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法》背景下文旅部门安全监管职责与景区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刘瑾洲,故宫博物院,工程师
当前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两个特点,即A级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投入普遍高于一般旅游景区和经费充裕与否是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指出部分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有待加深;旅游景区迎检迎调工作压力过大;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过程中思想包袱沉重;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有限;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相关标准有待完善;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基础薄弱;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脆弱;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安全意识欠缺等共八个当前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中薄弱环节并逐一进行分析,结合所了解到的国家最新政策和个人思考对所指出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营造一个规范有序、安全文明的国内旅游市场提供帮助。
旅游业是具有投资回报率高,可持续发展性强,对环境资源破坏性小,同时可以大力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达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对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贡献达10.94万亿元,占比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05%,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1]“十四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生活需要也将发生变化,但纵观近年来国内外涉旅安全生产事故,从云南丽江古城和贵州苗寨火灾,到巴西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从境内外旅游大巴交通事故,到个别旅游景点和演出场所发生地人员拥挤踩踏事件,以及文博机构的文物失窃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担忧,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旅游业发展及大众进行旅游消费的热情,因此只有营造一个规范有序、安全文明的国内旅游市场,人民群众才能够舒心旅游、放心消费。
一、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和旅游景区安全员的定义
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指在旅游景区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造成包括旅游景区员工和游客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旅游景区生产经营活动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旅游消费各方人身安全不受威胁,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旅游景区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旅游景区安全员,指从事旅游景区现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与管理工作的人员。其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检查旅游景区现场安全、防护装备配备及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旅游景区危险源,发现事故隐患,并监督整改;参与制定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参与旅游景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演练,组织现场保护和抢救;对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理,完成事故统计、分析报告;组织开展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旅游景区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实施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纠正景区内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记录并保存安全生产数据;保存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档案,并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调查。[2]503
二、当前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对国内多个省市不同级别、不同类别旅游景区调研,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相关责任人就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深入、细致探讨,发现国内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呈现两个基本特点。
(一)A级旅游景区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投入普遍高于一般旅游景区
走访调研的A级旅游景区基本都配备了专职安全员且安全员队伍人数相对充足,安全生产台账符合规定要求,安全生产防护装备良好有效,安全生产相关培训颇具针对性,同属地公安、应急救援、质量监察等部门联系密切、互动频繁。之所以如此,同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与考核、同A级旅游景区运营工作受到各方重视程度、同A级旅游景区自身影响力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经费充裕与否是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旅游景区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有旅游景区属地政府拨款和旅游景区自筹两个途径。前者与属地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属地主要领导对旅游景区重视程度和旅游景区对当地经济增长共享率息息相关;后者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自身运营情况和旅游景区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
调研时,明显感觉安全生产工作经费紧张的单位,其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经费紧张导致安全生产水平较低的旅游景区通常对属地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又因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各项工作难以取得政府支持,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而一旦有资金注入,优先用于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可能性也不大。
三、当前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及产生原因
虽然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但其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部分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有待加深
通过回溯一些景区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结合查阅部分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隐患检查台账可以看出一些旅游景区管理者对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存走马观花、检查不到、整改不及时的情况。
同旅游景区安全员交流中发现有的安全员对安全生产领域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有抵触情绪,有的安全员认为有的项目不上马、有的活动不开展、有的事情不宣传就不会有安全生产隐患、就不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为此,一些安全员以安全之名行倒梁之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过程中思想包袱沉重
长时间以来,“是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几乎成为评价安全员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做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一点运气”,“做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学会如何免责”,是很多安全员对安全员工作的认识,也是他们思想上的包袱。这些固有的认识和思想上的包袱让很多旅游景区员工接受安全员工作时有畏难情绪,也促使安全员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安全生员工作方法和技术止步不前,导致在面对新事物的安全隐患时没有能力作出超前判断,采取超前防范,导致涉旅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三)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有限
