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泄漏及三氯化氮爆炸事故
2004年4月15日19时左右,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源化工总厂氯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后,16日凌晨及下午液氯储罐接连发生爆炸,氯气泄漏。整个事故造成9人死亡、失踪和3人受伤,15万人大转移。
该公司是西北地区第一家大型氯碱企业,对照重庆天源化工厂的事故,结合本公司的生产实际,总结一下我们公司在氯气泄漏与三氯化氮预防及处理上的经验,以供同行业参考。
1.三氯化氮的特性
三氯化氮分子量为120.5,常温下为黄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为1.653,-27℃以下固化,沸点7l℃,自燃爆炸点95℃。纯的三氯化氮和橡胶、油类等有机物相遇,可发生强烈反应。如果在日光照射或碰撞“能”的影响下,更易爆炸。当体积比含量为5%~4%时,在90℃时能自然爆炸,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容积不变的情况下,爆炸时温度可达2128℃,压力高达531.6Mpa。空气中爆炸温度可达1698℃。爆炸方程式为:
NCl3→N2+3Cl2+459.8kJ
2.三氯化氮的存积
在公司的工艺流程中,三氯化氮产生的惟一途径就是盐水中铵盐、氨及含铵化合物在电解中与电解槽阳极室的氯气、次氯酸钠在 在液氯蒸发器操作中,三氯化氮大部分存留于未蒸发的残液中。随着每次倒料 →蒸发→排气→倒料的循环过程,蒸发器底部残液中的三氯化氮浓度不断升高,当质量分数超过5%时就有爆炸的危险。 3.三氯化氮的预防及处理 1.阻止铵离子进入电解槽是防止三氯化氮危害的治本之法 (1)我公司所用原盐以湖盐为主,主要有新疆盐、青海盐。质量比较稳定,铵总量均符合标准。 (2)盐水采用先进的预处理器—戈尔过滤技术。在此技术中,化盐后直接加入次氯酸钠。其最初目的是消除盐水中的天然有机物,但是在达到这一目的的同时,盐水中的铵也被清除并生成三氯化氮。为了彻底地清除,要求游离氯为1~2mg/l。其后经过加压容器罐,在预处理器中将生成的三氯化氮排出。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电解中三氯化氮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