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矿63上10顺槽煤层自然发火事故事故案例
发火时间:1993年8月23日
发火地点:南屯矿63上10上顺
火区概况
63上10工作面位于六采区北部,南邻6304、6306、6308、3301采空区,西邻3303采空区,北邻73上11-1采空区,该面已形成“孤岛”。该面所采煤层为3上煤层,煤层结构复杂,内生裂隙发育,煤层厚度5-6.8m。在顺槽掘进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作用较大,造成顶板煤体较破碎,时有局部冒顶发生,顶煤破碎形成漏风通道,长期供氧,具备了蓄热条件。上顺槽于93年8月23日在10A14点东20米处闻到强烈的煤油味,经检查发现该处顶板裂隙中CO浓度达到2000PPm,顶煤深部温度达60℃以上,随着CO浓度持续升高,并逐渐由东向西蔓延,最高达7156PPm,由此判断存在高温火点。(参见图1)为此决定采用由顺槽内向顶煤火源点打钻压注胶体凝胶进行灭火。
四、火区特点
由巷道掘进期间的矿压显现,巷道顶板累计下沉量为43mm,两帮累计移近量为110mm。在巷道的顶板煤层和两帮煤层形成大量的裂隙,而顺槽顶板煤层裂隙较两帮煤层更为发育,为煤层的自燃创造了漏风条件,属顶煤自燃。
火源点发展扩散速度快,8月23日发现后到9月2日短短十天内CO浓度由2000PPm发展至7156PPm。
该面四周为采空区,成为“孤岛”,顶板压力大,顶煤破碎,漏风通道好,很难杜绝向火区供氧,且冒落空洞多,而且没有进行充填喷浆。
火源点处理较困难,若采用注水、注浆直接灭火,首先应喷涂,然后才能注浆,由于喷涂层支撑度小,容易把顶煤冲落到巷道中,并可能造成更大的冒顶。
63上10工作面是南屯矿第一个综采放顶煤试验工作面,工作面尚未安装就出现自然发火隐患,作为接续面,如不能正常接续生产,对矿井的产量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回采前必须扑灭火灾隐患,保证回采过程中不复燃。
五、灭火过程
1、凝胶阻化剂应用工艺
根据63上10火区范围和火源点位置,决定采用注凝胶的方式灭火,预计注胶量2000t。
注胶设备放置在火源点附近巷道中,有2台TBW-50/15型泥浆泵,0.5m3水箱4个,两个水箱为一组,并用Ф50mm胶管串联到与泵的入口相连,并通过阀门控制,交叉注胶,从而保证注胶的连续性,通过两台泥浆泵将两基料溶液压入混合器,使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再通过注胶输出管路压入注胶钻孔,可同时压注2
个钻孔。(见图2)
注胶参数为:水玻璃溶液浓度10%,NH4HCO3溶液浓度为2.5%。
2、灭火过程
首先对63上10面进行调风,风量由340m3/min减至180m3/min,以减小向煤层顶板的漏风量;考虑到胶体的流动性,直接对顶板浮煤压注,可能导致凝胶流淌到巷道中,导致顶煤发生更大的冒落,形成更大的空洞,从而影响灭火效果,所以采用先对火区范围内的巷道两帮和顶板进行喷涂水泥砂浆,喷涂严密后再对火区巷道顶板施工密集钻孔,进行注胶,钻孔参数如下:钻孔间距2.8m,钻孔方位0°、90°、180°,钻孔倾角70°,钻孔直径42mm,钻孔深度至3上层煤顶板。钻孔每排施工13个,两肩处和顶板中各一个。注胶工作从1995年9月17日开始,至11月26日结束,共注凝胶1908吨。
3、预测预报
顶煤出现自然发火隐患后,为了掌握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在顺槽中每50m向顶煤打一探气孔至煤层顶板,埋入一个测气测温装置,如图3所示,定期抽取煤层顶板的气样分析,并监测顶板的煤(气)温。根据气体及温度的变化趋势准确
个钻孔。(见图2)
注胶参数为:水玻璃溶液浓度10%,NH4HCO3溶液浓度为2.5%。
2、灭火过程
首先对63上10面进行调风,风量由340m3/min减至180m3/min,以减小向煤层顶板的漏风量;考虑到胶体的流动性,直接对顶板浮煤压注,可能导致凝胶流淌到巷道中,导致顶煤发生更大的冒落,形成更大的空洞,从而影响灭火效果,所以采用先对火区范围内的巷道两帮和顶板进行喷涂水泥砂浆,喷涂严密后再对火区巷道顶板施工密集钻孔,进行注胶,钻孔参数如下:钻孔间距2.8m,钻孔方位0°、90°、180°,钻孔倾角70°,钻孔直径42mm,钻孔深度至3上层煤顶板。钻孔每排施工13个,两肩处和顶板中各一个。注胶工作从1995年9月17日开始,至11月26日结束,共注凝胶1908吨。
3、预测预报
顶煤出现自然发火隐患后,为了掌握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在顺槽中每50m向顶煤打一探气孔至煤层顶板,埋入一个测气测温装置,如图3所示,定期抽取煤层顶板的气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