限制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提升的因素有三,一是各旅游景区特点不同,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不尽相同,难以出台统一的工作标准;二是旅游景区安全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有待提升;三是旅游景区安全员队伍人员结构亟待优化,待遇水平有待提升。
1.旅游景区特点不同,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不尽相同,难以出台统一的工作标准
我国的旅游景区有的是历史人文景观、有的是自然风光、有的是大型特种娱乐设备;有的依山而建、有的临海而设、有的地处沙漠腹地,这一方面导致不同景区之间的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一方面也造成了国家层面难以出台针对性较强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标准。
2.旅游景区安全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有待提升
安全员业务能力方面。对全国多家5A级旅游景区和普通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和学习经历进行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学历普遍较低,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不足30%;具备安全工程、机械工程或是法学专业学习经历的不足10%;持有《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安全员的占比不足1%,这些数据反映出目前国内旅游景区安全员队伍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安全员业务能力亟须提高。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普遍认为安全员工作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在选人用人时忽略了人员质量;另一方面,因为国家目前缺少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标准或旅游景区安全员对安全生产领域现行的标准了解、掌握不够,造成工作中缺少抓手,以致能力不足。
安全员责任心方面。走访中发现一些常识性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如有的旅游景区灭火器过期未年检或是罐体压力不足;有的旅游景区应急照明设施失效、疏散指示标识缺失;有的旅游景区未按要求在危险地段或区域设置警示牌或拦截装置。上述种种隐患的存在,反映出部分旅游景区安全员的责任心还有待加强。
3.旅游景区安全员队伍人员数量亟待充实,待遇水平有待提升
调研发现旅游景区安全员数量分布不均,不同单位多则百余人、少则三四人。走访时发现有的景区安消防中控值班室无人值守;了解到很多景区无法落实国家现行规定的每二小时进行一次下消防安全巡查制度。[3、4]8、48究其原因,一些单位人员编制数量和单位工作任务不成比例,导致一些安全员需要身兼数职。
掌握一个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需求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但微薄的薪水严重影响了各旅游景区安全员队伍的稳定。对北京市、江西省和长沙市等地区部分景区单位消防中控值班员薪资待遇进行调查,被调查对象薪资待遇普遍较低,有的单位消防中控值班员薪资待遇仅高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
(四)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相关标准有待完善
为达到占领市场、吸引游客、增加收入的目的,近年来许多新奇项目纷纷上马,但配套安全标准出台工作却相对滞后。以玻璃栈道为例,根据笔者掌握的信息,我国第一条玻璃栈道始建于2002年,地点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风景区东海岸1600余米的高空水泥栈道旁,但目前可以查阅到的关于玻璃栈道的安全技术标准为河北省住建厅、质监局、旅发委和安监局于2018年联合发布的河北省地方标准《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技术标准》(DB13(J)/T264-2018);此外,一些标准或法规亟需更新迭代,以历史人文景观的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为例,现行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编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严重滞后于当今防火技术发展和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再有,各主题公园中的A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极为繁琐,不同设备特点也不同,设备投入运营前和每年定期检查工作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负责,应急救援预案在主题公园属地应急管理局备案,但设备的日常监管仍要依托于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员,但目前监管缺乏标准,导致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员工作时缺少抓手。
造成相关安全标准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监管部门未能及时组织力量制定、更新相应的监管标准。
(五)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基础薄弱
安全生产事故是低概率事件,一般单位很难长期承担一支处于待命状态的应急救援队伍,通常采取组建兼职救援队伍的方法弥补这一短板,但兼职救援队伍因缺乏专业训练,事故发生时不能妥当处置,例如有的单位消防手动报警器被触发后,应急救援人员未能按规定时间到达现场;有的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存在“牌子挂了、制度上了”但“没人、没钱、没抓手”。
经费支持力度有限无疑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之一,但技术层面的短板也不可忽视。目前,适应景区自身特点的专业救援装备还比较匮乏,例如常见报端的特种设备工作过程中的停车事故,救援时间往往在一小时以上。同时,各景区应急救援方案可行性也须进一步论证,例如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古建筑、古村寨火灾事故调查时发现相关单位事前都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但事故发生时均未见效,且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成功扑救古建筑火灾的案例还少有耳闻。
(六)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脆弱
近年来,多起涉旅热点事件在损坏旅游景区自身品牌、破坏旅游行业整体形象的同时甚至拉低了政府公信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梳理相关事件不难发现,对可能造成负面热点事件行为认识有限、防范不够;对网络舆情敏感度不高;处理舆情危机能力不足是导致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脆弱的主要原因。
调研发现,安全生产事故是最容易引发旅游景区品牌危机的因素,但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工作归口多在景区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少有参与;部分旅游景区虽与媒体有固定沟通渠道,但缺乏舆情监控,没有品牌危机应急预案;各旅游景区无论体量大小,均未设发言人、少有品牌形象管理团队。
(七)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安全意识欠缺
旅游消费者是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景区服务的主体、是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保护的重点对象。调研中,在国内三家五星级酒店办理入住时,工作人员均未向笔者介绍酒店安全须知;在对入住的三家五星酒店客人进行随机访谈时,绝大多数的客人不清楚所住楼层消防通道位置;同某市海上娱乐项目消费者进行交流后,发现几乎所有消费者参与娱乐项目前未了解过娱乐项目组织者是否具备相应证照。除此之外,徒步探险失踪失联、参观开放式动物园随意下车或是野外违规动用明火的新闻也屡见报端。
旅游景区安全宣传不到位和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消防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是上述问题的症结。但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国内旅游行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为消费者营造了一个较为有序的、舒心的消费环境,才使得一些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忽视了安全问题。
四、对国内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薄弱环节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深的对策和建议
1.旅游景区管理者和安全员要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既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底线也是生命线
安全生产工作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底线思维就是弄清什么是底线,底线在哪里,超越底线的最大危害是什么、如何有效规避不可预期的风险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采取积极主动地应对策略。[5]115—118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的积累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的变化。旅游景区日常开放运营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这其中既包括人和物,也包括天气状况和地理环境等等。作为旅游景区安全员,不去下大力气防范可以预见的安全生产隐患,就会引起负能量聚集,并在一定外力影响下发生不可预计的恶果。
