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某矿23下01综放面停采线自然发火事故案例分析
济某矿23下01综放面停采线自然发火事故案例分析
一、发火时间:1999年6月25日
二、发火地点:23下01工作面停采线对应的82#架附近
三、火区概况
23下01综放面,于98年5月13日停采,推进长度890m,工作面长度209m ,煤层平均厚度5~6m,本面为二采区第一个采面,两侧结尾实体煤。开采后期,因队伍交接,工作面在自99年4月1日至99年5月13日停采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共推进53m。工作面设备自99年5月16日开始回撤,支架自运顺侧向轨顺侧回撤(参见下图)。
99年5月23日,工作面瓦检员发现工作面自51号支架到运顺1号支架间挂汗,架后出现CO气体,回风隅角CO浓度最高达到89ppm。6月25日支架已回撤135架,余5架未回撤,此时运顺回风流有明显煤焦油味,6月27日开启运顺局部通风机在运顺靠近工作面50m处建砖结构调节墙一道,在密闭中间留设一通风孔,6月30日凌晨2:30通风孔内有青烟逸出,CO浓度达800ppm,7月1日早工作面支架全部撤出,救护队对运顺通风孔进行了封闭,7月3日夜2:20分设备全部撤除,并对轨顺进行了封闭。
根据停采线素描图及丢煤情况图表可知,工作面停采线29号支架及41号支架处于断层及冲刷带两侧,丢煤量较大;发火时用红外线探测装置测得该两处是发火隐患地点。另外,在回风流CO浓度升高时,在停采线处测定该两处CO浓度最高,局部地点达360ppm,因此可以判定高温点在29号架和41号架后部的采空区内。
四、事故经过及治理措施
1、99年6月25日晚该面运顺回风流中有明显的煤油味,6月27日在运顺建起一道闭,闭上留设710mm×1900mm的通风孔,控制停采线通过风量为375m3/min,此时闭内CO浓度为385ppm,7月1日零晨2:30运顺闭墙通风口有青烟逸出,7月2日撤出全部设备,7月3日夜完成对停采线的封闭。
2、对停采线实施闭区均压措施,工作面两顺槽封闭完后,及时调整通风设施位置,拆除了管子道风门,使停采两端风压差由原来的220Pa减小到58Pa,压差降为原来的1/4。
3、对发火点打钻压注凝胶,由工作面运顺闭外向停采线发火点打Φ67mm钻孔2个,共压注凝胶25m3。
4、闭内埋管注浆,工作面撤除过程中,沿停采线煤壁预埋2寸钢管,并设三通,封闭后进行注浆,共注泥浆1500m3,采取以上措施后,经查闭内O2下降至3%左右,CO下降至10PPm左右,C2H4消失。
五、发火原因
工作面在停采线附近推进速度慢且撤架时间长是导致此次发火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自99年4月1日——5月23日的53天时间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