是加入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角色。目的是加强与其他成功园区的交流,了解世界科技园区的最新动态。例如加入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等多家相关国际组织。

二是主办年会论坛,提升国际影响。该项推广形式的目的是构建与企业(其他园区)的沟通平台,提升国际知名度。三角研究园已经举办的大型会议论坛包括第26届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年会等。

三是借力政府资源,完善推广网络。三角研究园利用政府搭建的诸多网络平台推广园区,吸引企业入驻,例如三角研究园加入5家由州政府主导的产业联盟或协会等组织。此外,园区也借之相关中小技术型企业充分了解,宣传自身园区形象,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产业园发展经验总结

RTP是美国州政府全面规划催生形成的科技工业园,利用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与区域实现协同创新,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下,发展成了规模最大的研究型产业园区。


一、政府推动园区构建,引导跨界协作
北卡三角研究园区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产物,地方政府的前瞻视野和合理介入,为园区发展把握了方向,确保了长期有序发展。
首先,在一缺少较强工业传统(如Boston128地区较早的机械、仪器制造业,战前的电子业),二缺少外部需求推动(如128地区、硅谷地区早期的国防需求等)的情形下,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起面对经济发展的压力,立足于提供就业、提高收入,提出了园区建设的计划。
其次,在起步实施阶段面对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又在土地和资金方面给予重要支持和协调。
再次,在发展过程中,在制定和实施各种有力政策的同时,继续推动建立各种跨大学、跨企业的研究机构促进科研和产业转化,如北卡州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心、北卡电子中心、生物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还有部分联邦政府以及北卡罗来纳州政府与大学联合设立的科研机构。
最后,不同层面的政府研究经费(国家环保协会、环境健康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获得的联邦科研经费数额巨大,各个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亦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联邦和地方的经费),对RTP的科研水准和产业转化亦是至关重要的。
从另一方面说,地方政府的引导和介入又是适度而适宜的,即通过“三角研究基金会”建立政府与产业界、学术界进行沟通协商、并施加影响的平台,并不介入直接的管理。
作为园区开发和管理的责任机构,基金会委员会由三方代表组成,并明确为非赢利机构;委员会对重大战略和决策进行协商讨论,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运作。具体地,基金会向各企业出租或者销售园内的土地,并且负责向区内的企业征税(园区企业不需向州政府纳税),再将这些收入用于投资或完善科技园的各项设施;在招商引资方面,基金会主要通过专业定向的信息发布或园内企业的关联,吸引更多的企业;基金会还通过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科技园区合作开展项目,来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基金会对园区的管理注重高效,新企业的注册过程非常简单,2~3天即可完成。
在成立基金会的同时,政府还组织成立了跨界的“三角研究院”(ResearchTriangleInstitute)落位于园区内,专门对政府与产业界、商业界的合作方式,细节等等进行研究,以供政策制定及“三角研究基金会”管理进行参考。“三角研究院”后改名为“三角研究国际”(ResearchTriangleInternational),将园区管理的视野提升到更国际化的层面并积极进行全球交流和经验的推广。


二、准确把握趋势机遇,构筑产业特色
研究三角园区的成功还在于前瞻性视野下把握宏观经济和技术战略、坚持构筑自身产业特色的努力。
科技园的提出本身即是基于当时美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技术发展下对于北卡罗来纳州长远发展而提出的,这点已无庸置疑;而基于北卡的地方资源特色(三所大学的教育优势,以及环境的优势),在众多可能的情形下确定大规模的集中式科技园区,这种选择亦是对宏观形势和地区现状综合考虑的结果。
在产业选择上,结合三所大学的学科优势,园区将化学、纤维工业作为发展重点,虽然由于学科技术本身发展的规律原因在初期发展较慢,但园区对于这一方向并没有放弃。
随着60年代中期国家环境科学协会及相关机构的进入,此一领域的研究逐步展开。正是这些长期坚持的基础和积累,使得园区在1980年代末期、1990年代能够把握生物工程技术蓬勃发展的趋势,建立起以葛兰素(GlaxoSmithKline)、杜邦(Dupont)、巴斯夫(BSFA)等为代表的、在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相关技术产业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而在另一主导产业方面,因1965年IBM公司的进入,抓住1970年代开始持续增长的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产业,陆续引入北方网络(NortelNetworks)、思科(Cisco)、索尼爱立信(SonyEricsson)等企业,构筑起IT产业集群。
进入21世纪,园区在加强以上两个领域的领先地位的同时,突出强化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产业转化,近年来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如瑞士信贷、富达投资的进驻,亦成为园区发展的新热点。
可以看到,在抓住高科技发展机遇的同时,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是确保RTP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和保证。