安全生产工作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生命线。旅游景区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可以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保障,同时为旅游景区发展的规划者提供充足的底气。通过学习一些大型企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安全生产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整改,导致突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反观那些有着专业安全生产工作人才、有着科学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方法、有着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企业大多发展良好且不断壮大,这值得每一个旅游景区学习。
2.旅游景区管理者和安全员要树立科学安全生产工作观念
旅游景区开展各项工作的目的都应是为促进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若以安全之名行倒梁之实,阻碍旅游景区事业发展、耽误地方经济增长是应该被给予否定的。
毛泽东同志曾说,“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随着旅游领域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旅游景区安全的工作担子势必与日俱增,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旅游景区安全员应当积极学习安全生产领域的相关知识、加强对新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对可能引发新事物中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制定科学、缜密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为旅游景区的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
(二)对减轻旅游景区迎检迎调工作压力的对策和建议
建议旅游景区主管部门要合理规划检查和调研工作。同时,旅游景区要善于利用各类检查和调研。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为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减负,减少发文和会议数量,能组织暗访的尽量暗访,能合并地调研尽量合并;要把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以清单形式告知旅游景区,限期整改,要求其反馈整改情况;要主动帮助旅游景区协调有关单位就旅游景区无法独立消除或暂时难以消除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会商,就其为景区存在的隐患所设防范措施进行论证;要时常开展“回头看”,持续深化和巩固检查和整改成果。
建议各旅游景区要善于利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调研工作。各旅游景区要虚心听取有关单位对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就对隐患和问题进行整改;要善于借助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调研发现自身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和短板;善于借助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调研反映自身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善于借助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调研消除本单位不能独立消除的安全生产隐患,补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短板,做到以检促学、以检促建、以检促改,从而大力提升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三)对各级管理者卸掉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过程中思想包袱的对策和建议
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人员通过科学地制定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科学地看待安全生产事故、科学地评价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科学地调动安全员工作积极性帮助旅游景区安全员卸掉工作上思想包袱。同时,建议景区安全员通过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本领减轻自身工作压力。
1.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科学地制定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各级管理人员要结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旅游景区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景区其他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提出要求的同时为景区安全员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2.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科学地看待安全生产事故
旅游景区各级管理人员要科学地看待安全生产事故,摒弃唯一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是指由于人们思想麻痹、设备设施磨损、老化及故障等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偶然性是指因我们对所从事的领域认识不深,技术不到位,或是自然灾害等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3.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科学地评价旅游景区安全员工作
对安全生产事故追责时,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首先要明确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安全员在事故发生前是否采取了符合规定的防范措施以及是否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采取了妥当的救援措施,厘清景区安全员的工作责任,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切勿让安全员成为“背锅侠”,打击安全员工作积极性。
4.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科学地调动安全员工作积极性
建议旅游景区各级管理者在对旅游景区安全的管理工作中引入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机制。对安全员在维护景区安全稳定发展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消极怠工的安全员给予处罚。
5.建议旅游景区安全员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本领
建议旅游景区安全员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本领,尤其是要在提升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隐患上下功夫,要积极向公安、应急和其他安全生产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习、请教;要结合所学对自身服务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难点和重点有所了解;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超前防范;对一时难以消除的安全生产隐患设立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尽最大努力保证自身服务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
(四)对提升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各旅游景区应科学制定符合自身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建议各旅游景区积极邀请公安、应急救援和质量监察等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行业专家,主动聘请有资质的安全检查单位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特点进行梳理、排查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并针对隐患制定防护措施;组织力量编写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手册,手册内容应包括日常安全检查的制度、内容、方法和依据。
2.多种方法提升安全员业务能力,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笔者认为,熟悉国家、地区和行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掌握自身所在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重点和难点;能针对自身所在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重点和难点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对旅游景区安全员的基本要求。
为提升安全员队伍业务能力,建议选拔任命有安全生产相关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员工任职旅游景区安全员;建议邀请对旅游景区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指导安全员业务能力的学习;建议各地主管部门组织旅游景区安全员进行互查,以便彼此交流经验。
