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丨西宁10死17伤重大塌陷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image.png

image.png

调查组认定,这是湿陷性黄土路基因多年渗水导致路基物质流失,逐步形成地下陷穴,年久失修的防空洞外壁空腔为水土流失提供通道,市政工程施工、车辆动载剪冲扰动下方土体,在经常性荷载反复作用下,使路基原设计能力失效,承载力下降,引发公交车压塌路面后坠落,砸断供水管道和市政电缆,大量自来水快速泄出,再次冲刷形成大面积塌陷和大量泥浆造成次生灾害,导致坠落人员伤亡的一起重大事故灾难。


调查组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指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为抓手,严格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坚决防止类似事故灾难再次发生,以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关问责工作,正在按照程序开展。


有市民透露:近年来,西宁的老城区已经多次因为渗水问题导致路面塌陷。公开信息表示: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23个月的时间里,西宁市各区就曾至少发生过10起塌陷事故,其中3起都发生于公交车站附近。


天灾还是人祸,最终还是要给个说法


湿陷性黄土扩展阅读:

工程特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处理办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水法等。

各类地基的处理方法都应因地制宜,通过技术比较后合理选用。

对于Ⅱ级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如采用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桩基础预浸水法,不同程度存在工作量大、花费劳力多、施工现场占地大、工期长、造价高等缺点。强夯法以其处理地基施工简便、速度快、效果好、造价低等优点,在全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