三、各界紧密联系互动,夯实科研基础
与大学的联系和互动是大多数高科技园区赖以建立和成功发展的基础,对于RTP而言,其与大学的这种关系仍是值得强调的。
如前所述,园区的建立正是基于三所大学为前提。而事实上,最初确立的技术和产业重点亦是这三所大学的优势延伸。杜克大学的医学、生物专业在全美名列前茅,三所院校的电子工程及计算机专业亦有很强实力。含这三所大学在内的该地区八所院校,每年获得的合同研究项目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不仅为RTP提供了很多新的科研成果,还在教学、试验、实习等合作过程中强化了大学和公司的交流,并为园区科技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
为加强园区与高校的联系合作,1974年当园区经多年发展有一定实力时,即在园区内划定一块约120英亩的单独地域,建立了“三角区大学高级研究中心”(TriangleUniversitiesCenterforAdvancedStudies, Inc.),简称TUCASI。这一中心的主旨正在于“协助和促进非盈利性质的研究和教育项目,以利用和提升三所学校的智力和硬件资源,使它们更具有生产效力”。TUCASI可为三所大学和园区内的科学家提供研究和办公场所及平台,国家人文中心、北卡罗来纳微电子中心、北卡罗来纳生物技术中心、国家统计学院、巴罗·威尔康基金会(BurroughsWellcomeFund)都入驻其中。
而当RTP在1980年代末期园区用地日趋紧张的时候,为继续支持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州政府于1984年拨地1334英亩给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建设百年纪念校园(CentennialCampus),用于该大学校区扩展,并明确在此校区建设融教学、科研、公司、企业等于一体的各种复合设施。约6.2亿美元的投入建起了25栋建筑,面积约270万平方英尺,提供了超过1600名的公司和政府雇员在此工作。“百年纪念校园”的成功建设还促使北卡罗来那州于2000年通过了《百年校园法》,授权北卡罗来纳大学董事会对其系统内的所有校区可进行基于“学/官/产”合作形式下的房地产开发,以满足研发需求。


四、注重整体规划建设,确保环境平衡
作为全美最早最大的单一整体式高科技园区,RTP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坚定和严格,确保形成今天园区优良的环境和风貌。
RTP达到7000英亩的用地规模和通过园区基金会进行开发管理的方式,无论在规模和投资、管理模式上,都有别于其同一时代的其他园区(如Boston128公路地区、硅谷斯坦福工业园等),这也是北卡罗来纳州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带有政府引导的特征之一。
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学和产业界相互配合形成的共识,在催生园区的同时,就园区的长远规划和建设形成了统一的意见。核心的理念即是立足建设长远的整体环境,宁可牺牲总的建设量也要确保能保护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土地的完整结构。
总体呈长方形但边界不完全齐整的园区,东西宽约2英里(3公里)、南北长约8英里(13公里),地势平坦略有起伏,但坡度小于10%,是典型的美国东南部平原地区的地形地貌。由于地处北美第二大山系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南侧,东面距大西洋约200英里,气候温和潮湿,冬天气温相对温暖,常绿的针叶林和大片的阔叶林覆盖了园区基地,间或还有少数的洼地因雨水沉积形成水面。
规划优先考虑对外交通,有两条高速公路:东西向连接该地区国际机场的I-40州际公路、南北向的Durham高速公路(编号147)呈斜十字交叉穿越园区,园区东西两侧分别临铁路线路,确保对外交通便捷。园区四周都有至少是双向四车道公路环绕,内部则形成了由南北向与147号公路平行的道路形成的环线,另设多条园区次要道路便于狭长园区内部的东西向联系。
园区土地划分采取了根据企业和机构需求协商核算的方式,并未采取格网来硬性划分,这样使得整个地形地貌较为完整。至于各个地块由相应机构取得后,则根据内部布局再规划必要的道路。
管理机构重点进行控制的就是自然环境和景观风貌。最早的规划人员通过地形分析、排水组织、植被处理等措施明确了园区的主要控制地块和廊道要求,尤其对于南侧,保留了与坡度稍大的地形相配合的水体。通过区划(zoning),要求园区北侧(Durham境内)建筑密度不得超过15%,南侧(Wake境内)则是建筑、设施和停车场占地的总和不得超过用地的30%。园区内建筑以2~3层、不超过4层为主(近10年来因园区用地不足这一控制才被突破),进入园区需要单独用地的企业必须达到8公顷以上,建设指标和建筑方案在审定的同时要纳入作为土地契约内容。
在企业类型上,除了技术含量要求外,以研发机构为主,不接受制造业(后期IT和生物产业达到较高环境标准的企业有所突破),以确保大气和水体环境的质量。
由于对于园区长远环境目标的重视和共识,40多年来,RTP真正做到了持续严格的环境控制,形成了近日可称之为“绿色掩映、和谐自然”的低密度、园林化园区风貌。相比较于波士顿128公路地区沿高速公路各个大小不一的产业园区,硅谷地区产业园区与城镇其他用地和设施紧密混杂的状况,RTP是十分突出的。