为提升安全员责任心,建议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根据安全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绩效奖励,摒弃干多干少薪酬相同的现状。
3.充实安全员队员人员数量,提升安全员待遇水平
在不增加现有人员编制数量的前提下,将景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网格中设多名安全工作监督员,安全工作监督员参照本单位安全生产检查手册,定时对所辖区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及隐患整改情况向旅游景区安全员进行汇报,并督促安全生产隐患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对隐患进行整改,对暂时不能得到的整改的隐患设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旅游景区安全员每日核查各网格安全监督员工作开展情况,并不能立即消除的安全生产隐患设立的防范措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论证。
与此同时,各旅游景区还要着力提升安全员待遇水平,为打造一支稳定的安全员队伍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对完善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相关标准的对策和建议
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标准制定和研究工作已得到国家各层面高度重视。为方便公众查阅法规和标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于2021年2月向公众开放了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为推动对历史文化景区中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工作,科技部在“十三五”期间将“文物建筑火灾蔓延机理与评估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列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议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协调文化和旅游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时要增加安全生产内容;在组织拟订文化和旅游投入保障政策建议时加入安全生产相关条款和内容;指导旅游规划标准化、规范化时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在统筹指导国家A级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工作、组织实施国家5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时强化安全生产内容。
与此同时,希望各旅游景区能尽早归纳自身景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认真总结过去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功经验;详实汇总本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并分析其原因和对策;积极提出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困惑和难点,为下一步企业、行业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六)对强化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基础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根据自身从事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经验,结合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了解判断若想短期内迅速提升我国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基础难度较大,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尽可能地弥补当下国内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旅游景区应提升员工整体处突能力
旅游景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旅游景区安全员往往不是现场第一处置力量,因此有必要提升旅游景区员工整体处突能力。旅游景区全体员工均应熟练掌握自身所辖区域的应急预案;掌握灭火器、约束叉和强光手电等应急处突基本装备的放置点、数量和使用方法;掌握疏散的路径方向为游客的疏散工作提供帮助。
2.应急救援演练,轻“演”重“练”
部分单位举行应急演练汇报前要突击进行若干次排练,其目的、原因不言而喻,但如此这般往往事倍功半。笔者建议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的提升应该借鉴指导我国军事训练的“三从一大”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原则,将、该原则迁移到旅游景区应急救援工作可理解为,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应急救援工作相关要求;加大日常应急救援训练难度和强度;根据自身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制定应急演练内容;增加应急演练的频率和次数。
3.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密切联系
建议各旅游景区与属地公安、应急救援和其他社会救援专业组织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就本单位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制定救援预案,并对预案进行深入论证和实际操练,明确任务分工的同时促使应急救援效率的提升。
建议各旅游景区与属地应急救援力量保持密切互动,就本单位的各项应急救援工作预案进行深入论证,实际操练,细致磨合,最大程度的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七)对维护旅游景区品牌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维护旅游景区形象是旅游景区可以更好发展基础,要从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控制三个角度入手。
1.事前预防
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时应科学务实,避免新奇怪建筑、避免粗制滥造;在旅游景区对外进行宣传时应力求真实、拒绝夸大,力求精致、拒绝粗俗;旅游景区要针对开放运营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游客接待方案,尽全力满足游客的心理预期从而尽最大可能避免负面舆情的产生。
2.事中管控
旅游景区在日常开发运营时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对各环节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对游客的引导;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预判和防范。
3.事后控制
在监测到可能引发影响景区形象的负面热点新闻后,要及时启动危机公关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要迅速和事件当事人或目击者取得联系,深入细致的了解实际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等,查明原因,判断性质,形成初步事件调查报告,为后续制定公关危机应对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事件调查清楚后,如果责任属于旅游景区自身,尽快公开道歉,积极赔偿,尽量满足游客的合理要求。如果责任方不属于旅游景区,而在游客自身或者第三方,则首先是安抚受害者的情绪,阻止危机发酵,即便是需要受害者承担责任,那也应该在危机平息后再进行处理。面对上级部门或者监管机构时应遵循及时汇报,寻求支持的原则,而面对媒体,主要是保持主动联络,主导舆论的主导权。
事件平息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弥补漏洞,并对事件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八)对增强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安全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为更好地服务旅游消费者,更好地维护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未定态势,各旅游景区应同属地气象、地质和交通等部门密切联系,对可能影响到旅游消防的有害因素提早预判,遇突发情况及时向景区游客预警,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借助多种平台,让旅游消费者提高消费过程中自身安全意识;使游客清楚消费过程中的禁忌事项;帮游客掌握消防过程中必知的自救常识。
五、总结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广大旅游景区安全员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提升目前遇到了瓶颈,许多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希望旅游领域各方紧密配合、相互扶持、共同促进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得到提升力,为确保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稳定作出努力,为我国的文化和旅游事业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
刘瑾洲,故宫博物院,工程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物建筑火灾蔓延机理与评估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研骨干;主要研究领域:木结构古建筑和古村镇防火安全研究、旅游领域安全生产相关研究。
王大千,文化和旅游部机关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