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活性成分(API)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转载: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大家都熟悉,将EHS逐步纳入GMP,是大势所趋。


GMP的核心,不仅要求最终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整个生产过程也必须符合GMP的要求,把工艺技术管理、批次/批号管理、产量与物料平衡检查、卫生管理、标识管理、偏差管理等作为重点,对任何一个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混淆和人为差错,确保药品生产的安全,确保药品的质量。2019年5月,WHO发布了《GMP中的环境方面:生产商和检查员关于防止抗生素耐药性方面的考虑点》,将废弃物和污水处理作为GMP检查点!对人员防护的问题,据传也将写进新的GMP里。职业暴露等级(OEB)防护,应引起制药企业重视!


药物活性成分(API)造成的职业危害,是制药企业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管理的重点及难点。基于风险,一般新药和高活性药物关注比较多,比如肿瘤药、青霉素这类,但一般仿制药,国内外关注度都不高。最难的是活性成分的“工业卫生(IH)”值难以确定,需要从毒理及临床做起。OEB的控制等级一般根据化合物的MSDS查询结果来分级;如果做创新药,可能需要自己花钱花精力做相关的化合物活性测试;如果是仿制药,一般可通过查询化合物的MSDS信息查询到相关OEL/OEB的限度及等级。相关的工程控制措施,一般根据不同的OEB等级分为:1.敞口操作;2.密闭操作;3.整体送风;4.局部排风;5.层流;6.隔离器;7.αβ阀等。其实这些从GMP的角度大家都认识,但考虑的出发点一般都是从预防污染与交叉污染的角度,很少从工业卫生的角度考虑。

国内药企应强化EHS人员防护,引入API OEB等级匹配的生产设备。值得借鉴的是,有些欧美设备供应商对自身员工的职业防护做得相当到位,对试机产品都要求提供相应的MSDS文件及相应防护手段准备性文件。国内药企以前制造各种精麻毒放等产品时,OEB防护不到位,引起很多一线员工的健康受到影响,在员工法律意识逐渐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相应的职业危害企业是逃避不了责任的。


下面通过API的危害分析,给出了职业接触限值(OEL)计算公式,介绍了API危害分级系统PBOEL,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控措施应当遵循的总则。后续还将深入分析管控策略,敬请期待!


作者介绍

李瑞艳企医(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医疗运营总监。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曾从事呼吸兼职业病科临床医疗工作11年,2002年起就职于美国强生公司,担任中国区员工健康总负责人。期间完成人机工程6西格玛绿带项目“削减包装线人机工程高风险因素从而降低腰痛的发生率”。学习并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公共卫生分校“国际职业健康实践”认证。