五、形成周边互补关系,带动区域发展
RTP的选址区位以及其集中布局的单一园区模式,与周边三个城市地区形成了互补关系,并对该地区乃至更大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带动效应,高科技产业与区域城镇发展相结合,建构了产业和地方发展相结合的特色之路。
园区严格按照当初设立的目标严格控制入驻机构和企业的类型,形成了整体统一的研究、生产功能;除去中部唯一的酒店及单一建筑的商业服务设施外,园区内没有设置其他生活配套项目,相应功能主要依靠周边的三个城镇地区来安排和解决。
由于三角研究园区的存在和声名鹊起,其所在的城镇地区亦被称之为三角都市区”(Triangle Metropolitan Area)或“三角研究地区”(Research Triangle Region),该地区除主要的三个城市外,还包含了其所在相互接壤的五个县,虽然在行政上各自独立,作为美国经济体系里的“统计数据区”,是典型的美国“大都市区”的形态。然而这一都市区又与硅谷、128地区等以大城市(旧金山和波士顿)为依托的区域有所不同,它是由彼此相当的中等城市均衡构成的(其中Raleigh作为州府所在地稍大,Durham次之,ChapelHill较小)因此,在拥有都市区所具有的城市功能设施的同时,人口密度要相对较低。与RTP配套的相关人员的居住主要分布在该都市区内主要城镇的郊区,而商业零售等服务设施则分布在城镇之间、城镇和园区之间的地方干道(localway)的两侧。
事实上,三角研究园区周边广阔而优美的绿色平原自然景观和舒适齐全而富于特色的小城人文风情,是全美最佳生活地区之一(1994年该地区获美国《财富》杂志“全美最佳生活居住区”排名),较好地解决了高科技研究机构和产业人员生活需求,同时通过这种配套需求带动了该都市区的相关产业发展,间接促进了地区就业和收入提升。在园区周边4英里范围内,已有和在建的办公、商业、零售和产业配套项目合计约占地15000英亩、建筑面积达1300万平方英尺,住房单元超过40550个,快速便捷的交通将园区和一批重大的零售和娱乐地区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RTP的产业积聚还为三角都市区带来了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由于园区的规模仍然十分有限,在园区之外出现了多种倾向,有的在临园区的外围发展新的产业园区(近年来在园区南侧的Morrsil地区陆续有多个私人开发的项目正在进行之中),通常他们为园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和制造设备,还有的则在临近的其他县或城镇郊区建设产业园区或单独的项目。据统计,园区建设之前,周边三个县(Orange、Wake、Durham)仅有不超过15%的商业属于“新兴”产业,比如化学、电子、通讯、商业服务、教育服务,以及工程和管理服务等;到1966年,这类产业则达到30%;1995年,47%;2005年,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